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刎颈之交的陈馀张耳,为什么会反目成仇?真相是什么

刎颈之交的陈馀张耳,为什么会反目成仇?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35 更新时间:2023/12/18 10:38:44

刎颈之交的陈馀张耳,为什么会反目成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段关系的维持都不是易事。稍不注意,兄弟反目,闺蜜成仇的桥段就会在我们身边上演。

而张耳陈馀可以说是历史上兄弟反目的典范(主要是广为知名)了,二人本来一见如故,情同父子。但不知为何,最后怎么成了互相都要至对方于死地的人呢?

张耳,魏国大梁人(今河南开封),与陈馀是老乡,二人早些年关系很好,但具体什么时候相识已经不可考。张耳要比陈馀年长十岁,他两的关系比起兄弟来更像父子一些(馀以父事耳)。张耳年轻时是魏国信陵君的门客(相当于和现在的省长交朋友)。比起陈馀,张耳的名声更大一些,当时在信陵君内部,张耳因为经常主动替其他门客背黑锅,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众皆称耳贤)。那时候陈馀还在打酱油。所以大家记住,没事多为领导同事背点黑锅,对于增进同事关系大有益处。

张耳这个人,有点意思,但是大家不要因为他的名字有“耳”这个字就误会他耳朵大,这个张耳名字其实有点普通。就像现在的“博轩、浩文,梓睿”一样的。古代人取名字,也和现代人差不多,平民百姓是没什么讲究的。一个时代一个词(老一辈的建国、援朝等),这个“耳”的意思相当于罢了,所以张耳相当于姓张罢了(看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陈馀”的意思也相当于吃饭不要钱,吃了这顿还有下顿,饭饭有馀嘛(当然这也是胡说八道)。

古代,人们对于女子二婚是很难接受的(万恶的封建社会),女子的丈夫去世了之后,只能守活寡。至于改嫁,那是达官贵人家的女儿才能有的事。对于再婚女子,男人避之不及,更不要说考虑接手了。但张耳丝毫不介意别人的眼光,娶了他的二婚妻子,后来这位妻子给他生下了赵王张敖。陈馀也是才华横溢,爱好儒家学说,游历赵国的时候,一位富商公乘氏看他不是一般人(论学习好的重要性),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二人都是英才,又是老乡,于是走到一起,结为刎颈之交。

秦灭魏后,秦始皇担心六国贵族会造反,于是收天下之兵器,就连村头王屠夫杀猪用的刀都给收走了。同时又怕六国内部有才能的人会帮助贵族造反,于是全国通缉这些人。张耳陈馀也在其中。他两从此就隐姓埋名,逃了起来。张耳经常像长者一样教育陈馀,这点《汉书--张耳陈馀列传》也有记载:“两人相对。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余然之。”意思是自从陈馀和张耳逃到其他地方后,谎称自己是张三李四,一块在里正(村长)那里当了个里正卫(村里的卫兵),有次陈馀在上班时打王者被领导发现了,领导瞪他。陈馀被这眼神盯得很不爽,于是来了句:

“你瞅啥?”

“瞅你咋地!”

于是光荣挨揍(领导亲自动手),但过程中陈馀同学就忍不住了,一句“靠恁娘!”几乎要脱口而出(陈馀是河南人,会河南话很正常)。张耳见状,踩他脚示意他忍下去。事后张耳说:“瞧你那损样,咱俩是干的大事的人,能忍则忍,这都是小事,不要动不动就赛脸。”陈馀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表示以后要稳一点。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张耳陈馀过来投奔。陈胜早就听过这两人的名号,于是隆重地接待了他。并把这两人交给自己老部下武臣带领。

陈胜要称王的时候,曾经问过二人的意见,当时张耳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应该立六国后裔为王,这样起义才会持久,而陈胜名义上只是带大家反抗暴秦而已,称王不必急于一时。但陈胜没听进去,失去了一大批追随者。起义军随后在战略方向也出现了分歧,是向西攻打函谷关还是北上攻打赵地(今河北大部),大家议论不休,最后陈馀建议:大军不必前去,选一个熟悉赵地的人出其不意地攻下赵地,而陈馀正熟知赵地的风土人情。于是陈胜派武臣为主将,张耳陈馀为校尉,领了三千兵马就北上了。平定赵地后,武臣因为部下叛乱而被杀,于是陈馀又平定了叛乱,

然后找了个赵国的后裔赵歇为赵王。赵地被破,秦军肯定会反扑。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章邯带四十万大军包围邯郸,赵军不敌,城破。张耳带赵王歇逃到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被秦将王离围住。陈馀收拾残兵败将驻扎巨鹿城的北边。王离并不急,他的兵有很多,粮食也不够吃,但张耳很急,他兵弱且少,城中粮食越吃越少,他派人出去给陈馀送信,信中说:“兄弟,大哥我快撑不住了,你赶紧带人过来救我!”陈馀收到信后,觉得自己兵力太少,去了也是白白送死。回答道:“我并非不救大哥,秦军虎狼之师,不是我这点弱兵残将打得过的,我不救你,是想活着留一口气在,伺机为你报仇啊。”这时张敖(张耳儿子)和其他诸侯也带一万多人来救赵,见秦军军威正盛,徘徊不前,不敢进攻。眼看张大哥就要把命交代在巨鹿,项羽带了五万楚军破釜沉舟,硬抗王离二十万秦军,把对方打的落花流水,解除了巨鹿之围。

事后二人见面,张耳一见面就怪陈馀见死不救,陈馀解释道:你的使者以死相逼,我不得已派了五千健儿去救你,结果全都被秦军杀死了(张、陈泽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但张耳依然不停追问使者下落,陈馀有气,一怒之下把将军大印放在桌子上,说:你要是这样不信任我的话,那么这个大将军我看我也没有做下去的必要了(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说完,就出去上厕所了。

到这时,二人只是朋友斗气,但事情就坏在张耳身边的幕僚上。他的幕僚劝他:“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看着大军的印绶在这,张耳动心了,于是把它握在手心里,收了回去,陈馀上完厕所回来后,见到张耳一点面子也不给,心中愤愤不平,投奔齐王田荣去了。及至项羽攻破潼关,秦王子婴投降。于是项羽大封诸侯,张耳封为常山王,陈馀只得了一个侯爵,这让他更为不满,于是说服齐王田荣攻打张耳,张耳敌不过他,便投奔了刘邦。后来楚汉争霸,刘邦需要赵国(此时陈馀在赵国做大将军)的力量帮助他,想和他结盟,但陈馀给的条件是:“杀掉张耳。”但刘邦无法接受这个污名。找个和张耳相像的人,杀了他,拿他的的人头糊弄陈馀,后来陈馀发现后,又背叛了刘邦。

公元204年,韩信和张耳伐赵,陈馀不听李左车建议,带大军出战,在河边轻视韩信的背水列阵,被打的大败,他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陈馀的结局就是这样,因为攻灭赵国有功,杀掉赵王歇后,张耳受封为赵王,两年后去世,谥号为景,史称为赵景王。他的儿子张敖还娶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后来有罪,被削爵,改封宣平侯。

标签: 陈馀秦朝

更多文章

  • 张耳为何要反抗刘邦呢?他的结局有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张耳

    张耳(?-前202)大梁(今天封)人,汉时常山王。年少时,曾为魏国公毋忌座上常客。秦灭魏后,亡命游处黄,后任外黄县令,时与刘邦相处达数月之久。秦来大梁后,张耳和朋友陈余等不事秦国,一齐逃亡。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率被征发者900余人在蕲县大泽乡起义,进入陈地(令河南淮阳)时,聚众已数万。张耳偕陈余遂投

  • 张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司马迁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耳,司马迁

    张耳(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02年),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秦末汉初历史人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早年为信陵君门客,授外黄县令。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率被征发者900馀人在蕲县大泽乡起义,进入陈地时,聚众已数万。张耳偕陈馀遂投奔起义军,被任为左右校尉

  • 秦末汉初的大功臣,张耳一生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耳,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张耳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张耳,也是西汉之初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重建了赵国,反抗暴秦,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张耳年轻时,家里贫穷,张耳曾亡命到外黄(今河南民权县)。外黄有个富家女,不光家里富有,而且人也长得漂亮,但是她的婚姻不尽如意,嫁了个很不争气的老公,这个富

  • 历史上并不出名的张耳,他与刘邦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耳,汉朝

    张耳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说起张耳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不过要是提到他的祖父,那可就称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张耳的曾祖父正是战国时期提出"连横"学说,并成功在战略层面让秦国实现独霸的著名纵横家张仪。那么,这位有着一位厉害先祖,却不被人们所熟知

  • 从一个居无定所的遗民到诸侯,张耳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耳,汉朝

    刘邦为了化解鸿门宴上的危机,提出与项羽的叔父项伯结为儿女亲家,明眼人都知道刘邦是在利用项伯,并非真心诚意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事实上,与刘邦结为儿女亲家的是张耳,张耳本来是一位四处飘荡、居无定所的遗民,然而他却很幸运,不仅后来成为一方诸侯,还跟刘邦结为儿女亲家。那么张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邦为什么这么看

  • 陈余和张耳本来身为好友 为何最后会落到反目的下场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楚汉,陈余

    陈余和张耳身为好友为何会反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楚汉时期发生不少的恩怨故事,张耳跟陈余的之间的恩怨,还是从他们两个自从巨鹿之战后开始反目成仇,让原本亲密的兄弟一下子变成了仇恨的死对头。当初陈余以试探的口气假意想要辞去自己的兵权时,没曾想到的

  • 张耳和陈余不是一对好友吗 为什么他们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秦朝

    张耳和陈余的小船为什么会翻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上次说到张耳和陈余是一对好朋友。因为张耳岁数比陈余大,并经常教导陈余如何做人,陈余把张耳当父辈一样,很尊敬他。因为被秦朝通缉,俩人改名换姓藏到了陈县,充当里门的守卒。有一回,里吏因为陈余犯错而鞭

  • 常山王张耳为何叛逃项羽投靠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耳,刘邦

    [导读]“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张耳是秦朝末年汉代初期的一个十分出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是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名鼎鼎的常山王,后来张耳叛逃项羽投靠了刘邦。“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张耳是秦朝末年汉代初期的一个十分出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是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名鼎鼎的常山王,后来张耳叛逃项羽投靠了刘邦,韩信为其奏请了刘

  • 揭秘:项羽手下的常山王张耳为何要投靠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

    “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张耳是秦朝末年汉代初期的一个十分出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是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名鼎鼎的常山王,后来张耳叛逃项羽投靠了刘邦,韩信为其奏请了刘邦将张耳封为了赵王,后来张耳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成为了西汉的开国大功臣!从张耳在两主之间的经历和封号,地位应该都不小,但是为何他要叛逃项羽易主刘邦呢

  • 本是好朋友的张耳与陈余为何转眼做了仇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耳,陈余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怨无爱的恨。历史上有很多机缘巧合的事情,有些人因为某些事而相互仰慕,而又因为某些事分崩离析。比如张耳陈余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后来又因为相互指责和埋怨疏远了对方,最后甚至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故事是这样的。当时张耳是魏国公子无忆的宾客,曾经一贫如洗,可是一位土豪却发现张耳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