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最有名的一场面试:商鞅经过秦孝公的四轮考验

古代最有名的一场面试:商鞅经过秦孝公的四轮考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926 更新时间:2024/1/17 21:43:39

找工作,先笔试,后面试,或者就只有面试一关,这些程序很多时候是以招聘方的主考官为主导角色,单地对应试者进行观察和考验,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考官手里,理想的面试是这样的吗?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也有各种考试,最多的是面试,例如商鞅,就是通过面试进入秦国管理层的。下面我们来再现一下两千三百多年前那场决定秦国命运的一场面试,它是以面试官秦孝公为主导角色的吗?商鞅表现又如呢?

面试前履历: 曾经是魏国管理界最优秀实习生

这是公元前359年代西北的秦国,来自魏国的实习生商鞅,通过秦国的管理高层、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取得了面试机会,面试老师就是秦国的老板——秦孝公。

在再现这场重量级考试之前,我们先得交代一下商鞅同学的求学和实习经历。翻开商同学的简历,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姓名:公孙鞅,又称卫鞅。(注:商鞅此名是后来秦国重新取的名)右贴免冠画像一张。

性别:男。

年龄:36岁(约出生于公元前395年)

身份:卫国贵族

毕业院校:刑法学院(好刑名之学)

社会实践经验:长期在魏国从事行政管理实习工作,具体职位为中庶子,指导老师为魏国最高经理人公孙痤。被公孙痤老师定位五星级(最高级别)实习生,公孙痤老师在临终之际向魏国老板魏(魏惠王)单独推荐,建议要么委以重任,要么杀掉,因为如果此人才流入其他诸侯国,会成为魏国最可怕的竞争对手。这种重口味的推荐没有引起魏惠王的足够重视,因此商鞅同学未得到面试机会。听说秦国老板要做大做强,因此弃暗投明,前来贵公司寻求发展机会。

考生商鞅的履历经由景监先生递交上去后,从一大堆应试人员当中脱颖而出,进入了秦孝公的视野。估计秦孝公比较重视工作经历,商鞅同学虽然在魏国谋职失败,但他曾经与魏国经理人长期共事,而且得到最高等级的评语和推荐,就凭这一点,秦孝公就拿起那份用竹简做的简历,请董秘发了份这样的邮件:“请商鞅同学明天早上来参加面试。”

接下来,商鞅肯定做了精心准备,但他是怎样准备的呢?仅仅是讨主考官的欢心,但求有份工作就行,还是有所建树和图谋呢?下面正式进入面试场面。

坎坷面试路:商鞅反复四轮考试才被录取

第一轮面试

情况:考生商鞅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讲述时间超长,“语事良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试老师秦孝公数次进入睡眠状态,基本没听进去什么内容——“时时睡,弗听”。

结果:面试老师秦孝公对推荐人景监大发雷霆:“瞧你推荐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啊,我们公司根本没法用他。”景监转而责备考生商鞅,商鞅同学解释:“这不怪我,我用的是‘帝道’的理论系统,是你们老板自己不开悟。”瞧瞧,这考生有多牛,居然责怪面试官没听懂。

第二轮面试

情况:与第一轮面试相隔五天后,秦孝公主动要求商鞅再参加面试,这一回讲得有点味道了,至少面试官没有打盹,但还是有点像白开水——乏味,没说到秦孝公的心坎上,没挠着老板的痒处——“益愈,然而未中旨。”

结果:面试官秦孝公还是批评推荐人景监,景监又转而责备商鞅,阿鞅说:“我这回的应试理论是‘王道’,看来还是不合你们老板的胃口,我申请再来一次面试机会。”申请通过,商鞅同学准备第三次面试。

第三轮面试

情况:面试官秦孝公开始认可考生商鞅的策划,然而觉得离具体实施还有点远,心里还有点疑虑——“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结果:第三轮面试完毕之后,有了良好的反馈,老板秦孝公对推荐人景监说:“你推荐的那个魏国实习生说得还有点味道,有时间我还想跟他聊一聊,你叫他再准备一下。”景监这回总算也高兴了,马上将好消息告知商鞅同学,商鞅满有把握地说:“这回我跟你们老板介绍的是‘霸道’,看来他是有点心动了,也有付诸实践的冲动,如果再有面试机会的话,我再给他说点更中意的。”

第四轮面试

情况:这场面试延续了数天的时间,但是面试官并不觉得很长,他甚至忘记了自己老板和面试官的身份,从面试官席位上下来,和考生促膝长谈——“语数日不厌,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讲了几天都不厌烦,自己的膝盖从席子上挪出来了都不知道——战国时代的人没有坐的习惯,而是跪在席子上。

结果:被录用,任命为新政主导官。推荐人景监大为不解,去问商鞅同学:“你到底说了什么,让老板神魂颠倒,高兴成那样?”商鞅同学说了自己的道理。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场反复进行了四次的面试后面,隐含着怎样的信息?让我们从史料着手进行分析。

分析: 商鞅逆向面试秦孝公

商鞅同学跟推荐人景监道出了这场面试的奥秘,他解释说:“前面几轮面试,我给老板讲的都是长远规划,其见效时间以百年为单位,老板听得昏昏欲睡,然后很不耐烦地说:‘公孙鞅同学,对不起,你提出的百年规划不符合本公司的战略企图。本公司喜欢短线操作,最好能有让我们秦公司短期内做大做强的方案’,因此,我根据贵公司的愿景,改变了策划,抛出‘强国之术’,所以老板马上就来精神了。”

从考生商鞅考完后的一番话来看,其实这场决定秦国命运的面试是双向的,表面上是秦孝公在考商鞅,其实也是商鞅在逆向考秦孝公。

从商鞅的角度而言,他为考生秦孝公准备了四套方案:帝道、王道、霸道和强国之术。在四轮面试中,他一步步抛出这四套方案,以观察老板秦孝公对哪套方案有兴趣,秦国适合哪套方案,根据每次面试中秦孝公的反应,来明确自己在这家公司将要推出的策划,给未来的老板做一个定位。同时,也在反复的对答中,让秦孝公一步步明确自己的战略企图,市场定位。

秦王是位好考官

四轮面试,其实是考生商鞅对秦孝公战略定位的一次次确定和打磨。

就秦孝公而言,他是一个耐心极其惊人的负责任的好考官,他能给自己起初不满意的考生充足的时间,同时也放得下架子,一步步地否定自己,一步步地认识对方,肯定对方。

理想的面试,应该是面试官和考生之间一次双向的试探,挖掘和打磨,考官帮考生明确自己的职场地位,考生也可以帮助考官明确公司的战略定位。彼此都在塑造对方,确定对方。

标签: 秦孝公商鞅商鞅变法

更多文章

  • 商鞅是怎么样取得秦孝公的信任来推行变法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变法,秦孝公,

    秦国是幸运的,商鞅与秦孝公生于同一个年代,以后的中国历史再也没有一个君臣关系像他们一样,君对臣是如此信任,臣对君是如此衷心,他们二人共同缔造了强大的秦国,也共同缔造了中国的历史.要说中国历史上关系最好的君臣大家可能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但是我认为应该是秦孝公和商鞅.在秦孝公和商鞅共事的二十多年间

  • 商鞅变法的前奏:秦孝公几乎动摇被商鞅巧言劝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孝公,商鞅,变法,

    秦孝公想试变法,却不知道支持率。就由他亲自主持,在高管层挑了几个人,小范围地召开了几次改革研讨会,结果遭遇强烈反对。孝公说:“我想变法,可能会有许多人反对,你们看怎么样?”商鞅说:“旧制度已经证明不能富国强兵,应该废止。高出常人的举动,本来就会遭到世人反对。事情已经发生了,愚昧的人还看不明白,而智慧

  • 历史解密:秦孝公为何曾决定传位给变法功臣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孝公,变法,商鞅,

    读《战国策》秦策“卫鞅亡魏入秦”,有写“孝公行之八年(实际应为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还是第一次看到秦孝公想把王位传给商鞅的说法。于是翻看《史记》,在秦纪和商君列传都未有记此事。谁的更可信呢?《战国策》中此句前后所叙变法及被杀之事,与《史记》中大同小异。而独多的这句话,会不会是司马迁

  • 秦孝公是谁?秦孝公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孝公,死因

    秦孝公是谁?秦孝公姓赢,名渠梁,出生于公元前381年死于公元前338年,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上位时间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主要成就: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

  • 历史上关于秦孝公赢渠梁及其儿子嬴驷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孝公,嬴虔梁,评价,赢驷

    秦孝公嬴渠梁,是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是变法图强的第一推动力,是整个秦帝国的基石君主。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使秦国日渐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驷、秦惠文王也是一个雄略之主,若想要掌握整个秦国,杀掉商鞅也成了一个选项,所以杀掉商鞅可谓是一箭双雕

  • 秦孝公赢渠梁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孝公,赢虔梁,简介

    姓名赵渠梁谥号孝公陵墓弟圉政权秦国在世前381年—前338年在位前361年─前338年年号无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之子。即位时正值21岁,当时除秦国外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而处于西垂的秦国被中原诸侯冷落。于秦孝公即位之初就求贤招兵,广招人才,命群臣

  • 秦孝公简介 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孝公人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孝公,秦国国君,秦朝

    导读: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渠梁。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

  • 魏惠王魏罃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魏罃怎么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魏国君主

    导读: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82岁),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间为前370年—前319年。魏武侯子,他死于公元前319年。罃:读“yīng”,同“罂”,古代盛灯油的壶。罃,备长颈瓶也。——《说文》魏惠王,后称梁惠王,姬姓,名罃(《战国策》

  • 魏惠王简介 战国时期魏国的霸主庸君魏惠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惠王,魏国,战国时期

    导读: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毕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武王伐纣后封于毕,称“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人毕万,在晋献公时封于魏,始姓魏。毕万的十一世孙魏斯,于公元前403

  • 历史上朱元璋摔倒赵雍去扶,为什么反而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

    历史上朱元璋摔倒赵雍去扶,为什么反而被赐死?公元1363年,这一年,鄱阳湖十分不平静,在湖面上正进行着一场大战,陈友谅率军60万对战朱元璋的20万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这场战争中,朱元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大获全胜。事后论功行赏,有一个叫做赵雍的年轻将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