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让齐国兴盛起来的辩论家:讽齐王纳谏的邹忌

让齐国兴盛起来的辩论家:讽齐王纳谏的邹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25 更新时间:2024/1/18 21:46:26

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刚刚继承了王位,就沉醉于声色犬马,不理国事。九年之间,韩、魏、鲁、赵等国都先后起兵扰乱过齐国边境,内忧外患很严重,眼看齐国一天天衰弱下来,有亡国的危险。

一天,有个读书人来到宫门前向守卫人员说:“我是齐国人,姓邹名忌,我善弹琴,听说威王好音乐,特来献技。”守门人通禀后,威王同意召见,赐坐,在座前放着一张琴几,几上放着一把七弦琴,就让邹忌弹奏。邹忌用手摸了摸了琴弦,许久不弹,威王问道:“先生不是善弹琴吗?寡人愿听雅奏,可现在你为什么只摸琴弦而不弹呢?是嫌琴不佳吗?还是你瞧不起我,对我有什么意见?”邹忌把琴往前推了推,很严肃地说:“我是研究琴理的,至于弹琴么,这是乐工们的事。当然我也会弹琴,但我弹的琴大王也未必愿听。”威王说:“你既知琴理,能否给我讲讲?”邹忌说:“琴者,禁也。禁淫邪,让人走上正道。古时伏羲造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六天。宽六寸,象征六合(东南西北上下)。前宽后窄,象征尊卑。上圆下方,好比天圆地方。五根弦,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琴音有缓急,这意味着清浊:浊是宽而宏,这好比是君王的性格;清是廉而不乱,这是为臣应有的作风。五根弦,依次分为宫、商、角、徵、羽王音。后来周文王和周武王各加了一根弦,文王加的弦谓少宫,武王加的弦为少商,这好比君对臣的恩惠,君臣相得,政令和谐,这就是治国之道。”威王说:“你讲得很好,先生既知琴理,对琴音也一定有研究,请你快给寡人弹奏一曲!”邹忌说:“臣是研究琴的,大王是治理国家大事的。今天,大王懂国家大事,而不治理国家,这和我懂琴不弹琴有什么两样?我懂琴,在大王面前不弹使您不高兴,大王是一国之君,国家治理不好,恐怕全国老百姓也会不满意的。”

两人对话至此,威王思想很受震动,很严肃地说:“先生以琴向寡人进谏,使我茅塞顿开。”威王便让邹忌住进了国宾馆。

第二天,威王沐浴之后,穿上接待贵宾的服装,把邹忌请来,正式谈论国家政事。邹忌首先劝谏威王少喝酒,不要贪色,把朝里的上下官员加以审查,分出忠奸,然后予以黜留奖惩。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充实军备,逐渐建起霸业……威王越听越高兴,即拜邹忌为相国。

当时齐国有个善辩的人叫淳于髡,他见邹忌唾手而得相印,有点眼红,心中不服。于是,带了几名徒弟去找邹忌。邹忌恭恭敬敬地接待,而淳于髡非常傲慢,一进门便在上座坐下,也不道寒喧,开口就不客气地说:“邹忌,我对你当这个相国有点看法,不知我可不可以说?”邹忌说:“愿听高见!”淳于髡说:“子不离母,妇不离夫。”邹忌说:“我懂你的意思,我的心身时时不离国君。”淳于髡又说:“以酸枣木做车轮,再涂上猪油非常滑,但是,如果把它放进四方孔里,运转就很费力。”邹忌说:“我懂你的意思,我不敢违背民情。”淳于髡又说:“用膘胶粘的东西,虽然牢固,但有时也要脱胶裂缝;很多小河流汇在一起就成了江海。”邹忌说:“我懂你的意思,我不敢不亲附老百姓,我一定听民众意见,为民众办事。”淳于髡又说:“孤裘皮袄,虽然破败了,也不能用黄狗皮补缀。”邹忌说:“我懂你的意思,我一定选贤任能,不录庸才。”淳于髡又说:“木匠不量准尺寸就造车,这车一上路,就会散架;再好的乐师,如果不调准琴弦,也弹不出好的音律。”邹忌说:“我懂你的意思,应该严肃法纪,惩治奸佞。”

两人对话至此,淳于髡不再提问题了,给邹忌又作揖又磕头,然后告辞。

出了邹忌家大门,淳于髡的徒弟就问:“老师,你刚见到相国时,为什么无礼而傲慢,你们谈话之后,您对他又非常谦虚,这是为什么?”淳于髡说:“我给他提出五个比喻问题,他都能理解,而且答复非常贴切,这是位非常有才华的人,我不如他。”

邹忌不仅善于鼓琴,而且从琴理中悟出治国之道,辅佐齐威王,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强盛。

标签: 齐国邹忌纳谏

更多文章

  •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典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今185cm),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

  • 项伯怎么死的 历史上项伯的结局是病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项伯,项羽,秦末人物

    导读:项羽败亡后,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地在今江苏省淮安县西南。项伯受封三年后死去,其嗣子项睢因罪未承爵。项伯,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项羽听说刘邦欲守关自王关中,遂在鸿门发布命令: 次

  • 项伯为什么帮刘邦?鸿门宴上项伯如何救了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伯,项羽,鸿门宴

    导读:项伯,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项羽听说刘邦欲守关自王关中,遂在鸿门发布命令: 次日犒赏士卒,进攻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在大战即临,霸上将玉石俱焚的时刻,项伯想到了跟随

  • 项伯简介 鸿门宴中保护刘邦而被封为射阳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伯,项羽,秦末人物

    导读:项伯(?-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梁起事,后立怀王,项伯为左尹。楚军北救赵,随项羽一起北上。后又随项羽进入关中。曾在鸿门宴中保护刘邦。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

  • 冯谖“焚券市义” 孟尝君田文的典故“焚券市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孟尝君田文,焚券市义,冯谖

    战国时代,齐国孟尝君有一个门客冯谖。当初,冯谖听说田文乐于招揽宾客,便穿着草鞋远道而来见他。田文说:“承蒙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指教我的?”冯谖回答说:“听说您乐于养士,我只是因为贫穷想归附您谋口饭吃。”田文没再说什么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田文的仆人以为冯谖是个要饭的,于是给他很差的饮食。不久

  • 如何评价孟尝君田文?孟尝君田文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评价,孟尝君,田文

    如何评价孟尝君田文? 公孙戍曾:“大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

  • 齐国孟尝君田文简介 孟尝君的妻子和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孟尝君,田文

    齐国孟尝君田文简介 孟尝君,姓田,名文。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他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兄弟。田婴在齐威王时随父驾前任职,经常带兵出征。在宣王时期也建有卓越的功勋。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在与魏国的“马陵之战”中取得大捷。田婴在

  • 赵惠文王的故事 赵惠文王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一开始娶了韩国公主为妻子,生了儿子叫赵章,赵武灵王就立了他为太子。后来韩国公主死了之后,赵武灵王又娶了孟姚为妻,生了个儿子赵何。赵武灵王很喜欢孟姚,孟姚短暂的一生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临死前孟姚对赵武灵王提了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于是赵武灵王就改立了赵

  • 揭秘赵惠文王怎么死的 赵惠文王赵何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惠文王

    揭秘赵惠文王怎么死的历史上对于赵惠文王的死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赵惠文王是在公元前266年死的,但是至于死亡原因就不是很明确了。但是历史上如果是病死,或是无疾而终的,一般都不会把他们的死因写出来,所以这么看来,赵惠文王应该是在公元前226年的时候病死或者自然死亡的。赵惠文王其实很多人好奇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后世服饰有哪些重要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励行改革,使首都邯郸成为当时北方最负盛大名的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邯郸与成都、临淄、洛阳、宛齐名,被子誉为五大古都。裋褐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改变了中国军队中宽袖的最初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赵国所用的“胡服”,因为衣短袖窄,类似于西北戎狄之服,所以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