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作出的贡献那么大 后人为什么还说杨广是一个昏君

隋炀帝作出的贡献那么大 后人为什么还说杨广是一个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64 更新时间:2024/2/16 8:20:12

隋炀帝贡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他因为突然发动袭击,为国家夺得了很大的疆域。而且他还修建大运河,把都城迁到了洛阳,把南北的水道打通,这些地方的沿岸因此受到了很多福利,这么多年依然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而且他还发展了考试制度,让出身不那么高的人,也有可能走仕途,出身好的人不再享有家族势力给自己带来的福利。他为后代做了很多好事,但是一直到现在,大家仍然认为他就是一个昏君,每一个人提起他,想到的都是不好的名词。这个人就是隋炀帝。

他可以算的上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个帝了,继承了父亲的皇位,长得也比较俊朗,他的父亲帮他把路都铺好了,朝廷比较稳定,人们生活也很稳定,国家也不差钱,但是他却在位10多年,国家就灭亡了,这也就不能怪大家都骂他了。

他虽然修建了运河,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当时做这件事,也没少花钱,也没少用人,当时的河边上,全是那些工匠们的尸体,而他却坐在行船上,在河上喝着酒,妃子们嬉戏。他攻打了三次高句丽,可能是想效仿前人,为自己的国家永远的除去后患,但是他身边也没有可以用的人,而当时的人们对高句丽的恨也不像之前人们对匈奴的那种程度,所以大家认为他这是多此一举。

他做的所有的事情,在当时人们的眼里,都只能看到不好的一面,但是从我们现在来看,他当时做的很多错事,对后代都是非有利的。虽然罪过不少,但是功劳也很多,在当时是不好的,但是对后代却是非常好的。除了以上说到的,可能大家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国家的青海地区,就是这位帝王自己带着军队夺回的,如果没有他的存在,现在这个地方可能会属于俄罗斯,或者其他什么国家。

虽然从秦朝开始,所有的皇帝都在不断的加强西北的边防,同时扩大国家的范围。但是这个地方,很长时间还是被少数民族所占有的,一直都没有被中原地区的政权所真正拥有过。一直到他的出现,他亲自带着军队,围剿吐谷浑,让他的族里面10多万人向隋朝投降。不久后,他又派军队从两边进入青海湖,占领他们的都城,彻底控制了这个地区,并且建立了四个郡。他在掖郡巡查的时候,当时正好是冬天,他就带领着军队在暴风雪中行进,一点都没有感到害怕,最后才把这块地方给拿了下来,他的这种做法,一点都不像是一个昏君会做的。

可能他的身世给他带来一定的福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灾害。如果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将领或者是官员,凭借着这些战功和修建运河的功劳,完全可以被正面的记录到历史当中。但是历史是由不得人假设的,虽然也有人为他喊冤,但是他做的其他事情,在当时确实是没起到什么好的作用。

标签: 隋炀帝隋朝

更多文章

  • 王薄竖起反隋的农民起义大旗 最后被刺客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薄,隋唐

    王薄石像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月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是一首名叫《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歌谣,大意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小伙子,喜欢穿着一身漂亮的新衣服。不愿意为昏君卖命,只好上山做了强盗。官军来了就和他们拼命吧,反正穷人已

  • 隋末第一个起义军领袖王薄 见证隋朝灭亡的活化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薄

    杨广在老爹死后,进行了两项比较大的动作,第一个是建造东都洛阳,解决了国都长兴城,因为远离江东,而使政令不通的问题;第二个是同期建设的隋朝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终点,南至杭州,北达北京,可以在富裕的江南,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洛阳,再进运河,或流向长兴城,或运往北方前线,既解决了粮食的运输问题,更可以将部

  •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简介,降唐后王薄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末,王薄

    王薄(?―622年),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活动在齐郡、济北郡之间,山东农民纷纷响应。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独孤盛是谁?独孤盛的个人资料、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独孤盛是谁

    独孤盛(?-618年),隋朝将领,独孤楷的弟弟,兄弟本姓李,随主君独孤信姓独孤。谥号武节。618年三月十一,宇文智及与司马德戡、裴虔通计划谋杀隋炀帝,裴虔通用司马德戡的部下替换各门的卫兵。裴虔通驱赶殿内宿卫出宫门,右屯卫将军独孤盛问裴虔通,军队为什么这样调动。裴虔通回答:“形势已如此,不关将军的事,

  • 解密:隋朝佞臣裴矩为何会在唐­朝变成了能臣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佞臣,裴矩,

    有的时候,同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君王的手中,往往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昏君手下,他是一个佞臣,而在明君手下,他则是一个良臣。隋末唐初,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既有文才,又有干才;他曾用优美的文字撰写了《西域图记》,把当时西域四十四国的山川地貌、风俗民情,记载得十分详尽,十分

  • 裴矩为何拍隋炀帝马屁却在唐太宗面前说真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

    在隋炀帝杨广眼里,唐太宗李世民心中,裴矩都应该是一个难得的忠臣、良臣。这就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了。在历史的评价中,隋炀帝那可是排得上号的昏君、暴君,而唐太宗却是少有的明君、仁君。这一好一坏两个皇帝,怎么对裴矩的评价如此高度一致?隋炀帝喜欢裴矩,因为裴矩很懂他。一个眼色过去,不用说出来,裴矩就已经把事情办

  • 裴矩:隋唐时期著名外交家,一生历经了七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隋唐

    对裴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裴矩(548-627年),本名裴世矩,字弘大,今山西闻喜人。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裴矩的主要工作经历。一、北齐时期北齐建立后,裴矩父亲裴讷之官至太子舍人,后受同僚诬

  • 隋唐名将史万岁之死:被冤杀于朝堂的隋末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万岁,隋朝

    史万岁(549—600.11.2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勣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今甘肃敦

  • 隋朝史万岁单挑破敌 突厥听到他大名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史万岁,突厥

    说起隋朝名将,有名的就是韩擒虎、贺若弼、杨素等人,但有一人也不差,他就是开国四名将中的史万岁。名字就霸气,但行军打仗他更霸气。史万岁这个人,15岁就跟着父亲从军,熟读兵书,懂占卜之术,箭术精妙,马上功夫也好。他随军去打尉迟迥的时候,路上看到一群大雁飞过,史万岁对上司说:“看我射第三只雁。”语毕,拈弓

  • 隋文帝为什么要杀史万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文帝,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文帝为什么要杀史万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史万岁,陕西西安人,北周常州刺史史静之子。这人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却是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杨素、韩擒虎、贺若弼,被称为隋朝第一猛人。据《隋书》,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