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太宗曾欲做何事 被认为“连隋炀帝都不如”

揭秘:唐太宗曾欲做何事 被认为“连隋炀帝都不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87 更新时间:2024/2/11 7:14:02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不过人还真喜欢比较,同学之间会比较,某某升官发财了,某某下海成了土豪了,某某娶了个温柔漂亮的妻子等等;同事之间也会比较,比较工资待遇,比较升官的快慢等。于是有人说:“人的烦恼,百分之九十都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想想也还真是,这年头,谁不比较呢?有比较,才会有计较!

在南北朝时期,南燕国主慕容超的猜忌、暴虐是出了名的,在他的统治下,政令完全由受他宠幸的掌权者颁发,自己则沉迷于游牧打猎。尽管有人劝他“近忠正,远佞谀”,慕容超只是把这样的忠言当做耳边风,大臣封孚多次规劝,他也不听。这慕容超非常自负,常自比舜,有一天,慕容超在金殿之上问封孚:“朕可方前世何主?”封孚这位老臣一点也不给面子,简单地回答了两个字:“、纣。”慕容超听了非常气愤,对着封孚咬牙切齿,恨不得把封孚的皮扒了!但封孚似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缓缓地从容走出,神色不改。鞠仲对封孚说:“与天子说话,怎么能够这样呢?你应该回去谢罪。”封孚说:“我现在已经年过七十,只求死得其所罢了!”封孚竟然不去请罪。慕容超因为他在当时声望很高,也不好意思杀了这位老臣。

别以为只有普通老百姓有虚荣心,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更看重这些虚名。在东汉时期,汉桓帝刘志带着群臣游上林苑,眼前美景让皇帝感觉非常高兴,一时兴致勃勃,突然他问身边的臣子爰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或许此时的刘志也在内心思考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皇帝。见皇帝高兴,爰延说话也比较直接,他说:“在汉朝帝王里,您只属中等。”皇帝这么一听,有点不高兴了,心想自己雄才大略,虽比不上高祖刘邦,但和汉文帝刘恒等人还是可以比一比的嘛。于是桓帝又问:“怎么讲?”爰延也是个不喜欢拍马屁的人,实话实说:“尚书令陈蕃主持政务,国家就可以治理好;宦官们干预朝纲,国家就发生混乱。因此,人们知道陛下既可以让大臣行仁政,也可以让其做恶事。这就是中主的意思。”或许是听到了大实话,汉桓帝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嘉奖爰延:“昔朱云廷折栏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阙矣。”

昏庸的汉桓帝刘志、南燕国主慕容超在乎臣子们评价自己,所谓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非常在意别人的想法。据史料记载,在贞观四年,李世民下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如此劳民伤财,给事中张玄素上书,以隋亡的教训加以劝谏。唐太宗李世民看了奏折之后非常生气,问张玄素:“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意思是你认为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么跟桀、纣相比如何?张玄素丝毫不惧,从容答道:“如果乾元殿最终建了起来,那么您就和他们一个样。”唐太宗李世民听了之后大加赞赏,他对宰相房玄龄说:“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

所谓有了比较就会有计较,皇帝比较完之后,就会想方设法描红自己的政绩。比如秦二世、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为了宣扬自己的功绩,不惜劳民伤财搞出“泰山封禅”这样的大典,这未免也太自欺欺人了!其实,在现代职场也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见过一单位的老大,他经常在下属面前吹嘘自己,说他和前任相比,在他的管理下,单位有了怎样怎样的发展。其实质呢,只有下属们在背后窃笑而已!

标签: 唐太宗隋炀帝

更多文章

  • 最终令隋炀帝亡国丧命的小小缺点:讲面子讲上了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皇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上马可挥刀杀敌;下马可赋诗作文,绝对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但是,隋炀帝爱面子。这个小小的缺点不仅拖垮了大隋王朝,而且还要了自己的小命儿。公元610年,也就是隋炀帝西巡后的第二年,西域27个小国的国君相约到东都洛阳朝拜隋炀帝。隋炀帝西巡时,曾经吹嘘大隋帝国的富饶。可是,真正的大隋王朝并没有

  • 隋文帝杨坚长什么样?为何说隋炀帝相貌异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文帝,杨坚,隋朝

    根据《隋书》的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杨坚的相貌有五“奇”:一、额头突出,并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二、下颌很长,而且很突出;三、目光犀利,咄咄逼人;四、掌纹形似“王”字;五、上身长,下身短。他这个长相,生

  • 隋炀帝杨广第一次下江南就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江南,京杭大运河

    开凿京杭大运河中国幅员辽阔,水域宽广,水上交通运输业自古就很发达。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开始开凿运河,勾连水路。隋炀帝继位之后,一直梦想着建立丰功伟业,垂名青史,所以他将国号定为“大业”,意在建立震古烁今的一番伟业。在前代开凿的运河基础之上,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主持开凿了一条北达北京,南至杭州的大运河。

  •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死的?是在下江南时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江南

    史书上记载隋炀帝曾三巡江南,可这第三次却是有去无回。隋炀帝第三次下扬州是在大业十二年(616)三月。在离宫之前,他曾赋诗一首“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可见江南是让隋炀帝魂牵梦萦一生的地方。即便当时的国力已经日渐衰微,政局也动荡不安,却仍然无法阻止隋炀帝对江南的向往。据史书记

  • 隋炀帝征高句丽:35万兵马只剩2700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兵马

    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隋炀帝杨广的手又痒痒了,隋军刚刚打完了不听话的吐谷浑,又把目标定在了更不听话的高句丽上。说到高句丽那就要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由于很多人在写文章时比较懒(包括我),经常将“高句丽”简单的写成“高丽”。而事实上这两个名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高句丽”以前是生

  • 隋炀帝在位14年:为什么杨广一直被后人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封建王朝494位皇帝中的一位,这些皇帝有些在位时间长,有些在位时间短,从杨广是隋朝皇帝的这一历史来看,他应该是属于在位时间比较短的皇帝,因为隋朝在中国只“存活”了三十多年,那么这些年里杨广执政的时间段是多长呢,他在位了多少年,又是怎么死的呢?隋炀帝杨广在位多少年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

  • 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最大败笔 隋炀帝远征高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

    朝鲜在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他的历史就是被征服的历史,一直是小弟一样的依附在中国的身边,有时候日本打过来还得抱紧中国的大腿,但是有一场战役让朝鲜人足足吹了几辈子,在他们的历史书中被无限的夸大,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隋王朝也分崩离析,走向了覆灭的道路。征伐高丽的历史背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个很有作为的皇

  •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被骂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炀帝杨广,杨广简介

    古代的帝王,大臣在死后,官方会根据他在世的功绩和行为,给一个总结性的谥号,或是褒奖或是批评或是同情,例如汉文帝,汉武帝,明成祖等谥号,“文” “武”“成”这样的字眼就带有明显的褒义。“文”说明他文治内政做得好。“武”说明他开疆拓土有功。有些则是批评的,比如,隋炀帝,周厉王,周幽王等等。一听就不是好词

  • 唐太宗隋炀帝经历相似 为何结局反差如此巨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一个是万人敬仰的贤君明主;一个被钉上了暴君的“耻辱柱”,一个被戴上耀眼的“光环”;一个被骂作“万世暴君”,一个被誉为“千古一帝”。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然而,他们的人生历程却有着极其惊人的形似之处。第一,他们都是英武将才

  • 唐太宗李世民强加了哪四个亡国罪状给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炀帝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纣干的坏事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由于他处在忙国之君的下流地位,人们就把他当作坏的偶像。把天下所以的坏事都归到他的头上了,这说明历来相传的纣的罪恶都是陆续加上去的,《尚书》中只说,纣只是一个糊涂人,贪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