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题君山》唐代诗人方干,原文注释翻译

《题君山》唐代诗人方干,原文注释翻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19 更新时间:2024/1/7 5:05:17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方干(一说程贺)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首句写曾在世外遇到女仙麻姑;次句说从麻姑处得知洞庭湖中本无君山;三、四句给出君山的来历,原来竟是昆仑山上被海风吹来的一块奇石。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显示出诗人的独具匠心。

题君山⑴

曾于方外见麻姑⑵,闻说君山自古无⑶。

元是昆仑山顶石⑷,海风吹落洞庭湖⑸。

词句注释

⑴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洞庭山,山势奇秀,景色旖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君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

⑵于:一作“游”。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麻姑:神话中仙女名。传说东汉桓帝

时曾应仙人王远(字方平)召,降于蔡经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瓜。蔡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知经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麻姑自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又能掷米成珠,为种种变化之术。事见晋葛洪《神仙传》。

⑶“闻说”句:一作“说道君山此本无”。闻说,听说。唐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⑷元:原来,原本。一作“云”。昆仑:山名,绵亘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

⑸海风:飓风。海,古代称塞外湖泊亦曰“海”。落:落到。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

白话译文

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

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

整体赏析

洞庭湖中的君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等等,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巧比妙喻,尽态极妍,异曲同工。方干这首《题君山》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

“曾于方外见麻姑”,就像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读者,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然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不少。

“闻说君山自古无”,这就是麻姑对诗人提到的一件新鲜事。次句与首句的起承之间,在情节上有一个跳跃,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人世之谜有很多,诗人单问这个,也值得玩味。那烟波浩渺的八百里琼田之中,兀立着这样一座玲珑的君山。诗人泛舟湖面,“四顾凝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个发现,使他惊喜不已;同时又感到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来历,从而困惑不已。诗人大约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去方外求教的。诗中虽然无一字正面实写君山的形色,完全从虚处落笔,闲中着色,却传达出了君山给人的奇异感受。“君山自古无”,这一说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鲜,又证实了人们的揣想。写“自古无”,是为引出“何以有”。诗人不一下子说出山的来历,似乎是故弄玄虚,这种效果犹如是古代演义里的“且听下回分解”。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传说昆仑山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诗中把“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于此。“海风吹落”一句,想象奇瑰。诗人在《题宝林寺禅者壁》中写道:“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这首作品中的想象也受到了“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

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图《诗品》)。

标签: 《题君山》

更多文章

  • 方干唐代诗人生平简介,文献记载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方干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人物生平方干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

  • 章八元不只本人诗赋精绝,更与文人有着往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章八元

    章八元(743~829),字虞贤,桐庐县常乐乡章邑里(今横村镇)人。“八元”的名字是村旁报恩寺的高僧按《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而取的。《唐诗大词典(修订本)》载,“少从严维学诗,代宗六年(771)

  • 章八元唐代诗人生平简介,轶事典故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

    章八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虞贤,桐庐县常乐乡章邑里(今横村镇)人。章八元少时喜作诗,偶然在邮亭(旅馆)题诗数行,严维见后甚感惊奇,收为弟子。数年间,诗赋精绝,人称“章才子”。大历六年(771年)进士。贞元中调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主簿,后升迁协律郎(掌校正乐律)。章八元曾在长安慈恩寺浮图前留有

  • 贾至有什么成就?唐朝文学家贾至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

    贾至(718—772)唐代文学家。字幼邻(或麟、隣)。天宝初以校书郎为单父尉,与高适、独孤及等交游。天宝末任中书舍人。安史乱起,随玄宗奔四川。乾元元年(758年)春,出为汝州刺史,后贬岳州司马,与李白相遇,有诗酬唱。代宗宝应元年(762),复为中书舍人,官终散骑常侍。贾至以文著称当时,甚受中唐古文作

  • 唐诗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如何鉴赏,岑参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诗,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唐代岑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杜甫、王维、岑参三首和《早朝大明宫》,其艺术成就都超过了贾至的原作。在诸和

  • 唐朝官员闾丘晓生平简介,具体史料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闾丘晓

    闾丘晓,生年不详,卒年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籍贯失考,中唐官员。史载“晓素愎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公元756年,杀害诗人王昌龄。 公元757年,睢阳张巡告急,河南节度使张镐传檄闾丘晓引兵出救,闾丘晓畏敌不进,导致睢阳被安禄山属下将领尹子奇攻陷。张镐怒而杖杀闾丘晓。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一镐

  • 闾丘晓:此人是濠州刺史,杀害了李白的好友王昌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闾丘晓,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闾丘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人名为闾丘晓,是当时的濠州刺史。纵观闾丘晓的一生,为官刚愎自用,治下苛刻。而就在短短一年间,闾丘晓干出了两件后世指责的恶事。首先是杀害了李白好友王昌龄盛唐时期,诗歌艺术达到了巅峰,涌现出了大批才华横溢的天才

  • 刚愎自用的大唐官员闾丘晓,最后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闾丘晓,唐朝,睢阳之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闾丘晓,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公元757年十月,河南节度使张镐在睢阳城破三天之后,率军抵达,向安史叛将尹子琦的军队发动猛攻。由于睢阳城此前的浴血厮杀,叛军损失惨重,十八万精锐只有数万人还能战斗。张镐赶到之后,趁着敌人元气大伤,很快收复了睢阳。面对睢阳城血气冲天,城池被严

  • 沈如筠《闺怨二首》,原文译文,文学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闺怨二首》

    《闺怨二首》是唐代诗人沈如筠所作的组诗。这两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全诗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闺怨二首①其一雁尽书难寄②,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③。其二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④。

  • 沈如筠是什么人?生平、历史、作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

    沈如筠,唐诗人。润州句容(今属江苏)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孙处玄等十八人相唱和,其诗汇编成《丹阳集》。有《正声集》,诗三百首,已佚。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相关历史殷璠汇集包融、储光羲、殷遥、丁仙芝等十八人诗为《丹阳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