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魏武侯
魏武侯
吴起谏魏武侯的典故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9:00:03阅读:4102
魏武侯曾经背吴起扣问国君继位后第一年称做“元年”的露义,吴起回覆道:“元年便是国君必需要止事审慎。”魏武侯问:“怎样止事审慎?”吴起道:“君主必需正直本身。”魏武侯又问:“君主应该奈何正直本身?”吴起回覆道:“君次要理智,心智没有明的话有甚么举措能正直本身呢?那应该闭目塞听并从当选择,使本人的心智伶
魏武侯是如何任用人才的?贤才们为何离开魏国?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9:00:06阅读:2556
魏武侯,姬姓,魏氏,名击,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
纵观魏文侯的一生,有哪些与之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时间:2024/1/6 5:35:12阅读:2641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在位共50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
夏侯尚在曹魏是何地位?他最后为何会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0 23:39:22阅读:720
夏侯尚,字伯仁,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曹魏名将夏侯渊有个侄子,叫夏侯尚,就是在演义中,定军山之战时,被黄忠生擒,夏侯渊拿陈式换他回来,归本阵时,被黄忠射了一箭,受了重伤的那位。演义中的夏侯尚,似乎很搞笑,没什么本事,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但是,正史记载
元勰:北魏汉化改革的功臣,却因功高盖主惨遭伤害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1 11:22:24阅读:3639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元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常言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封建帝王总是翻脸无情,忘恩负义。历朝历代因为功高震主而惨遭杀害的功臣史不绝书。尽管他们试图用各种方式避免遭受厄运,但是正如墨菲定律所说,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今天我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元勰,
十二路诸侯逢泽会盟时,魏惠王为何要自称夏王?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6 15:14:49阅读:1680
魏惠王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魏惠王,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魏惠王在其父死时,与其弟公仲绶争位。这时韩、赵两国在公孙颀的策划下,联合进攻魏国,在浊泽大败魏军,并将魏惠王围困在军中。但在如何处置魏国上,韩、赵两国发生了分歧。赵国想让魏国割地,而韩国主张将魏国分为
魏武侯英勇好武,为何错失吴起?并非只是中了小人奸计,而因这点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9:00:12阅读:4655
魏武侯名魏击,是魏文侯的嫡长子,很小就被确立为太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出落的刚武有勇,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var1]公元前412年,太子魏击便受命为统帅,亲自率军攻打秦国的繁、庞二地,此时的魏击大约只有二十余岁。年少英武的魏击不负父亲的重托,一举拿下了秦国二城,奏响了魏国进军秦国河西地
吴起创建了最早的兵役制度?魏斯病死?武侯魏击继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6 9:32:44阅读:1619
[var1]《史记》所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向”,吴起镇守西河郡时,确曾出色地完成了魏斯所赋予他的战守任务,建立了辉煌的战绩,证明他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军事将领。他的军事理论,也主要是在魏国的长期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魏文侯五十年(公元前396年),魏斯病死,武侯魏击继位。一次吴起随魏击乘船沿黄河视察
魏武侯最耀眼的战功:夺取了楚国大梁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9:00:15阅读:3210
魏武侯连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实事求是地讲,确实胜多败少,这为他赢得了勇武善战的英名,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比起他付出的血汗与辛劳、比起备战出征的巨大损耗来,魏国发动历次战争的实际收获却少之又少,虽然霸名隆盛,内囊却空了。中山国的丢掉就是他一手造成的巨大损失。当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未为不可,魏
在德不在险?魏武侯与吴起的西河对话,挑起一个争论千年的话题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9:00:19阅读:1399
吴起则接过话茬回答说:“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接着吴起列举了古代三苗氏部落、夏桀、商纣等例子,他们都有险固的地形,但因不修德政而分别被大禹、商汤、周武给灭了。吴起最终得出结论,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魏武侯听罢说道:“对。”[var1] 魏武侯和吴起的西河对话,提出了著名的“在德不在
狂傲好战的魏武侯,逼走吴起,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5:54:31阅读:2652
[var1]公元前412年,魏击领兵攻打秦国繁、庞二地,将当地百姓迁入魏国境内,打响魏国的秦国宣战的第一枪。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以乐羊为统帅,领兵攻打中山国,魏击随军出征。在吞并中山国后,魏击被封为中山国君,由赵仓唐辅佐,坐镇中山,安抚当地百姓,希望和平相处,这样一个继承人堪称优秀。魏武侯继位时的
魏武侯:三家分晋后魏国第二任国君,将魏国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9:00:27阅读:1610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继承人。魏氏本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辈们在残酷的卿族斗争中,深刻体会到继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孙有能力继承自己的伟业。作为魏文侯的嫡长子,魏击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点关注对象。大约在小魏击还没有成年时,就安排田子方的儒家名流做他的老
凭借天险是不能建立霸业的,吴起列举三个事例,让魏武侯折服了!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9:00:32阅读:2839
吴起能够说服魏武侯,在于他成功的运用逻辑和列举事实的力量,让魏武侯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折服于吴起所讲的道理。在战国七雄中,魏国初期在初期的表现是可圈可点,到了魏武侯的时候,军力愈发的强盛,是七国中的大国。魏武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自然是意气风发。就是见到了祖国大好的河山,也是有感而发。就是魏武侯有感
魏武侯在战略上过于盲目,魏国树立了多少敌人?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9:00:35阅读:3266
轶事典故:四面树敌魏武侯的战略眼光没有父亲那么清晰,最大的表现莫过于战略上的盲目。魏文侯所体现的是总揽全局指挥若定,而魏武侯能做到的仅仅是独当一面,远不如父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在战国初期,魏武侯犯下了不少战略性错误,不仅仅是错误的放弃赵国的同盟可能性。秦国:秦国是魏国的宿敌,在魏氏家族还
魏武侯时期魏国到底做了什么,竟然导致四面树敌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9:00:39阅读:3828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不到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魏武侯只能按照父亲、按照李悝制定的国策、国法执掌魏国朝政。好在他爹给他留下了强大的家底,经过了短暂的修整,魏武侯就开始了征战天下。当时有吴起和魏武卒,魏国雄霸中原。魏武侯先是号召韩国、赵国结成三晋同盟,当时三晋联军大败楚军大梁,向楚国的腹地挺进
从魏武侯逼走吴起来看,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9:00:51阅读:1386
吴起的离开,标志着魏国延续几十年的招贤纳才政策,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魏国开始重用王室、贵族,平民出身的士子很难有上升空间,于是纷纷选择离去。吴起被阴谋陷害吴起在魏国奋斗了20多年,一直当不了宰相,内心很崩溃,恰在此时,驸马爷公叔痤暗中射了一箭,吴起害怕性命不保,就逃到了楚国。公叔痤陷害吴起的过程很简单
吴起有多厉害?率5万兵马大败50万秦军,还差点灭了秦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4 5:36:58阅读:2114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发生了很多事,也出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亦或者是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后世的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而吴起,便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他曾经在阴晋之战中,仅仅用5万兵马便灭掉了50万的秦军,令人佩服不已。吴起为姜姓,吴氏,名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
一代名将吴起之死:是死于政敌仇杀,还是情商太低?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6 23:59:51阅读:2544
名将吴起的死因,直接原因是吴起在楚国变法,得罪了权贵,老楚王去世后,靠山倒了;根源还在于吴起性格太耿直,情商太低。吴起在楚国变法,得罪了权贵,老楚王去世后,被射杀在楚悼王尸体上吴起到楚国变法,是被迫离开魏国的。魏文侯在位时,四处招贤纳才。吴起从鲁国跑到魏国,由于名声太差,魏文侯开始很犹豫;在李悝的建
魏武卒名震天下,吴起变法强楚三代,吴起最终为何悲剧收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6 23:54:32阅读:2343
公元前381年,战国名将吴起在和楚国“复辟派”的斗争之中终因楚悼王的逝去而失去了“保护伞”,一代名将就这么“悲剧”的谢幕了,而楚国轰轰烈烈的“吴起变法”终因吴起的死去而终止。撇开吴起的死对楚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不说,吴起的一生真的可谓是惊才艳艳:在鲁国,他帮助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在魏国,由他一
为表忠心杀害妻子的吴起,能够入选武庙十哲,只因他做成了这件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8:08:03阅读:3808
吴起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是没有方向感的,家里十分有钱是他可以挥霍的基础。在那个年代只要手里有点钱,基本上就能够混个一官半职,毕竟诸侯国都比较小,想做官只要花钱买就可以。可是吴起几乎花光了全家的钱,都没有混来一官半职。这个时候作死的乡邻们便出来笑话吴起了,他们如果多年以后听过吴起杀神的名声后,一定不会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