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武侯为什么要赶走吴起?原因是什么

魏武侯为什么要赶走吴起?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921 更新时间:2023/12/30 10:06:36

还不知道魏武侯为何要逼走吴起?不是其做得不好,是魏国后生力量容不下他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事不断。

短短几百年的历史,大大小小战争却不计其数,这是一段被战乱充斥的年代,不过战争都具有两面性,生灵涂炭的同时,也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也不例外,正所谓不破不立,这时期的“破”,其实是为了成就大一统的“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条路势必会沾满鲜血。

既然说到了战争,那带兵的将军就无法被忽视,军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将军的能力就成为了胜负的关键,如果将军统兵能力超群,以少胜多也是常有的事。

春秋战国时期,打仗的形式已经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到了战国,先排兵布阵再冲锋的“仁义”之战早已不见了踪影,战争开始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演变,正所谓“兵者,诡道也”。

此时中国军事上出现了两座无法被撼动的泰山,他们是孙武和吴起。

他们两人地位不分伯仲,通常被后世人合称“孙吴”,这二人的军事思想都深深影响着中国军事的发展,尤其是二人所著的《孙子兵法》和《吴子》影响至今。

我们本篇要讲的正是“孙吴”中的吴起。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求学,曾率领鲁军大败强齐,但吴起与被礼熏陶的鲁国士子格格不入,吴起只好弃鲁入魏,这一去不打紧,吴起打开了一扇门,门上写着四个大字:布衣将相。

但吴起誓当卿相的梦想,为何在魏国却一直无法如愿?只因其犯了臣子大忌,触了君主逆鳞。

魏文侯时期,吴起不仅强大了魏国,还训练出了令天下诸侯闻之色变的魏武卒,那么魏武侯为何还要逼走吴起?不是其做得不好,是魏国后生力量容不下他。

吴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年纪轻轻时,已家累千金,他和后来这地的另外一个人吕不韦一样,虽然家里有钱,但总想着提高自己的身份,按照士农工商的排序,商人尽管吃喝不愁,但社会地位几乎没有。

只是吴起没有吕不韦那么好的运气能碰到改变命运的嬴异人,但吴起也不放弃,他就用家里的资产四处活动,只想“买”个一官半职,但或许是当时的卫国太过廉政,吴起的钱花光了,但身上穿的依旧是布衣一件。

吴起的经历,沦为了乡亲们的饭后茶点,时不时就会有人嘲笑吴起,吴起觉得很窝火,他看着自己心目中的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拳头不自觉的握得很紧。

于是他决定离开卫国,去鲁国求学,老母亲虽然不能理解为何吴起要那么折腾,正所谓:父母在,不远行,但吴起的远行无人能阻止,当他含泪向母亲告别时,他对老母亲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梦想: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吴起离开卫国的那一刻,残阳把吴起的背影拉得好长,只是让吴起和他母亲都没有想到的是,吴起的这一走,竟然成了永别,吴起投入儒家曾子的门下刻苦求学,当吴起的母亲去世,吴起都没有回卫为老母亲送行,因为他觉得自己对母亲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

吴起没有替母亲守孝,此举和儒家思想格格不入,于是他被儒家赶出了大门,这时候兵家的大门,却对吴起敞开了(《史记》记载: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魏国处于魏文侯统治的时期强极一时,作为战国初期的贤君,魏文侯手下有一大批人才,吴起出色的本领也很快得到了魏文侯的赏识,于是军事上的天才吴子开始在魏国崛起了,他带着一手操练的魏武卒,为魏国扩地千里。

但吴起的梦想不曾褪色,魏文侯时期,有魏成、翟璜、李悝等人出类拔萃,魏国的相位是轮不到吴起来做得,为此吴起只能等,因为吴起相比较这几个人都年轻,只是让谁也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当死神带走了魏文侯和李悝等人后,吴起放眼魏国,除了自己根本就没人有资格做国相了,吴起觉得命运是不会亏待苦苦等待的人,于是当他伸出手想要接住自己的梦想时,梦想偏偏顽皮的躲开了。

魏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魏击继位为魏武侯,吴起的想当卿相的愿望,天下人人皆知,但魏武侯却没有满足他,而是让田文做了丞相,当然这个田文不是后来齐国的孟尝君(《史记》记载: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为此很愤愤不平,但又无可奈何,于是他继续等待,田文为相没多久,也追随魏文侯去了,这下吴起兴奋了,结果魏武侯再次让他失望了,田文之后的丞相是公叔痤,最终吴起也正是在此人的陷害下逃魏入楚,吴起为魏国奋斗了大半辈子,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是魏国辜负了吴起。

吴起入楚之后,雄心壮志的楚悼王,也想在楚国推行变法富国强兵,吴起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就任命吴起为令尹(楚国的丞相当时叫令尹),最终吴起大大阔斧的变法,使楚国强极一时,楚悼王满足了吴起当卿相的梦想,而吴起也用生命做了报答,这是后话。

魏武侯为何要逼走吴起?不是其做得不好,是魏国后生力量容不下他,作为魏文侯时期的老将,吴起和新君之间是有芥蒂的,魏武侯不可能如魏文侯一样信任他,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君即位之初,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不是功绩,而是稳定,吴起手握可以横扫天下的魏武卒,这在魏武侯眼里,是一颗不稳定的炸弹,如果把丞相之位再给了吴起,吴起分分钟可以架空国君,虽然吴起并不会这样做,但并不代表魏武侯不会这么想。

吴起誓当卿相为何在魏国却无法如愿?犯了臣子大忌,触了君主逆鳞,吴起长期经营西河之地,魏武侯去视察此地的时候,就不给魏武侯面子,直接当着群臣的面,如老爹教训儿子一样,厉声批判了他河山之险的论断(参见《战国策·魏策》)。

作为一个臣子,仗着自己的功劳,而居功自傲,直接批评君主的德行,这是吴起犯的大忌,君弱臣强时,臣子又想从君主那里讨要权力,这是君主的逆鳞,如果君主贤明,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可惜的是魏武侯不是魏文侯。

标签: 魏武侯战国

更多文章

  • 战国雄主魏文侯怎样聚拢英才 魏文侯的人格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文侯

    魏文侯是谁魏文侯生于公元前472年,卒于公元前396年,名魏斯,一名都,现在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可以说是魏文侯奠定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百年霸业的基础,公元403年,周王室承认了韩、赵、魏的诸侯国地位,魏国成为一个封建国家。魏文侯画像魏文侯在公元前445年,继魏恒子之后成为魏文侯,继位的时

  • 古代人才兴国的标本:魏文侯治国用不同类型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人才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成为战国首个崛起的大国。魏国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天时而言,当时的秦国还在沉睡,齐国国君大权旁落,楚国内乱不止,魏国四周无强敌。就地理优势而言,魏国横跨黄河南北,主要领地包括今日之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河北和陕西的部分地区,都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原区域。但最重要的还是“人和

  • 魏文侯择相:李克制定中国历史最早的面试标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文侯,相国,面试,

    魏文侯需要一名国像就像李克寻求建议,李克并没有正面回答魏文侯的问题,而是提醒魏文侯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根据这五个方面去比较魏成和翟璜的为人,就足以确定谁更适合担任国相了,哪里还用问我呢!”魏文侯马上醒悟,说:“请先生回去休息,我的国相已经定了。”孔子

  • 魏献子执政期间,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献子,魏国

    魏舒,姬姓,魏氏,名舒,亦名荼,谥“献”,所以也称魏献子。东周春秋后期晋国卿,著名的军事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晋名将魏昭子绛之孙,晋军步战的创始者。在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由车战向步战的转移,仅此一件,就足已使他名垂青史。魏舒方阵的出现是春秋军事史上的大事,是我国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帜。接

  • 魏献子:晋国魏氏第四位宗主,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献子,魏国

    魏舒,姬姓,魏氏,名舒,亦名荼,谥“献”,所以也称魏献子。东周春秋后期晋国卿,著名的军事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晋名将魏昭子绛之孙,晋军步战的创始者。在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由车战向步战的转移,仅此一件,就足已使他名垂青史。魏舒方阵的出现是春秋军事史上的大事,是我国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帜。接

  • 魏昭子执政期间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提出并实施了和戎之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昭子,魏国

    魏绛,即魏昭子,姬姓,魏氏,名绛,谥庄,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魏绛在执法上严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并实施“和戎”之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贡献魏绛在

  • 魏昭子:晋国魏氏第三位宗主,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昭子,魏国

    魏绛,即魏昭子,姬姓,魏氏,名绛,谥庄,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魏绛在执法上严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并实施“和戎”之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魏绛,

  • 结草衔环的典故是怎么回事?与魏武子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武子,魏国

    魏犨,即魏武子,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故又称魏武子。晋国魏地(今山西芮城,毕万封邑)人,毕万之子。(《世本》载其为毕万之孙,芒季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与狐偃、赵衰等人合称晋国“五贤士”。魏犨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封其为大夫,袭魏邑。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

  • 魏武子的一生有哪些轶事典故?他是如何独制貘兽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武子,魏国

    魏犨,即魏武子,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故又称魏武子。晋国魏地(今山西芮城,毕万封邑)人,毕万之子。(《世本》载其为毕万之孙,芒季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与狐偃、赵衰等人合称晋国“五贤士”。魏犨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封其为大夫,袭魏邑。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

  • 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为魏氏在晋国奠定了更深厚的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武子,魏国

    魏犨,即魏武子,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故又称魏武子。晋国魏地(今山西芮城,毕万封邑)人,毕万之子。(《世本》载其为毕万之孙,芒季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与狐偃、赵衰等人合称晋国“五贤士”。魏犨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封其为大夫,袭魏邑。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