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绿腰是什么?李群玉是真的见过绿腰吗?

揭秘:绿腰是什么?李群玉是真的见过绿腰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09 更新时间:2024/1/7 3:52:49

群玉绿腰是诗歌作品《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中的一个意象,写出了著名诗人李群玉观赏绿腰舞的场景。说到这里,绿腰是什么意思呢?绿腰是唐代的一种舞蹈,是汉人发明的,舞姿优美柔软,配合着由慢到快的乐曲节奏,极具美感。

那么,李群玉绿腰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想要了解李群玉眼中的绿腰,首先要赏析这首诗歌。这首诗歌全为:“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全诗共有八十个字,展现了绿腰的绝美舞姿。诗句开篇描述了一位美丽的佳人穿着轻纱衣裙,跳着优美的绿腰。李延年曾在《佳人曲》中写到:“北方有佳人”,而在这首诗歌中,李群玉将北方两字换为“南国”,交代了佳人跳绿腰的地点,即在南国。接着,李群玉用一系列的动词描述了佳人跳绿腰舞的姿态。

佳人舞姿翩翩,眼神顾盼,媚态十足。最后一句诗句用“飞”和“逐”两字,展现了跳绿腰的佳人舞姿袅袅的生动形象,仿佛随风消逝一般。李群玉绿腰生动再现了绿腰轻盈柔美的一面,让世人了解绿腰的舞姿。除此之外,李群玉用游龙、凌雪等词形容绿腰舞姿的优美变换,重点突出了绿腰的特点。这首诗歌将绿腰和诗句融为一体,看似只有诗句文字,言词之间动态十足。读这首诗歌时,仿佛真有一名佳人在眼前跳着柔美的绿腰。

李群玉的对联故事

相传唐朝诗人李群玉年轻时进京赶考那天,途中遇雨。由于大雨倾盆,他疾步赶到一家屋檐下躲雨。这时,有一个挑运食盐的盐客也和他在同一块屋檐下躲雨,屋檐水如束如注般泄入两只盐筐中。盐客见李群玉是书生打扮,料定他是进京赶考的。便说:“我出一上联,你对对看。”说着,吟半联道:

盐客挑盐檐下站,檐水滴盐。

李群玉初听此联句,觉得肤浅易对。可一经仔细琢磨,方知颇有讲究,其中有3个“盐”字与两个“檐”字同音迭用,非难对。李群玉虽搜索枯肠,反复试对,均不如意,心里万分惭愧:“说什么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竟然连个挑盐的脚夫出的联句都应付不了,还考什么京试?就是考了,恐也无望。”遂放弃了进京应试的念头。雨停后,他硬要和挑盐的盐客结伴而行,重回旧路。虽经盐客再三劝说,他执意不肯上京赴试。摆渡的船夫见李群玉进京赶考又折了回来,觉得奇怪,问他怎么南辕北辙,又回转来了。他便把盐客出联相试一事述说了一遍。摆渡的船夫一听,朗声笑道:这有难,我替你对——

舟人驾舟洲上来,洲岸停舟。

盐客一听,连连叫绝。船夫对李群玉说:“这下你可以宽心地去应试了。”盐客也再三相劝。谁知李群玉不仅未能宽心,反倒越发觉得自己才疏学浅,竟说连家也无颜面回去了。盐客和船夫深感内疚,再三苦苦相劝,李群玉说什么也不愿回去,下决心从此过流浪苦学的生活。由此,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及至晚年,方被宰相斐度举荐,向朝廷献诗三百,

得授弘文馆校书郎,由之名声大。一生交游广,足迹遍及河南、河北、陕西、大江南北。李群玉著有诗前集3卷,后集5卷。《全唐诗》录他的诗263首。他是晚唐重要诗人,与齐己、胡曾被列为唐代湖南三诗人。

标签: 李群玉

更多文章

  • 《放鱼》唐代诗人李群玉,早觅为龙去, 江湖莫漫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放鱼》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题材独特,角度新颖。作者既入乎其内,深入地体察了鱼的习性、情态和生活环境,作了准确而非泛泛的描写;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鱼联想到广阔的社会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受到诗中寓意的暗示和启发。全诗状物形象,含蕴深远,是独具一格的难能可贵之咏物佳作。放 鱼早觅

  • 《牧童词》唐代诗人李涉,原文翻译、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牧童词》

    《牧童词》是唐代诗人李涉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

  • 《井栏砂宿遇夜客》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原文翻译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井栏砂宿遇夜客》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此诗是为酬答绿林好汉而写的,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后两句即事抒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全诗风格独特,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井栏砂宿遇夜客⑴暮雨潇潇江上村⑵,绿林豪客夜知闻⑶。他

  • 李涉唐代诗人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

  • 《塞上曲》作者是戎昱,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塞上曲》的作者是戎昱。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作品评析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碎叶城在今

  • 《咏史》唐代诗人戎昱,原文注释、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咏史》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指出和亲是最为拙劣的政策。颔联便单刀直人,明确指出国家的治理要靠英明的皇帝,而执行和亲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妇女身上。颈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用女色乞取国家安宁。尾联晓以史鉴,指出已成为千年白骨的

  • 戎昱怎么读?唐代诗人戎昱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戎昱(rong 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

  • 《思江南》唐代文人方干,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

    《思江南》是唐代文人方干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思江南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作品赏析写了作者思乡的情结,诗中的"昨日"和"今日"不是简单地指昨天和今天,而是指"以前"和"现在",他梦里都想到登上了回家的路,可想他思乡的心切,看到冬天的枯草又开始绿了,(说明冬去春

  • 《题君山》唐代诗人方干,原文注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题君山》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方干(一说程贺)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首句写曾在世外遇到女仙麻姑;次句说从麻姑处得知洞庭湖中本无君山;三、四句给出君山的来历,原来竟是昆仑山上被海风吹来的一块奇石。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显示出诗人的独具匠心。题君山⑴曾于方外见麻姑⑵,闻说

  • 方干唐代诗人生平简介,文献记载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方干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人物生平方干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