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刚愎自用的大唐官员闾丘晓,最后下场是什么?

刚愎自用的大唐官员闾丘晓,最后下场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01 更新时间:2024/1/6 15:45:29

很多人都不了解闾丘晓,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

公元757年十月,河南节度使张镐在睢阳城破三天之后,率军抵达,向安史叛将尹子琦的军队发动猛攻。由于睢阳城此前的浴血厮杀,叛军损失惨重,十八万精锐只有数万人还能战斗。张镐赶到之后,趁着敌人元气大伤,很快收复了睢阳。面对睢阳城血气冲天,城池被严重毁坏的惨状,张镐怒不可遏,立即命人将一个人捉拿,要用他的命告慰在睢阳殉难的将士和百姓。

此人名为闾丘晓,是当时的濠州刺史。纵观闾丘晓的一生,为官刚愎自用,治下苛刻。而就在短短一年间,闾丘晓干出了两件后世指责的恶事。

首先是杀害了李白好友王昌

盛唐时期,诗歌艺术达到了巅峰,涌现出了大批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王昌龄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以边塞诗见长,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名句。诸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都出自王昌龄之手。

王昌龄尤为擅长写七绝诗,被誉为“七绝圣手”。他与李白、王维这些名冠一时的大才子都是挚交好友,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然而,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死在了闾丘晓之手。

公元757年初,王昌龄在安史之乱中,辗转漂泊后,准备返回家乡,而他的回乡之路正好要经过闾丘晓所在的濠州。闾丘晓久闻王昌龄之名,于是让人请来了王昌龄。然而,两人之间的这次见面,却让闾丘晓起了杀心。

王昌龄才气横溢,与那个时代许多诗人一样,不拘小节,放浪形骸,同时不畏权贵,而闾丘晓则是傲慢刚愎之人。两人之间一见面就闹得很不愉快,闾丘晓对王昌龄的才华也大为嫉妒。所以,他忌恨之下,居然杀害了本就落魄不已的王昌龄,酿成了文坛的一出悲剧。

王昌龄死后,闾丘晓继续做着他的刺史,作威作福。然而,他接下来自私自利做下的事,终于让他恶贯满盈,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当年八月,坚守数月之久的睢阳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新上任的河南节度使张镐意识到睢阳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于是火速带兵驰援,同时传檄离睢阳较近的濠州、徐州和北海等地的军队,立刻出兵解救睢阳之围。

闾丘晓得到命令后,犹豫再三,他考虑的是叛军气势汹汹,一旦夺得江山,其援救睢阳之举将没有任何好处。在这种情况下,闾丘晓虽然带兵出征,却一路不急不慢,根本就无心援救睢阳,结果到了淮口,就传来了睢阳失陷的消息。

这一下子,闾丘晓自作聪明之下,终于自掘了坟墓。张镐一收复睢阳,就命人将他五花大绑,押赴刑场。临死之际,闾丘晓完全没有了之前杀害王昌龄时的阴狠和对睢阳见死不救的自私。为了活命,他声泪俱下,道出了唐朝最无耻的一句话:“有亲,乞贷余命。”

面对死亡,闾丘晓没有一点为做下恶事而忏悔的心,而是以要给父母养老为由乞求活命。听到这句无耻的话,张镐愈发怒不可遏,他拍案而起,指着闾丘晓说道:“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一句话终于让闾丘晓无话可说,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这个作恶多端的小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标签: 闾丘晓唐朝睢阳之战

更多文章

  • 沈如筠《闺怨二首》,原文译文,文学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闺怨二首》

    《闺怨二首》是唐代诗人沈如筠所作的组诗。这两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全诗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闺怨二首①其一雁尽书难寄②,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③。其二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④。

  • 沈如筠是什么人?生平、历史、作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

    沈如筠,唐诗人。润州句容(今属江苏)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孙处玄等十八人相唱和,其诗汇编成《丹阳集》。有《正声集》,诗三百首,已佚。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相关历史殷璠汇集包融、储光羲、殷遥、丁仙芝等十八人诗为《丹阳集》,其中

  • 唐代诗人沈如筠主要作品一览,【寄张徵古】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

    沈如筠,唐诗人。润州句容(今属江苏)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孙处玄等十八人相唱和,其诗汇编成《丹阳集》。有《正声集》,诗三百首,已佚。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闺怨二首 其一】雁尽书难寄, 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 流照伏波营。

  • 储光羲《安宜园林献高使君》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储光羲,安宜园林献高使君,赏析

    光羲《安宜园林献高使君》一、作者储光羲,山东兖州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中进士,又诏中书试文章,由安宜县尉(典史)升任京都,监察御史,因“安史之乱”上了贼船而被贬官。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自古至今诗人就有许多咏荷诗篇,唐代开元后期的诗人储光羲任安宜县尉,便有《钓鱼湾》一诗。诗云:“垂钓绿湾春/春深杏

  • 唐代官员储光羲生平简介,被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

  • 《待储光羲不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王维

    《待储光羲不至》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80首。【原文】待储光羲不至作者: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注释】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译文】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

  • 两袖清风的典范唐朝元德秀,对人仁慈宽厚死后身无分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德秀

    唐代文学家李华(玄宗开元23年进士)在所著《三贤论》称颂元德秀 “以道纪天下”,对聪明或愚笨的人没有分别心一视同仁,以“仁”治乱源。 他的无私德行,可以为人间的师范。元德秀是唐玄宗朝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进士,擅长文辞、弹奏音乐。 他性情纯朴,自己的生活非常素简,对人仁慈宽厚,把俸禄都给了别人

  • 《新唐书·元德秀传》原文及翻译,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德秀传

    原文: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①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

  • 唐朝元德秀生平简介,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为政清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元德秀(约695–约754),字紫芝,唐朝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人。约生于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三年,年约五十九岁。少孤,事母孝。举进士,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菌席。家贫,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居之,陶然弹琴以自娱。房琯每见,叹息道:“见紫芝眉

  • 唐代濠州刺史颜元孙之子 唐朝中期名臣颜杲卿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颜杲卿(692年-756年),字昕。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中期名臣,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濠州刺史颜元孙之子。颜杲卿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安史之乱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