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士弘最后结局是什么?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士弘最后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040 更新时间:2023/12/7 20:22:18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林士弘

林士弘,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隋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林士弘为人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但在前半生,他只是个干苦活的农民,直到这帮农民活不下去、拿起武器的时候,他才展现出自己的天赋。

由于隋炀帝杨广的穷兵黩武,两征高丽失败,弄得天怒人怨,四海鼎沸。在这种情况下,大业七年(611年),山东人王薄起义反抗隋朝,掀起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

大业十二年(616年),鄱阳人操师乞率众起义,占据了鄱阳郡城,称元兴王,年号“天成”,而作为操师乞同乡的林士弘也参加了起义,并因为作战勇猛成为义军的中坚力量。很快,操师乞又攻下了浮梁、彭泽和重镇豫章(今南昌),林士弘被任命为大将军。

要成大事,最佳的做法是“缓称王,广积粮”。操师乞沉不住气,一登台亮相,就急吼吼地称王,招致了隋炀帝的重点打击。

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一月,隋炀帝命刘子翊率兵前去讨伐操师乞。豫章城外一战,操师乞被隋军当场射杀。

元兴王挂了,部众群龙无首,眼看着刚建立的天成政权就要发生溃散。关键时刻,林士弘挺身而出,接过了操师乞的指挥棒,带领部队奋勇作战,稳定了军心。

在此之前,林士弘表现出来的都是猛将形象,但从此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

林士弘分析了敌我之间的优劣对比,调整了作战部署。他利用自己士兵多生长于江南水乡、地头熟、水性好的特点,兵分水陆两路,其中陆军作为正兵,从陆地上与敌人抗衡,水军作为奇兵从水路出击,结果一击得手,大败隋军,干掉了隋军指挥官刘子翊。

经此一战,林士弘一来解决掉了来自隋朝的威胁,二来为操师乞报了仇,安安稳稳地接了班,别人想反对都找不到茬,可谓一举两得。

击败刘子翊后,周边暂无大敌,林士弘军威大振,走上了大肆扩军抢地盘的道路,没多久,他的兵力就达到十余万人,尤以水军最为犀利。不过林士弘也不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十二月占据虔州后,他就自称南越王。紧接着他又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年号太平,任命同党王戎为司空,可能是连他自己都不觉得他能够北上逐鹿中原,干脆破罐子破摔过把皇帝瘾再说吧。

称帝后,林士弘像打了鸡血般四处扩张,毕竟铺子新开张,生意总要弄得红火一些。他接连攻取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和宜春等郡,各地豪杰竞相杀死隋朝的郡守县令,以整个郡县归附林士弘,楚国很快就达到了全盛,“北至九江、南泊番禺,悉有其地”。

眼见形势一片大好,楚国蒸蒸日上,林士弘笑得那叫一个高兴啊。但一个人的出现,让林士弘笑不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张善安。

张善安是兖州方与(今属山东)人,既不善良,也不安分,他从十七岁开始就当了强盗,有杀人犯罪的前科,为躲避惩罚亡命江湖,混迹于多支起义军队伍中,好不容易拉起一百多人的队伍。接着在各大起义军的厮杀、火拼和重新洗牌过后,张善安扩军了,拥兵八百,但他也差点被人灭了,无路可走的他只能南下投奔林士弘。

林士弘是很小心的,他认为彼此间还不是很熟,就没让张善安入豫章,把他安排在距豫章不远的南塘安身。这样的安排,其实并没什么不妥,毕竟一个陌生人你会无缘无故让他进你家吗?可张善安却不这么想,他认为林士弘这是不相信自己、怀疑自己、防备自己,早晚有一天会把刀挥向自己。

张善安可不是只会想象的人,他一怒之下,当即率舟师潜伏在豫章城外,出其不意地向林士弘发起袭击,烧毁了豫章郡的外城。这就是古代中国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估计比原版还要早N年。

被张善安咬了一口的林士弘很受伤,看着被烧得七七八八的豫章城,他选择先到南康落脚,等修好了再回来。但还没等他开始修,北边的萧铣就派人袭取了豫章,林士弘只得退保馀干(今江西余干县)。

林士弘虽失豫章,但仍然据有南昌州、虔州、循州、潮州等数州之地,他站稳脚跟后,修筑了三座城池自保。有所发展后又想重振雄风,先是派人招抚交趾太守丘和,结果没成功,接着派兵进攻始安郡,也无功而返。

看起来,楚国的事业已成昨日黄花,风光难再。然而,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难以捉摸的转折。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弄死后,天下再无共主,隋朝的汉阳太守冯盎遂以苍梧(今广东封川北)、高凉(今广东阳江西)、珠崖(在海南岛)、番禺(今广州市)之地归附林士弘。

林士弘受宠若惊,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不过最后他还是开开心心地接受了冯盎的请降,并给予冯盎充分的自主权,但事实证明,他又一次做了农夫。

武德三年(620年),南海郡广州和新州的乱民首领高法澄、沈宝彻发动暴动杀死隋朝的州官,占据二州,归附于林士弘。可是,还没等林士弘高兴,冯盎突然发起袭击,干脆利落地收拾了高、冼二人,吞并了他们的队伍和地盘。随后,冯盎举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降唐,被任命为高州总管,封耿国公。

冯盎并非只是纯粹的毒蛇,而是一个高明的投机者,他归附林士弘只是权宜之计,结果看出林士弘胸无大志,并非真命天子,霎时便翻脸了,搭上唐朝这艘大船,发兵狂攻。

林士弘再一次被打得手忙脚乱,仓皇退守虔州。虽说此时唐军正在攻打楚国北部的萧铣和李子通两大割据势力,萧、李的残兵败卒都投入林士弘的帐下,使得他军队人数飙涨,但这并不能改变他败亡的命运。

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唐军完全消灭萧、李的势力以后,开始全力攻伐林士弘,循州、潮州望风而降。

同年十一月,林士弘派他的弟弟鄱阳王林药师率兵两万围攻循州,试图将之夺回,但却被唐朝的循州刺史杨略反杀,林药师阵亡,其部将王戎以南昌州投降唐朝。

至此,一败再败的林士弘害怕了,他也向唐朝请求投降,但随即又怕投降后被杀,弃走馀干,逃入安城(今江西安福)的一个山洞里,过起了老祖宗的穴居生活。

谁料林士弘还有点地位,袁州的百姓们相互聚合响应他,这引起了唐朝方面的注意,唐朝洪州总管若干则派兵击败这些民兵,接着开始搜山,要找出林士弘。也就在期间,心灰意冷的林士弘怆然病倒,随即逝去。

林士弘一死,一众楚臣楚将顿作鸟兽散,楚国政权前后历六年而亡。

林士弘虽然做过几年皇帝,但其实含金量不高,他在隋末泥沙俱下的起义战争中虽然扑腾起了几朵浪花,不过是转瞬而逝而已。

标签: 林士弘隋朝

更多文章

  • 隋炀帝的极品外甥“宇文三郎”——宇文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

    在说今天的正主“宇文三郎”之前,小编先跟大家说说隋炀帝。隋炀帝是谁?想必在唐朝以降历代史官不遗余力地黑化下,现在大家基本上都对他有所了解,弑父杀兄,好大喜功,简直就是一个中国古代荒唐天子的代名词罢了,而这从“炀”这个充满恶意的谥号就看能出一二。按照古代《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

  • 宇文皛最后是怎么死的?隋朝宇文皛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宇文皛

    宇文皛(?—公元618年),字婆罗门,河南洛阳人。他出身显贵,父亲为隋安德县公宇文静礼,母亲是隋文帝女广平公主。因排行第三,所以时人称为“宇文三郎”。生平简介宇文皛是隋文帝女广平公主和宇文静礼的第三子。宇文静礼是北朝汝南郡公宇文庆之子,隋朝建立后,隋文帝特授驸马从一品爵位安德县公,邑一千五百户。宇文

  • 杨广最宠爱的外甥宇文皛,他的出身有多高贵?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宇文皛,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宇文皛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宇文皛是河南洛阳人,洛阳是当时隋朝的都城,就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城,作为都城子弟身份自是比人高一等,而这宇文皛出身更是显贵,父亲是安德县公宇文静礼,爷爷是北周时期的汝南郡公宇文庆。母亲来头更大,她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小女儿广平公主

  • 陆知命传原文,陆知命传是谁写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

    陆知命传陆知命,字仲通,吴郡富春人也。父敖,陈散骑常侍。知命性好学,通识大体,以贞介自持,释褐陈始兴王行参军,后历太学博士、南狱正。及陈灭,归于家,会高智慧等作乱于江左,晋王广镇江都,以其三吴之望,召令讽谕反者。知命说下贼十七城,得其渠帅陈正绪、萧思行等三百馀人,以功拜仪同三司,赐以田宅,复用其弟恪

  • 陆知命是什么人?隋朝陆知命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

    陆知命(548—614),字仲通,隋吴郡富春(今富阳)人。大业十年(614)卒于京师,时年六十七。赠御史大夫。陆知命(548—614),字仲通,隋吴郡富春(今富阳)人。父陆敖,陈散骑常侍。知命性好学,通识大体,以贞介自持,释褐陈始兴王行参军,后历太学博士、南狱正。及陈灭,归于乡家家,会高智慧等作乱于

  • 巢元方的轶事趣闻,洞悉病机愈凤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巢元方

    巢元方是隋朝时期一位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他主持编成了名著《诸病源候论》,这无疑与他多年从医积累的丰富经验分不开。他任太医博士期间,宫廷大总管麻叔谋患了风逆病,就是我们所说的眩晕症。别以为头痛脑热不是什么大病,难受起来就要命了,折腾得麻大总管起坐不得,头晕恶心,一点东西也吃不下。当时的皇帝隋炀帝最喜欢外

  • 巢元方是什么人?隋代医家巢元方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

    巢元方约生活于隋唐年间,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一说为西华人。巢元方在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5年)医事活动频繁,任太医博士,业绩卓著。然而《隋书》无巢氏传记,仅宋代传奇小说《开河记》有一段关于巢氏的记载。说隋大业五年八月, 开凿运河总管患风逆症,隋炀帝命太医令巢元方往视得疗。虽然巢元方的生平事迹缺

  • 【新唐书·李袭志传】原文及翻译,李袭志字重光,本陇西狄道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袭志

    原文:李袭志字重光,本陇西狄道人。五叶祖景避地安康,复称金州安康人也。周信州总管、安康郡公迁哲孙也。父敬猷,隋台州刺史、安康郡公。袭志,初任隋历始安郡丞。大业末,江外盗贼尤甚,袭志散家产,招募得三千人,以守郡城。时萧铣、林士弘、曹武彻等争来攻击,袭志固守久之。后闻宇文化及弑逆,乃集士庶举哀三日。有郡

  • 隋末唐初官员李袭志生平简介,李袭志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

    李袭志的先祖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他的五世祖李景因避难而迁居金州安康(今陕西石泉),于是成为金州安康人;祖父李迁哲是北周信州总管,封爵安康郡公;父亲李敬猷是隋朝台州刺史,封爵安康郡公。募兵守城李袭志初仕隋朝,担任始安郡(治今广西桂林)郡丞。隋炀帝大业末年,当时朝政腐败,四方战乱,群雄并起,李袭

  • 元弘嗣传原文,魏征主编的一篇传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弘嗣传

    元弘嗣,河南洛阳人也。祖刚,魏渔阳王。父经,周渔阳郡公。弘嗣少袭爵,十八为左亲卫。开皇九年,从晋王平陈,以功授上仪同。十四年,除观州总管长史,在州专以严峻任事,吏人多怨之。二十年,转幽州总管长史。于时燕荣为总管,肆虐于弘嗣,每被笞辱。弘嗣心不伏,荣遂禁弘嗣于狱,将杀之。及荣诛死,弘嗣为政,酷又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