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虎毒尚不食子 大将乐羊却为军功喝下儿子肉羹

虎毒尚不食子 大将乐羊却为军功喝下儿子肉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2 更新时间:2023/12/9 15:53:10

老福读战国:昨天老福说到了战国时间魏国的战神吴起,他用5万人打败了50万的秦军,创造了一个战场上的奇迹。吴起虽然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成了让人羡慕的战神,但现实生活中他是挺悲剧的,杀妻弃母的罪名成了吴起永远甩不掉的一个污点。

不过我们今天来回看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历史,在不怀疑其真实性的情况下,象吴起这样的悲剧性人物还是挺多的,有为君主杀妻的,也有为朋友杀妻的,更甚至还有为手下的马仔杀妻的。如此等等除了让我们为当年女性的地位感到悲哀,同时也真的为这些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为啥这些很有成就的历史名人都要这样对待自己的老婆呢?

网络配图

老福没有答案,也许就是这些非常之人要做出非常之事,所以他们必须要做出非常人的行为。总之,吴起他们为立功杀妻很不正常,当然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完全不被认可的,而老福今天要说的这名魏将,他虽然没有杀妻,但也遭遇到了很大的非议,情节大同小异,他为立功,逼得敌人把自己的儿子给杀死了,然后为表杀敌的决心,他还喝了用自己儿子的肉煮成的汤。

乐舒乐羊投奔中国山

这个人就是魏国大将乐羊。

网络配图

乐羊最大的功劳就是帮魏国功破并占领了中山国。

至于魏国为何要去攻占中山国,各种史料的记载不一,有说是因中山国君王姬窟残害百姓,魏王应中山国老百姓的请求,派兵去征服中山国的,也有说是因为中山国当时很强大,派兵侵犯魏国,然后魏王准备反击。

总之我们不管原因如何,这魏国确实是决定要打中山国了,派谁去呢?谋士翟瑾推荐了乐羊,可是让乐羊去打中山国,这魏国的其它一些官员不答应,其实如果当时的舆论能发达一点,那么魏国的老百姓也是不同意的。

网络配图

理由很简单,这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当官,按我们现在的说法,他乐羊其实就是一个留在魏国的裸官,儿子都放到敌国去了,你还让他带部队去打敌国,这谁放心呀。

可是还是我们的魏文侯有魄力,他力排众议,在公元前408年的时候拜乐羊为大将,西门豹为先锋,率领五万部队进攻中山国。不久就围住了中山国的都城。

标签: 乐羊

更多文章

  • 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乐毅为何并没有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国名将乐羊,乐毅

    乐毅是中山灵寿人,他是乐羊的后代。乐毅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慧的人,他本来是赵国人,后来去了魏国。在魏国虽然被人熟知他是魏将乐羊的后代,但其实他并没有受到重用。他一直就是一个闲人,直到有一次被派出去出使燕国,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家但是燕昭王是个很好的君主,他想招揽天下贤能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乐毅到了燕国之后

  • 乐羊:敌人把他儿子煮成肉汤送给他 他竟然喝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乐羊,刘邦,魏文侯

    一提到刘邦,人们肯定会想到那个无赖加流氓的皇帝。到底有多无赖,估计从他那句“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就可以看出他的无耻之处。可是有一个人,他比刘邦更牛逼,毕竟项羽最终没有把刘邦的父亲给煮了,可是这位仁兄可不一般,敌人把他儿子给煮成肉汤送给他,他竟然面不改色的把肉汤给喝了。这个喝自己儿

  • 李悝:中国历史上变法成功第一人却死于自己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悝,变法,法家,战国

    说起变法,大家自然而然的第一个想到就是商鞅,也会认为商鞅是最早的变法者。其实不然,在商鞅之前也有位变法者,他的变法思想给商鞅极大的影响,也是中国历史上变法第一人,他就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战国初期,那时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阶段,封建经济慢慢地已经占据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为了发展新兴的封建

  • 李悝是谁?李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悝简介,李悝死因

    李悝(前455——前395年),战国时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濮阳人。出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

  • 战国时期李悝是怎么死的?李悝的生平资料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悝,怎么死的,资料

    李悝是怎么死的: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故一般认为他是法家的始祖。历史上的李悝又是怎么死的呢?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也作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

  • 水灌晋阳——智瑶围困赵襄子于晋阳城却遭反杀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水灌晋阳

    水灌晋阳,公元前455年,智氏胁迫韩、魏两家共同出兵攻打赵氏,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瑶围困晋阳而不能下,于是引水淹灌晋阳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百姓“易子而食”,然城依旧巍然屹立,“民无叛意”。生死存亡之际,赵氏派家臣张孟谈趁夜出城密会韩、魏,一番“唇亡

  • 赵襄子与智伯的恩怨情仇,和最终的晋阳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晋阳之战,智伯

    赵襄子智伯之怨简子死后,晋国正卿由智伯瑶取而代之。智伯为晋国正卿后,竭力发展自家势力,很快成为智、赵氏、韩氏、魏氏等卿大夫中,权力最大,实力最强的家族。晋出公九年(公元前466年),智伯与赵襄子一同率兵包围郑国京师,智伯让襄子率先领军攻城,襄子则用外交辞令推脱,让智伯出兵,能言善辩的智伯此时却愤而骂

  • 士为知己者死,豫让刺赵襄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豫让

    豫让,春秋晋国人,智襄子(智伯瑶)家臣,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豫让本来仕事于范氏及中行氏,后来转去智伯门下任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晋阳之战起,智伯讨伐赵襄子,赵襄子联合韩康子与魏桓子灭掉智伯,赵襄子更将智伯的头颅当饮酒之首爵。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

  • “亚圣”最初并非孟子 颜回也曾是“亚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颜回,亚圣

    孔子与孟子往往并称为“孔孟”,孔子为“至圣”。孟子则为“亚圣”。孟子受到尊崇的程度,仅次于孔子,其实在历史上,“亚圣”之称原非孟子所独有,儒家的“亚圣”,得到公认的起初是指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颜回,字子渊,与孔子同为鲁国人,颜回13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在孔门受业。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颜回最受孔子

  • 令人惋惜的颜回之死:和他的老师孔子不无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颜回,孔子,儒家,

    如果有人说,颜回纯是让他的老师孔子那老东西给害死的,大伙肯定会以为他在胡说八道。不过大家信也罢,不信也罢,颜回确实是死在孔子手里的,历史就是证据。颜回,姓颜名回字渊,又称颜渊。春秋时鲁国人,家贫,聪明好学,志向远大,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经常夸奖他,要同学们向他学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