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公为什么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秦孝公为什么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33 更新时间:2024/1/19 7:53:27

秦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因为秦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皇。更重要的是他在建立秦朝之初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因此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将描述对象对准了秦国,通过讲述秦国从弱变强到最终一统天下,但是又很快消亡的过程,给后人以迪和警示。在这些文章中,西汉文学家、学者贾谊所写的《过秦论》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过秦论》这个题目中“过”的意思是“过失,过错”,也点出了文章的主题是通过介绍秦国的过失和错误给后人以启示。《过秦论》一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写的是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这个时间当中,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原因’中篇写的是秦在统一天下之后没有采取正确的举措和措施,指责了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的是秦在天下大乱的时期,秦王子婴没有力挽狂澜的智慧和才能,指出了子婴的过错。在这三篇中写的最好的是上篇。

上篇第一句就是“秦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意思是秦孝公当时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同时又拥有雍州的土地,开篇第一句话就指出了秦国所占据的地理优势。随后又讲了秦孝公重用商鞅施行变法,很快就使得秦国强大了起来。之后又写了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所做出的努力,最后讲的是秦始皇如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励精图治,最终消灭其他国家,统一中国的过程。该篇主要以叙事为主,中间夹杂着作者的看法和意见,是一片极其精妙的叙事议论文。《过秦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议论文的经典作品了,不但叙事清楚明白,议论精而不多,而且文笔雄浑力足,富有气势,兼具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秦国的历史上,除了大名鼎鼎的“千古第一帝”秦始皇之外,还有几位秦国国君的贡献也丝毫不亚于秦始皇,那就是和秦始并称为“秦国四雄主”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以及秦孝公。其中,尤以秦孝公所做出的功绩最为突出。历史上著名的变革“商鞅变法”便是在他的统治期间施行的。“商鞅变法”的成功推行,除了主要负责人商鞅之外,秦孝公对他的支持和信任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秦孝公是一位极具雄心和谋略的君王,虽然当时的秦国经过他的父亲秦献公的努力已经止住了衰退的趋势,正在逐渐恢复中。但是秦孝公的目标是把秦国变成所有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此,他广泛招纳天下的能人异士,希望可以得一位治国之才来辅佐他。来自卫国的商鞅知道之后,便慕名赶来投奔秦孝公。从此便拉开了一场前所未有和轰轰烈烈的变法的序幕。

商鞅一共实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的开端是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在商鞅建议下颁布的《垦草令》,主要内容为:大力鼓励发展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削弱贵族和官吏的特权等。这些举措在秦国的实施使得秦国的国力开始强大起来。之后又在前350年命商鞅开始第二次变法,主要措施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和制辕田等举措。经过了这两次自上而下全面的变法之后,秦国社会稳定繁荣,百姓生活富足安稳,经军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秦国自此真正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秦孝公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最终带领秦国走向了战国霸主之位,他的杰出功绩和卓越才能将永远被后世所铭记在心。相信对秦国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商鞅变法”这件事情,商鞅秦国的施行的这场变法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秦国的历史轨迹。正是因为商鞅的变法在秦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才为之后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商鞅作为一个来自其他国家的人,在秦国施行自己的政策主张离不开当时的秦国国君秦孝公的所颁布的求贤令和对商鞅的大力支持。

秦孝公,出生于公元前381年,赢姓,赵氏,是秦献公嬴师隰的二子,在前362年的时候继位,当时只有二十一岁。秦孝公继位之初,秦国经过秦献公的精心治理,已经止住了继续衰退的趋势,国力正在恢复当中。但是跟当时最强大的几个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秦孝公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君王,他决心要让秦国成为当时凌驾于所有国家的最强盛的国家。为此,他广施恩德,救济孤寡老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颁布求贤令,向天下招募能人志士,谋求富国强兵之道。在这种情况下,卫国的一个叫商鞅的人慕名来求见秦孝公。但是商鞅并没有马上就宣扬自己的治国之道,而是打算试探一下秦孝公是否值得自己尽心辅佐。于是商鞅先讲了王道之术,秦孝公对此并不在意,之后他又讲了霸道之术,秦孝公还是没有什么反应。当商鞅讲起如何治理国家的政策时,秦孝公终于提起了精神,一直与商鞅畅谈了几天几夜都不尽兴。之后秦孝公便重用商鞅,让他在秦国推行自己的主张和举措。商鞅也不负众望,经过他的几年治理,秦国的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秦国也一跃而起,成为了令所有国家都不敢小看的强大诸侯国。

秦孝公是秦国历史上英明神武的一代名君,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可谓是一日更进一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把秦国从一个实力一般的诸侯国变成一个国力强盛,经济富庶的强大诸侯国。正因他的功绩如此突出,他和其他三位秦国国君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并称为“秦国四雄主”。秦孝公的一生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扩张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治理朝政上,秦孝公的做法是广纳良才。他特地颁布了一道求贤令,面向全天下招募有才之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可以来秦国做官。这道命令一出,顿时许多贤能之人来到秦国拜见秦孝公。这其中,就有一个来自卫国叫商鞅的人来觐见秦孝公。商鞅是因为在魏国不受重用才来秦国寻找施展才能的机会的,为了试探秦孝公是否值得自己效忠,他一开始跟秦孝公讲的是王道之术,秦孝公不为所动,然后他讲的是霸道之术,秦孝公还是没有反应,最后他跟秦孝公讲了治国强兵之道,秦孝公终于被打动了,就这样跟商鞅聊了几天几夜。之后,秦孝公就重用商鞅,让他在秦国施行自己的变法主张,终于使秦国的国力显著增强,让其他诸侯国从此不敢再小瞧秦国。

到了公元前338年的时候,秦孝公自知自己的生命已经所剩不多,便想将君位传给商鞅,商鞅却坚持拒绝了。秦孝公不久之后便因病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等到秦孝公因病去世他的儿子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商鞅因为被秦孝公的大哥公子虔诬陷而被惠文王以谋反之罪处死,一代功臣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标签: 商鞅秦孝公秦国商鞅变法

更多文章

  • 古代最有名的一场面试:商鞅经过秦孝公的四轮考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孝公,商鞅,商鞅变法,

    找工作,先笔试,后面试,或者就只有面试一关,这些程序很多时候是以招聘方的主考官为主导角色,单向地对应试者进行观察和考验,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考官手里,理想的面试是这样的吗?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也有各种考试,最多的是面试,例如商鞅,就是通过面试进入秦国管理层的。下面我们来

  • 商鞅是怎么样取得秦孝公的信任来推行变法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变法,秦孝公,

    秦国是幸运的,商鞅与秦孝公生于同一个年代,以后的中国历史再也没有一个君臣关系像他们一样,君对臣是如此信任,臣对君是如此衷心,他们二人共同缔造了强大的秦国,也共同缔造了中国的历史.要说中国历史上关系最好的君臣大家可能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但是我认为应该是秦孝公和商鞅.在秦孝公和商鞅共事的二十多年间

  • 商鞅变法的前奏:秦孝公几乎动摇被商鞅巧言劝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孝公,商鞅,变法,

    秦孝公想试变法,却不知道支持率。就由他亲自主持,在高管层挑了几个人,小范围地召开了几次改革研讨会,结果遭遇强烈反对。孝公说:“我想变法,可能会有许多人反对,你们看怎么样?”商鞅说:“旧制度已经证明不能富国强兵,应该废止。高出常人的举动,本来就会遭到世人反对。事情已经发生了,愚昧的人还看不明白,而智慧

  • 历史解密:秦孝公为何曾决定传位给变法功臣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孝公,变法,商鞅,

    读《战国策》秦策“卫鞅亡魏入秦”,有写“孝公行之八年(实际应为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还是第一次看到秦孝公想把王位传给商鞅的说法。于是翻看《史记》,在秦纪和商君列传都未有记此事。谁的更可信呢?《战国策》中此句前后所叙变法及被杀之事,与《史记》中大同小异。而独多的这句话,会不会是司马迁

  • 秦孝公是谁?秦孝公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孝公,死因

    秦孝公是谁?秦孝公姓赢,名渠梁,出生于公元前381年死于公元前338年,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上位时间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主要成就: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

  • 历史上关于秦孝公赢渠梁及其儿子嬴驷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孝公,嬴虔梁,评价,赢驷

    秦孝公嬴渠梁,是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是变法图强的第一推动力,是整个秦帝国的基石君主。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使秦国日渐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驷、秦惠文王也是一个雄略之主,若想要掌握整个秦国,杀掉商鞅也成了一个选项,所以杀掉商鞅可谓是一箭双雕

  • 秦孝公赢渠梁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孝公,赢虔梁,简介

    姓名赵渠梁谥号孝公陵墓弟圉政权秦国在世前381年—前338年在位前361年─前338年年号无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之子。即位时正值21岁,当时除秦国外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而处于西垂的秦国被中原诸侯冷落。于秦孝公即位之初就求贤招兵,广招人才,命群臣

  • 秦孝公简介 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孝公人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孝公,秦国国君,秦朝

    导读: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渠梁。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

  • 魏惠王魏罃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魏罃怎么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魏国君主

    导读: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82岁),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间为前370年—前319年。魏武侯子,他死于公元前319年。罃:读“yīng”,同“罂”,古代盛灯油的壶。罃,备长颈瓶也。——《说文》魏惠王,后称梁惠王,姬姓,名罃(《战国策》

  • 魏惠王简介 战国时期魏国的霸主庸君魏惠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惠王,魏国,战国时期

    导读: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毕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武王伐纣后封于毕,称“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人毕万,在晋献公时封于魏,始姓魏。毕万的十一世孙魏斯,于公元前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