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惠文王的故事 赵惠文王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

赵惠文王的故事 赵惠文王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59 更新时间:2024/1/3 11:21:41

赵惠文王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一开始娶了韩国公主为妻子,生了儿子叫赵章,赵武灵王就立了他为太子。后来韩国公主死了之后,赵武灵王又娶了孟姚为妻,生了个儿子赵何。赵武灵王很喜欢孟姚,孟姚短暂的一生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临死前孟姚对赵武灵王提了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于是赵武灵王就改立了赵何为太子,这一改就有了隐患了。

赵惠文王漫画像

赵武灵王原本打算自己安心出去打仗,把王位传给赵何,让赵何在臣子的辅佐下管理国家。但是被废了的太子章却对这件事情咽不下气,于是就联合田不礼起兵谋反,但是他们谋反很快就被赵成和李兑给镇压住了。赵章看形式不对,于是就和田不礼退到了赵武灵王住的沙丘宫内。

当时李兑想向赵何请示,但是被赵成给阻止了。赵成说如果这件事情让赵何知道了,赵何很难下令把自己哥哥和父亲杀死,到时候就会非常难处理。如果先把他们解决了,那么赵何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

于是赵成和李兑就把沙丘宫给团团围住了,而且还给里面断水断粮。很快宫里的那些水果点心就被吃完了,赵武灵王就被活活的饿死在了自己的寝宫里。对于赵何为什么不去救赵武灵王也有很多说法,一说当时赵成和李兑权势太大,赵何年纪小不是他们的对手,二说赵何不知道赵武灵王被困着,还有说赵何是被权利迷了心窍,所以才不去救的。但是这些也都仅仅只是猜测罢了。

赵惠文王和赵奢

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秦军围困了赵国的阏与,赵王问廉颇可以去救援吗?廉颇说道路遥远而且又艰险,很难救援,之后赵王又询问乐乘,得到了同样的回答。赵王又召见了赵奢,赵奢却说,道路险窄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打架,哪个猛就哪个赢。于是赵王就派赵奢去解救阏与之困。

阏与之战

赵奢的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之后就下令不能为军事进谏,否则处死,赵俊在这安营扎寨二十八天都不前进,秦军的间谍潜入赵军军营,赵奢抓住了他,好酒好菜给他吃了又放他回去了。间谍把赵军的情况告诉了秦军将军,秦军将军认为赵军不会再来。

间谍回去之后,赵奢就下令士兵卸下铁甲轻装上阵,两天一夜之后就到达了前线,在阏与五十里外安营扎寨。秦军知道之后立即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厉的人就冒死进谏,说秦军士气很旺,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赵军要先占领北面的山头,谁先占领谁就得胜。赵奢听取了许厉的建议,派了一万人到北面的山头,秦军后到与赵军挣抢山头,赵奢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城内的军队也出来夹击秦军。最后秦军死伤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困也就被解了。

打了胜战之后,赵惠文王就封了赵奢为马服军,而且许厉也被升官为国尉。所以赵奢的官位就和廉颇还有蔺相如的职位就相同了,赵奢的后代还都改姓“马”,以此显示荣耀。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赵惠文王得楚国和氏璧的故事出自司马迁所著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讲述了一个蔺相如作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的故事。

完璧归赵

故事大致上就是,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获得了楚国的和氏璧。但是不巧的是,被秦昭王给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秦昭王就派人和赵王说自己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赵王和廉颇还有众大臣商量这件事情,商议的结果就是: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那么到时候这十五座城池恐怕拿不到,只是白白被他们骗了;但是如果不给的话,他们秦国又会有理由出兵攻打赵国。

大家都拿不定主意,也找不到可以派去秦国的人。有一个宦官头目说自己家有个门客叫蔺相如可以出使秦国。赵王问他为什么蔺相如可以出使秦国,宦官头目回答说,我本来犯了错误打算私自逃到燕国去,但是蔺相如却阻止我,问我怎么知道燕国会收留我。于是我就告诉他,我曾经跟大王在边境上和燕国相会,燕王还曾经私下握着我的手对我说,愿意和我交朋友。蔺相如对我说,今天赵国强燕国弱,而且你受到赵王的宠信,所以燕王才会和你结交,但是如果你从赵国逃到燕国去,燕王害怕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燕王一定不会收留你,还会把你捆了交给赵王。你还不如去请罪,还能侥幸被赦免。最后我向大王请罪,被赦免了罪过。所以我认为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勇士。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后来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

标签: 赵惠文王

更多文章

  • 揭秘赵惠文王怎么死的 赵惠文王赵何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惠文王

    揭秘赵惠文王怎么死的历史上对于赵惠文王的死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赵惠文王是在公元前266年死的,但是至于死亡原因就不是很明确了。但是历史上如果是病死,或是无疾而终的,一般都不会把他们的死因写出来,所以这么看来,赵惠文王应该是在公元前226年的时候病死或者自然死亡的。赵惠文王其实很多人好奇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后世服饰有哪些重要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励行改革,使首都邯郸成为当时北方最负盛大名的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邯郸与成都、临淄、洛阳、宛齐名,被子誉为五大古都。裋褐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改变了中国军队中宽袖的最初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赵国所用的“胡服”,因为衣短袖窄,类似于西北戎狄之服,所以被俗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

    武灵王 即 赵雍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生于赵国首都邯郸。赵武灵王在位时,赵国军事力量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

  • 赵武灵王赵雍怎么死的?赵国君主赵武灵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武灵王,赵国君主,战国时期

    导读: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在位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武灵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谥号为武灵王(“灵”为贬义谥号,表示“乱而不损”,

  • 春秋三杰是哪三个?春秋三杰介子推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春秋三杰:指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主,伍子胥爱于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介子推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

  • 春秋三杰之介子推:晋文公为何大火烧死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三杰,春秋战国,介子推,晋文公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

  • 因不想当官被逼死了的古代孝子:介子推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介子推,春秋

    在大火中,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的大柳树,烧焦死去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下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也受到连累,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流亡途中,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

  • 历史上容易被人们忽悠的齐宣王与典故滥竽充数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齐宣王,滥竽充数,典故

    导读:齐宣王是田姓齐国的第四代君主,他继承了父亲齐威王给他留下的家底,早期任用田忌孙膑,救赵国,援韩国,将不可一世的魏国打得一蹶不振,也曾经风光了那么一阵子。然而,这个齐宣王却是个容易被人忽悠的主儿,那个“滥竽充数”的成语,就是出在他身上。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竽(也叫笙)这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还

  •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历史上谁忽悠了齐宣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滥竽充数,主人公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滥竽充数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我还是先讲讲故事再讲讲到底是谁在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

  • 韩非子之死:他的死与秦始皇 李斯 姚贾的关联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王,韩非,李斯,

    公元前二三四年,秦攻韩。从长时段的历史看,这场局部战争只是数百年来大秦的统一意志伸张过程的一个微细的环节,并无特别之处。然而,由于它的特殊指向,使得它与思想史的进程紧密地关联起来。《史记·韩非传》云:“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