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出自勇士豫让之口?

“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出自勇士豫让之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3/12/31 8:47:48

豫让这个人名气很大,在春秋战国的侠士刺客名单上,他是忠于主子最有恒心的一个。至今普遍使用着的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出自这位勇士之口。

而真正使豫让名载史册的,更多的因素,源于他行刺过程中的一个创举。这个创举一般人想不出来,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怎么样的一个创举呢?说来十分奇特,他行刺的时候,与刺杀对象面对面,平静坦率地展开协商,颜悦色地议定条件,然后付诸行动。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最终死于刀下的那个人,不是原来的对象。

三家分晋之前,豫让先后在范氏、中行氏(晋国后期六家权势很大的贵族中的两家)做过事,但这两家都不怎么器重他,没拿他当根葱。年轻气盛,豫让相继甩手离开,投奔到当时地盘和实力最大的智氏家。智氏的领主智伯,不仅尊重豫让,而且还很喜欢他,主仆之间的个人感情十分深厚。

智伯凭借自身实力强大,发动战争,试图吞并晋国的另一家贵族赵氏,结果赵氏与韩氏、魏氏联手,最终灭了智伯,三家瓜分了他的领地。特别是赵氏的领主赵襄子,残忍地砍下智伯的人头,用油漆漆好,当酒壶用。

豫让侥幸逃生,发誓要杀了赵襄子,为主子智伯报仇。他改名换姓,装成一个服过刑的人,给人家出苦力。有一天,他混进赵氏宫中掏厕所的杂役中,身上藏了一把匕首,准备找机会刺死赵襄子。恰巧,赵襄子来上厕所,豫让觉得机会来了。奇怪的是,正要如厕的赵襄子第六灵感告诉他,哪里有些不对,当即命人将所有掏厕所的人都抓起来,结果在豫让身上发现了匕首。这时的豫让很不理智,索性当场叫嚣:我就是来给智伯报仇的!赵氏左右的人都主杀了豫让,这时赵襄子却发了善心,说:这家伙可真够义气的,我防范着他就是了,再说智氏的子孙都被我杀光了,这个家伙敢站出来替他报仇,算是个有良心的人。于是当场释放了豫让。

离开赵氏宫中没几天,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把自己浑身上下抹一层漆,弄得像是从头到脚长满癞疮,刮掉胡须眉,又故意吞食炭火自毁声带,在街市上讨饭吃。他这一副模样,连他老婆也认不出来他了。

豫让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表明,他永远是智伯的忠实奴仆,以免别的贵族再请他去效劳。同时用自己的自毁形象,给天下侠客们一个提醒,使他们牢记“忠臣不事二主”。

不久的一天,豫让打听到赵襄子将要出门巡察,他认为这是个再次实施刺杀的好机会。豫让提前藏身于赵襄子必经的一座桥下,等待赵襄子的到来。不料这回又失败了。赵襄子骑马刚刚走上桥头,马一下子惊了。赵襄子立刻觉着不对,一边策马后退,一边大声喊道:桥下有人,肯定是豫让!就这样,豫让再次落入赵氏的手中。接着,便上演了一幕刺客与被刺者友好协商的悲喜剧。

豫让眼看自己被缚,死亡随时会降临,可他不甘心没有兑现为主子智伯报仇的誓言,怎么办?思考了片刻,他心平气和地对赵襄子说:古人讲,明的君主不应埋没别人的美德,忠诚的臣子应该具备为道义而献身的勇气,您上次在您宫里宽赦了我,赢得了贤名,今天,我作为一个曾经蒙主子之恩的侠士,是不是也理当以死相报?赵襄子听罢,点点头,称:你对智伯真可谓一片赤心!豫让接着请求道:先生既然如此高看我,那能不能脱下您的衣裳,让我砍几刀,这样既了却了我为主复仇的心愿,又不伤着您什么。若能应允,豫让死而无憾!

赵襄子真地被豫让给感动了,脱下身上的一件衣服,让手下递给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成语“斩衣三跃”就是这么来的,豫让拔出剑来,跳跃着一连朝赵襄子的衣服砍了好几刀。砍罢,只听豫让自言自语说了句“我可以到地下去见智伯了”,一道血光闪过,豫让已挥剑自刎。

标签: 豫让勇士

更多文章

  • 屡次失败的刺客豫让:为何还能成春秋刺客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豫让,赵襄子,春秋,

    豫让行刺的第一件事,就是更名改姓,伪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成功进入赵襄子的宫中修整厕所。首次行刺失败后,他不惜把漆涂满全身,使皮肤烂得像癞疮,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再次开展行刺计划。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他们的活动一般非常隐秘,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

  • 历史解密:到底为什么专诸 豫让等会成为刺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专诸,豫让,荆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该怎么死?该为什么死?——这是看完刺客列传之后,很多人都会思考纠缠在脑海中的巨大哲学命题。本来是不存在种问题的,在小时候,大家会认为只要是刺客,一律是可歌可泣的气贯长虹、大义凛然的,一律是又帅又酷让人恨不得以身相许。至于他们是为什么做刺客,他们的做法正义不正义,

  • 战国时期西门豹是怎么死的? 西门豹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门豹,战国,简介

    西门豹是怎么死的: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那么历史上的李悝又是怎么死的呢?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

  • 虎毒尚不食子 大将乐羊却为军功喝下儿子肉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乐羊

    老福读战国:昨天老福说到了战国时间魏国的战神吴起,他用5万人打败了50万的秦军,创造了一个战场上的奇迹。吴起虽然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成了让人羡慕的战神,但现实生活中他是挺悲剧的,杀妻弃母的罪名成了吴起永远甩不掉的一个污点。不过我们今天来回看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历史,在不怀疑其真实性的情况下,象吴起这样的悲

  • 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乐毅为何并没有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国名将乐羊,乐毅

    乐毅是中山灵寿人,他是乐羊的后代。乐毅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慧的人,他本来是赵国人,后来去了魏国。在魏国虽然被人熟知他是魏将乐羊的后代,但其实他并没有受到重用。他一直就是一个闲人,直到有一次被派出去出使燕国,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家但是燕昭王是个很好的君主,他想招揽天下贤能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乐毅到了燕国之后

  • 乐羊:敌人把他儿子煮成肉汤送给他 他竟然喝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乐羊,刘邦,魏文侯

    一提到刘邦,人们肯定会想到那个无赖加流氓的皇帝。到底有多无赖,估计从他那句“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就可以看出他的无耻之处。可是有一个人,他比刘邦更牛逼,毕竟项羽最终没有把刘邦的父亲给煮了,可是这位仁兄可不一般,敌人把他儿子给煮成肉汤送给他,他竟然面不改色的把肉汤给喝了。这个喝自己儿

  • 李悝:中国历史上变法成功第一人却死于自己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悝,变法,法家,战国

    说起变法,大家自然而然的第一个想到就是商鞅,也会认为商鞅是最早的变法者。其实不然,在商鞅之前也有位变法者,他的变法思想给商鞅极大的影响,也是中国历史上变法第一人,他就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战国初期,那时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阶段,封建经济慢慢地已经占据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为了发展新兴的封建

  • 李悝是谁?李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悝简介,李悝死因

    李悝(前455——前395年),战国时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濮阳人。出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

  • 战国时期李悝是怎么死的?李悝的生平资料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悝,怎么死的,资料

    李悝是怎么死的: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故一般认为他是法家的始祖。历史上的李悝又是怎么死的呢?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也作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

  • 水灌晋阳——智瑶围困赵襄子于晋阳城却遭反杀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水灌晋阳

    水灌晋阳,公元前455年,智氏胁迫韩、魏两家共同出兵攻打赵氏,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瑶围困晋阳而不能下,于是引水淹灌晋阳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百姓“易子而食”,然城依旧巍然屹立,“民无叛意”。生死存亡之际,赵氏派家臣张孟谈趁夜出城密会韩、魏,一番“唇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