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薄竖起反隋的农民起义大旗 最后被刺客杀死

王薄竖起反隋的农民起义大旗 最后被刺客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26 更新时间:2024/1/29 18:04:16

王薄石像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月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是一首名叫《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歌谣,大意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小伙子,喜欢穿着一身漂亮的新衣服。不愿意为昏君卖命,只好上山做了强盗。官军来了就和他们拼命吧,反正穷人已经没有活路。

这只是一个用诗的形式表达的口号而已,告诉民众——已经没有活路了!

它的作者王薄,更是反隋的第一人。

王薄山东邹平人,铁匠出身。隋大业七年(611年),以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歌谣的方式宣传号召群众,发动农民起义,自号“知世郎”。

当时,邹平县内有许多无法生存下去的农民,干脆挺而走险,于邹平南部长白山的大洞内聚众反抗大隋,不过很快就被“扫荡”了。

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平原的叠交地带的邹平县,南依长白山脉,北濒黄河。不久,本地人王薄在邹平西南长白山中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反隋起义,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首先在这里拉开。

其实,打响反隋第一枪的是杨素之子杨玄感,加一个掺和的李密,只是很快就被屈突通等剿灭了,之后李密成为反隋领袖。

不过,首举反隋旗帜的却是王薄。

竖起义旗后,王薄驻军于雕窝峪山中,以长白山为根据地,攻城掠地。为鼓动更多农民加入,老王还写了很多极具鼓动性的歌谣,除了《无向辽东浪死歌》还有如“要抗兵,要抗选,家家都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刀枪,昏君赃官杀个光”。

由于这些歌谣通俗易懂,很快传遍附近的各个角落,一些不堪忍受沉重赋税和徭役的农民都跑着小步来参加。

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野心就会膨胀起来,王薄也不例外。

军队、军粮充足后,老王开始纠集刚刚成型的部队迅速攻下齐郡,随即进攻鲁郡,想乘胜追击,只是被胜利冲昏了,老王开始轻敌,结果被张须陀杀得大败。老王只好率军北渡黄河去临邑,由于没有组织有序的撤退,又被追杀上来的张须陀斩杀五千多人。

不过,王薄就是王薄,尽管打仗不行,笼络人心还是有一套的。他立即收拾残部与黄河以北的义军郝孝德和孙宣雅会师,没过多久,就被他发展到十几万人。

俗话说,树大招风。这三股起义军聚集在一起,目标太大,让朝廷寝食难安,随即派大军围剿。

加上三个义军首领长时间没达成协议由谁统一指挥,结果各自为政,被张须陀各个击破。

老王只好退回老巢--长白山,打游击,而郝孝德和孙宣雅仍留在原地附近与隋军作战。

后来,这支义军逐渐演变为三股最有实力的义军。

一是瓦岗军。

二是窦建德军。

三是杜伏威、辅公佑军。

622年,王薄和宋州总管盛彦师准备联合攻打须昌,于是先到潭州筹集充足的粮草

潭州刺史李义满兄弟,居然还自称大隋刺史,弄得老王哭笑不得,说:“兄弟,大隋王朝五年前就灭亡了。”

可不管王薄怎么劝说,李义满兄弟俩就是不买帐,要粮没有,要命有两条。

老王被逼得无奈,干脆将李义满抓了起来,押送往齐州,可能是惊吓过度,或者是受不了新王朝的空气,老李很快就向阎王报到了。

老王得到须昌后,解决了粮草就回潭州了。可是老王太大意了,只带了几个侍卫和亲兵,等到潭州时,被当地的反动势力干掉了。刺客正是李义满的侄子李武意。

标签: 王薄隋唐

更多文章

  • 隋末第一个起义军领袖王薄 见证隋朝灭亡的活化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薄

    杨广在老爹死后,进行了两项比较大的动作,第一个是建造东都洛阳,解决了国都长兴城,因为远离江东,而使政令不通的问题;第二个是同期建设的隋朝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终点,南至杭州,北达北京,可以在富裕的江南,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洛阳,再进运河,或流向长兴城,或运往北方前线,既解决了粮食的运输问题,更可以将部

  •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简介,降唐后王薄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末,王薄

    王薄(?―622年),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活动在齐郡、济北郡之间,山东农民纷纷响应。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独孤盛是谁?独孤盛的个人资料、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独孤盛是谁

    独孤盛(?-618年),隋朝将领,独孤楷的弟弟,兄弟本姓李,随主君独孤信姓独孤。谥号武节。618年三月十一,宇文智及与司马德戡、裴虔通计划谋杀隋炀帝,裴虔通用司马德戡的部下替换各门的卫兵。裴虔通驱赶殿内宿卫出宫门,右屯卫将军独孤盛问裴虔通,军队为什么这样调动。裴虔通回答:“形势已如此,不关将军的事,

  • 解密:隋朝佞臣裴矩为何会在唐­朝变成了能臣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佞臣,裴矩,

    有的时候,同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君王的手中,往往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昏君手下,他是一个佞臣,而在明君手下,他则是一个良臣。隋末唐初,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既有文才,又有干才;他曾用优美的文字撰写了《西域图记》,把当时西域四十四国的山川地貌、风俗民情,记载得十分详尽,十分

  • 裴矩为何拍隋炀帝马屁却在唐太宗面前说真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

    在隋炀帝杨广眼里,唐太宗李世民心中,裴矩都应该是一个难得的忠臣、良臣。这就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了。在历史的评价中,隋炀帝那可是排得上号的昏君、暴君,而唐太宗却是少有的明君、仁君。这一好一坏两个皇帝,怎么对裴矩的评价如此高度一致?隋炀帝喜欢裴矩,因为裴矩很懂他。一个眼色过去,不用说出来,裴矩就已经把事情办

  • 裴矩:隋唐时期著名外交家,一生历经了七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隋唐

    对裴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裴矩(548-627年),本名裴世矩,字弘大,今山西闻喜人。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裴矩的主要工作经历。一、北齐时期北齐建立后,裴矩父亲裴讷之官至太子舍人,后受同僚诬

  • 隋唐名将史万岁之死:被冤杀于朝堂的隋末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万岁,隋朝

    史万岁(549—600.11.2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勣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今甘肃敦

  • 隋朝史万岁单挑破敌 突厥听到他大名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史万岁,突厥

    说起隋朝名将,有名的就是韩擒虎、贺若弼、杨素等人,但有一人也不差,他就是开国四名将中的史万岁。名字就霸气,但行军打仗他更霸气。史万岁这个人,15岁就跟着父亲从军,熟读兵书,懂占卜之术,箭术精妙,马上功夫也好。他随军去打尉迟迥的时候,路上看到一群大雁飞过,史万岁对上司说:“看我射第三只雁。”语毕,拈弓

  • 隋文帝为什么要杀史万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文帝,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文帝为什么要杀史万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史万岁,陕西西安人,北周常州刺史史静之子。这人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却是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杨素、韩擒虎、贺若弼,被称为隋朝第一猛人。据《隋书》,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

  • 史万岁为什么会死在朝堂上?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万岁,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史万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56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派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等人率10万大军攻打北齐洛阳,北齐落雕大都督斛律光赶忙率军迎战,拥有10万大军的北周,怎么看都不可能战败,但在未开战之前,北周军中一名叫史万岁的15岁小兵在观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