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孟尝君田文?孟尝君田文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何评价孟尝君田文?孟尝君田文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121 更新时间:2024/1/17 13:15:58

如何评价孟尝君田文?

公孙戍曾:“大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司马迁:“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曹植:“若夫田文、无忌之畴,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

司马贞:“靖郭之子,威王之孙。既彊其国,实高其门。好客喜士,见重平原。鸡鸣狗盗,魏子、冯暖。如何承睫,薛县徒存!”

王安石:“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要评价孟尝君能不能“得士”,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叫“士”,或者说“士”包括哪些人。在中国古代,“士”的含义甚广,既可指士兵、武士,也可指士大夫、贵族,还可以指青壮年男子,但最常见的含义应该是指具有某种品质、技能或才干的人和知识分子,这可以从一般的古汉语字典里找到,《孟尝君传》中的“士”应该只能是后面的两种人。

既然只要是具有某种品质、技能和才干的人就可以称为“士”,而不一定必须是知识分子,那就不应该把《孟尝君传》中的“鸡鸣狗盗之徒”排除在“士”之外,因为毕竟他们也有一技之长啊,而且除了“鸡鸣狗盗”以外,他们应该还有其它的技能和才干,他们才能够享受孟尝君给他们作为食客的待遇,否则,孟尝君就是一个白痴,每年费许多粮米去养活那些一无所长的废人。还有,司马迁之所以把这些“鸡鸣狗盗”之徒的事迹写进《孟尝君传》中,应该也是为了以此来证明孟尝君的能“得士”。其实,“鸡鸣狗盗之徒”不见得就是下三滥而让人看不起,起码他们比有些酸腐无用、虚伪卑鄙的知识分子可爱得多。梁山好汉时迁不就是这样一位“鸡鸣狗盗之徒”吗?梁山大寨不也正是由于招纳了许多这样有一技之长的“鸡鸣狗盗之徒”才兴旺发达的吗?

孟尝君的门客中除了这些“鸡鸣狗盗之徒”外,还有一些非同一般的人。比如,有一个名叫魏子的人,他替孟尝君到庄园去收租,去了几次一点粮食也没有收回,原来他私自把粮食借给了一位贤者,后来孟尝君受到了别人的毁谤,这位贤者不惜自杀来证明孟尝君的无罪。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魏子有知人之明,且仗义疏财、勇于承担责任,应该不能把他排除在“士”之外,至于大名鼎鼎的冯谖,他能为孟尝君收买民心,并使其去职后又恢复相位增加食邑,当然更应该是“士”了。

讲“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是非常准确的,所谓“鸡鸣狗盗之雄”,以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流氓大亨了。《史记孟尝君传》中至少有四件事证明了孟尝君确实是一个流氓大亨:

第一件事,“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之民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魁然也,今视之,乃渺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而去。”只不过是赵人的一句不礼貌的话,孟尝君就让他的门客一下子杀了赵国几百人,屠了赵国一个县的百姓,孟尝君不是比现代黑社会的头目更可怕吗?

第二件事,秦将吕礼逃亡到齐国,被任为相,成了孟尝君的政敌。孟尝君为了打击吕礼,竟然写信给秦相魏冉,请秦兵来攻破齐国,秦兵破齐后,作为秦亡将的吕礼只好又逃亡。孟尝君为了私人利益不惜牺牲齐国利益,其人的卑劣无耻不是很明显吗?

第三件事,由于孟尝君尾大不掉,齐缗王就想除掉他,孟尝君一害怕就逃到魏国,“魏昭王以为相,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缗王亡在莒,遂死焉。”又一次借助于外国力量攻破自己的祖国,逼死同宗的国王,孟尝君哪里还有一点家国的观念呢!

最后一件事,“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曾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盖六万家矣。’孟尝君把各种各样的流氓、恶霸招聚到他的封地薛,致使薛地民风暴虐达数百年。

以上四件事足以说明孟尝君确是一个流氓大亨,王安石对于他的“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但是作为流氓大亨的孟尝君在招致各种流氓、恶霸的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赢得尊贤重士的好名声,也确实网罗了一些有才能的“士”,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其实,“鸡鸣狗盗之雄”和“能得士”并不是矛盾的。综上所述,孟尝君应该是“鸡鸣狗盗之雄”而亦能“得士”。

标签: 评价孟尝君田文

更多文章

  • 齐国孟尝君田文简介 孟尝君的妻子和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孟尝君,田文

    齐国孟尝君田文简介 孟尝君,姓田,名文。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他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兄弟。田婴在齐威王时随父驾前任职,经常带兵出征。在宣王时期也建有卓越的功勋。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在与魏国的“马陵之战”中取得大捷。田婴在

  • 赵惠文王的故事 赵惠文王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一开始娶了韩国公主为妻子,生了儿子叫赵章,赵武灵王就立了他为太子。后来韩国公主死了之后,赵武灵王又娶了孟姚为妻,生了个儿子赵何。赵武灵王很喜欢孟姚,孟姚短暂的一生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临死前孟姚对赵武灵王提了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于是赵武灵王就改立了赵

  • 揭秘赵惠文王怎么死的 赵惠文王赵何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惠文王

    揭秘赵惠文王怎么死的历史上对于赵惠文王的死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赵惠文王是在公元前266年死的,但是至于死亡原因就不是很明确了。但是历史上如果是病死,或是无疾而终的,一般都不会把他们的死因写出来,所以这么看来,赵惠文王应该是在公元前226年的时候病死或者自然死亡的。赵惠文王其实很多人好奇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后世服饰有哪些重要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励行改革,使首都邯郸成为当时北方最负盛大名的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邯郸与成都、临淄、洛阳、宛齐名,被子誉为五大古都。裋褐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改变了中国军队中宽袖的最初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赵国所用的“胡服”,因为衣短袖窄,类似于西北戎狄之服,所以被俗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

    武灵王 即 赵雍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生于赵国首都邯郸。赵武灵王在位时,赵国军事力量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

  • 赵武灵王赵雍怎么死的?赵国君主赵武灵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武灵王,赵国君主,战国时期

    导读: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在位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武灵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谥号为武灵王(“灵”为贬义谥号,表示“乱而不损”,

  • 春秋三杰是哪三个?春秋三杰介子推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春秋三杰:指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主,伍子胥爱于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介子推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

  • 春秋三杰之介子推:晋文公为何大火烧死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三杰,春秋战国,介子推,晋文公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

  • 因不想当官被逼死了的古代孝子:介子推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介子推,春秋

    在大火中,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的大柳树,烧焦死去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下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也受到连累,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流亡途中,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

  • 历史上容易被人们忽悠的齐宣王与典故滥竽充数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齐宣王,滥竽充数,典故

    导读:齐宣王是田姓齐国的第四代君主,他继承了父亲齐威王给他留下的家底,早期任用田忌孙膑,救赵国,援韩国,将不可一世的魏国打得一蹶不振,也曾经风光了那么一阵子。然而,这个齐宣王却是个容易被人忽悠的主儿,那个“滥竽充数”的成语,就是出在他身上。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竽(也叫笙)这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