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唐时期诗人鲍溶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一览

中唐时期诗人鲍溶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一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3/12/9 7:09:43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809)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

人物生平

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代表作品

卷485_1 「古意」鲍溶

女萝寄青松,绿蔓花绵绵。三五定君婚,结发早移天。

肃肃羔雁礼,泠泠琴瑟篇。恭承采蘩祀,敢效同车贤。

皎日不留景,良辰如逝川。愁心忽移爱,花貌无归妍。

翠袖皓珠粉,碧阶封绿钱。新人易如玉,废瑟难为弦。

寄谢蕣华木,荣君香阁前。岂无摇落苦,贵与根蒂连。

希君旧光景,照妾薄暮年。

卷485_2 「萧史图歌」鲍溶

霜绡数幅八月天,彩龙引凤堂堂然。小载萧仙穆公女,

随仙上归玉京去。仙路迢遥烟几重,女衣清净云三素。

胡髯毵珊云髻光,翠蕤皎洁琼华凉。露痕烟迹渍红貌,

疑别秦宫初断肠。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晓烟望。

卷485_3 「会仙歌」鲍溶

轻轻濛濛,龙言凤语何从容,耳有响兮目无踪。杳杳默默,

花张锦织,王母初自昆仑来,茅盈王方平在侧。

青毛仙鸟衔锦符,谨上阿环起居王母书。始知仙事亦多故,

一隔绛河千岁馀。详玉字,多喜气,瑶台明月来堕地。

冠剑低昂蹈舞频,礼容尽若君臣事。愿言小仙艺,

姓名许飞琼,洞阴玉磬敲天声。乐王母,一送玉杯长命酒。

碧花醉,灵扬扬,笑赐二子长生方。二子未及伸拜谢,

苍苍上兮皇皇下。

卷485_4 「李夫人歌」鲍溶

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葳蕤半露芙蓉色,

窈窕将期环佩身。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

嚬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欲求巧笑如生时,

歌尘在空瑟衔丝。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

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宫漏丁丁夜向晨,

烟消雾散愁方士。

卷485_5 「水殿采菱歌」鲍溶

宫鸦叫赤光,潮声入宫宫影凉。火华啼露卷横塘,

金堤四合宛柔扬。美人荷裙芙蓉妆,柔荑萦雾棹龙航。

采莲一声歌态长,青丝结眼捕鸳鸯。

卷485_6 「周先生画洞庭歌」鲍溶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

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水文不浪烟不动,

木末棱棱山碧重。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

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林冰摇镜水拂簟,

尽日独卧秋风清。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

玉壶先生在何处?

卷485_7 「霓裳羽衣歌」鲍溶

玉烟生窗午轻凝,晨华左耀鲜相凌。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

有时怨别无所惜。遂令武帝厌云韶,金针天丝缀飘飘。

五声写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柏梁殿。此衣春日赐何人,

秦女腰肢轻若燕。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

眼前意是三清客,星宿离离绕身白。鸾凤有声不见身,

出宫入徵随伶人。神仙如月只可望,瑶华池头几惆怅。

乔山一闭曲未终,鼎湖秋惊白头浪。

卷485_8 「寓兴」鲍溶

念来若望神,追往如话梦。梦神不无迹,谁使烦心用。

鲁圣虚泣麟,楚狂浪歌凤。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

卷485_9 「游山」鲍溶

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弥细。时时天上客,遗路人间世。

烟花最深处,井臼得空刺。天寒鹤巢林,石长泉脉闭。

神化万灵集,心期一朝契。不见金板书,谁知阮家裔。

终期太古人,问取松柏岁。

卷485_10 「隋宫」鲍溶

御街多行客,行客悲春风。楚老几代人,种田炀帝宫。

零落池台势,高低禾黍中。

卷485_11 「怀仙二首」鲍溶

昆仑九层台,台上宫城峻。西母持地图,东来献虞舜。

虞宫礼成后,回驾仙风顺。十二楼上人,笙歌沸天引。

裴回扶桑路,白日生离恨。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

乃知东海水,清浅谁能问。

阆峰绮阁几千丈,瑶水西流十二城。

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卷485_12 「怀远人」鲍溶

远道在天际,客行如浮云。浮云不知归,似我长望君。

秋至汉水高,南音何时闻。瑶草难远寄,西风气氤氲。

常恐山岳游,不反鸾凤群。无厌坐迟人,风雨惊斯文。

卷485_13 「怀尹真人」鲍溶

万里叠嶂翠,一心浮云闲。羽人杏花发,倚树红琼颜。

流水杳冥外,女萝阴荫间。却思人间世,多恐不可还。

青鸟飞难远,春云晴不闲。但恐五灵车,山上复有山。

卷485_14 「秋晚铜山道中宿隐者」鲍溶

我乡山川遥,秋晚空景促。天明共云散,日落依鸟宿。

主人逃名子,鹤发卧空谷。野言得真风,山貌宜古服。

喜于无声地,暂傲羲皇俗。秋窗照疏萤,寒犬吠落木。

朝隐留此处,一点天边宿。今忆见此时,添悲览止足。

迟迟清夜昼,幽路出深竹。笑谢万户侯,余将耻干禄。

卷485_15 「感怀」鲍溶

宿心不觉远,事去劳追忆。旷古川上怀,东流几时息。

门前青山路,眼见归不得。晓梦云月光,过秋兰蕙色。

卷485_16 「经秦皇墓」鲍溶

左岗青虬盘,右坂白虎踞。谁识此中陵,祖龙藏身处。

别为一天地,下入三泉路。珠华翔青鸟,玉影耀白兔。

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白昼盗开陵,玄冬火焚树。

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死者不复知,回看汉文墓。

卷485_17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鲍溶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卷485_18 「留辞杜员外式方」鲍溶

东风吹旅怀,乡梦无夜无。惭见君子堂,贫思上归途。

海岳泛念深,涓尘复何须。婆娑不在本,屈曲无弦弧。

恻恻奉离尊,承欢独向隅。时当凤来日,孰用鸡鸣夫。

回首九仙门,皇家在玉壶。惭非海人别,泪下不成珠。

卷485_19 「长城」鲍溶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千门。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卷485_20 「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宽话别」鲍溶

从事东军正四年,相逢且喜偃兵前。看寻狡兔翻三窟,

见射妖星落九天。江上柳营回鼓角,河阳花府望神仙。

秋风萧飒醉中别,白马嘶霜雁叫烟。

卷485_21 「寄福州从事殷藩」鲍溶

越岭寒轻物象殊,海城台阁似蓬壶。几回入市鲛绡女,

终岁啼花山鹧鸪。雷令剑龙知去未,虎夷云鹤亦来无。

就中静事冥宵话,何惜双轮访病夫。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茶仙”卢仝惨死谜案,是否死于甘露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卢仝的诗歌成就不算太高,但他却以险怪风格自成一家。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位诗人作品的怪异基本来源于其性情的怪异。卢仝一生的交际圈子非常窄,后人从他的诗作大致可以推测出,卢仝的朋友主要有韩愈、孟郊、贾岛、马异、刘叉等人,这些人都是韩孟诗派的中坚力量,大多和卢仝一样,性格孤僻。济源市

  • 唐卢仝《七碗茶》原文赏析,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写作起因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澈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

  • 唐代诗人卢仝生平简介,对后世造成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卢仝(tóng)(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出生地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哦,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

  • 《秋闺思二首》唐张仲素,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秋闺思二首》

    《秋闺思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张仲素的组诗作品。这组诗都是抒发思妇情怀的。第一首诗,诗人以深情而洗练的笔墨,表现了闺中思妇的幽怨;第二首诗,诗人用委婉的笔法,写出了思妇的忧虑和怨嗟。两首诗都写得回环曲折,深婉动人。秋闺思二首其一碧窗斜月蔼深晖⑴,愁听寒螀泪湿衣⑵。梦里分明见关塞⑶,不知何路向金微⑷。其二

  • 张仲素诗歌《秋夜曲》,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秋夜曲》

    《秋夜曲》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⑴,漫漫轻云露月光⑵。秋逼暗虫通夕响⑶,征衣未寄莫飞霜⑷。词句注释⑴丁丁:形容漏水的声音。漏:古代计时

  • 唐代诗人张仲素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张仲素(约769年~约819年),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农家望晴》雍裕之,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农家望晴,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作品原文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译文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

  • 晚唐诗人雍裕之《柳絮》,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柳絮》是晚唐诗人雍裕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通过咏柳絮,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想。《柳絮》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诗作赏析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但雍裕之的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

  • 雍裕之是什么人?中唐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裕之

    雍裕之,中唐诗人,存诗一卷。他的所有作品:杂曲歌辞·自君之出矣,游丝,柳絮,残莺,江上山,听弹沈湘,芦花,豪家夏,冰咏,农家望晴,了语,折柳赠行人,题蒲葵扇,赠苦行僧,两头纤纤,早蝉,秋蛩,江上闻猿,不了语,宫人斜,曲江池上,宿棣华馆闻雁,江边柳,剪彩花,春晦送客,四气,四色,大言,细言,山中桂。讨

  • 《阙题》作者刘昚虚,原文翻译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

    阙题唐代: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译文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