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隋炀帝做了一件什么事影响了中国历史

揭秘:隋炀帝做了一件什么事影响了中国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17 更新时间:2024/2/11 7:14:06

都说隋炀帝如何如何的凶残,荒淫无道,还是大色魔,从民间选一大批美女入宫,夜夜笙歌寻欢作乐。总之就是一代大暴君、大昏君。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隋炀帝杨广,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知识分子,但没有出息,杨广就是这样的人。杨广打仗应该是很厉害的,灭陈朝抓住陈后主就是他,后来又平定江南叛乱,北上击败进犯的突厥人等等,战功赫赫。隋文帝杨坚的儿子中最能打仗的是杨广。同时这个人又是个极好的演员。平时在独孤皇后面前装乖乖儿,故意穿的艰苦朴素,不近女色。后来他在太子之争中胜出跟独孤皇后的支持有很大关系。一旦得势马上就露出真面目,敢在父皇寝宫搞父皇的妃子了。

隋炀帝杨广能力应该也是有的。他搞的科举制可谓影响深远,毕竟废除了以前那种门阀制度,让平民百姓也有了鸡犬飞升的途径。还有隋朝大运河在历史上的地位就不用说了吧,虽然他主观思想未必是为了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但毕竟客观上是起到了这个作用。还有,隋炀帝杨广大力开发西域的功绩也不可抹杀,不然现在西域那些地方未必是中国的了。说了这么多隋炀帝影响中国上千年的事情,其实还有一件事往往被大家忽略。这还得从三国时期说起。三国时孙权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水师一万多人渡海到达台湾,那时叫夷州。到了发现语言不通,很多将士又因为水土不服病死,所以就匆匆带了些当地土著,便回来了。这次到夷州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儿,看一看,瞧一瞧就走了。

到了隋朝时,台湾被称为“流求”,不是那个琉球国。流求孤悬于海外好几百年了(从三国以后),无人过问,也无人过去。杨广对土地意识似乎比较强,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么,那得看看这个普天有多大啊。所以他开发西域,打突厥人,三征高丽都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似乎不太认可他这个皇帝,那就打的你认可。杨广知道海外有流求这个地方,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这个理念,咱得派人去招降他们啊,告诉那里的人现在谁是你们的皇帝。于是隋炀帝派人去了一趟流求。这一次去效果不太好,因言语不通,带了一个当地土著就回来了。

隋炀帝自然是不满意的。第二年又去了,这次似乎解决了言语不通的问题,他们不是带了一个当地土著回来么。但流求的那些土人部落不服从招抚。也难怪,你谁呀,我就服从你了,毕竟几百年来都没啥交流。见流求不不服招抚,隋炀帝就恼火了,这是对我大隋的极大侮辱!便决定以武力征讨。

《隋书·陈棱传》就记载隋炀帝拜陈棱为武贲郎将征伐流求,“月余而至,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当然不是商旅,而是来征伐的。流求王渴刺兜(其实也就一个部落酋长而已)派兵对抗,结果被陈棱军打败,“频战皆败,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流求王渴刺兜被杀死,总算是用武力迫使流求人臣服了。既然臣服了,那就不打了,回去吧,这次竟带了上万流求人回大陆。隋炀帝派人去的本意就是要让你臣服于我,他打突厥是为此,三征高丽也是为此。

隋炀帝以后,历朝历代君主都知道了流求是我们的,虽然我不一定驻兵,也不一定设立政府机构。隋炀帝征服流求这次,实打实的流求成了中国的了,1400多年来如此。

历代君主认为一个孤悬海外的蛮夷之地不值得驻兵或设立政府机构,还是不够重视啊。包括到了清朝时候也不够重视,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割台湾可以,割东三省是万万要不得的。这多少能看出台湾在当时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标签: 隋炀帝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杨广

    国家的治乱振兴,从来都是最高统治者关心的头等大事。即使是那些制造动乱,趁乱夺权的乱臣贼子,在坐稳大位后,也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而不是念念不忘天下大乱。至于老百姓,更是做梦都巴望着平安无事,安居乐业,谁不知道“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的道理。然而,由于皇帝们对乱源的生成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治乱观,

  • 隋炀帝曾率百万大军远征 最后躲在宫里声色犬马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炀帝,隋朝

    隋炀帝皇后萧氏继王薄之后,又出现三支起义军。其中主力之一杜伏威、辅公佑所领导的的江淮农民起义军日渐壮大,并屯兵六合;其他两支,李子通攻占海陵(江苏泰州),左才相占领淮北。对江都形成三面包围。杨广随即派陈棱率八千警卫精兵“暗杀”杜伏威,不料反被歼灭,江淮起义军又迅速攻下高邮、历阳两城,杜伏威自称总管,

  • 揭秘:唐太宗曾欲做何事 被认为“连隋炀帝都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隋炀帝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不过人还真喜欢比较,同学之间会比较,某某升官发财了,某某下海成了土豪了,某某娶了个温柔漂亮的妻子等等;同事之间也会比较,比较工资待遇,比较升官的快慢等。于是有人说:“人的烦恼,百分之九十都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想想也还真是,这年头,谁不比较呢?有比较,才会有计较!在南北朝时期,南燕

  • 最终令隋炀帝亡国丧命的小小缺点:讲面子讲上了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皇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上马可挥刀杀敌;下马可赋诗作文,绝对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但是,隋炀帝爱面子。这个小小的缺点不仅拖垮了大隋王朝,而且还要了自己的小命儿。公元610年,也就是隋炀帝西巡后的第二年,西域27个小国的国君相约到东都洛阳朝拜隋炀帝。隋炀帝西巡时,曾经吹嘘大隋帝国的富饶。可是,真正的大隋王朝并没有

  • 隋文帝杨坚长什么样?为何说隋炀帝相貌异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文帝,杨坚,隋朝

    根据《隋书》的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杨坚的相貌有五“奇”:一、额头突出,并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二、下颌很长,而且很突出;三、目光犀利,咄咄逼人;四、掌纹形似“王”字;五、上身长,下身短。他这个长相,生

  • 隋炀帝杨广第一次下江南就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江南,京杭大运河

    开凿京杭大运河中国幅员辽阔,水域宽广,水上交通运输业自古就很发达。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开始开凿运河,勾连水路。隋炀帝继位之后,一直梦想着建立丰功伟业,垂名青史,所以他将国号定为“大业”,意在建立震古烁今的一番伟业。在前代开凿的运河基础之上,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主持开凿了一条北达北京,南至杭州的大运河。

  •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死的?是在下江南时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江南

    史书上记载隋炀帝曾三巡江南,可这第三次却是有去无回。隋炀帝第三次下扬州是在大业十二年(616)三月。在离宫之前,他曾赋诗一首“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可见江南是让隋炀帝魂牵梦萦一生的地方。即便当时的国力已经日渐衰微,政局也动荡不安,却仍然无法阻止隋炀帝对江南的向往。据史书记

  • 隋炀帝征高句丽:35万兵马只剩2700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兵马

    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隋炀帝杨广的手又痒痒了,隋军刚刚打完了不听话的吐谷浑,又把目标定在了更不听话的高句丽上。说到高句丽那就要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由于很多人在写文章时比较懒(包括我),经常将“高句丽”简单的写成“高丽”。而事实上这两个名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高句丽”以前是生

  • 隋炀帝在位14年:为什么杨广一直被后人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封建王朝494位皇帝中的一位,这些皇帝有些在位时间长,有些在位时间短,从杨广是隋朝皇帝的这一历史来看,他应该是属于在位时间比较短的皇帝,因为隋朝在中国只“存活”了三十多年,那么这些年里杨广执政的时间段是多长呢,他在位了多少年,又是怎么死的呢?隋炀帝杨广在位多少年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

  • 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最大败笔 隋炀帝远征高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

    朝鲜在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他的历史就是被征服的历史,一直是小弟一样的依附在中国的身边,有时候日本打过来还得抱紧中国的大腿,但是有一场战役让朝鲜人足足吹了几辈子,在他们的历史书中被无限的夸大,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隋王朝也分崩离析,走向了覆灭的道路。征伐高丽的历史背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个很有作为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