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述律平晚年时为什么会被幽禁? 才能不输于武则天的女子

述律平晚年时为什么会被幽禁? 才能不输于武则天的女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10 更新时间:2024/1/24 9:58:37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述律平的故事。

在古代,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众多,其中在契丹(辽)帝国创建过程中,皇后述律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功绩跟耶律阿保机不相上下,能力绝不输于武周女皇武则天。述律平出身高贵,父亲述律婆姑是回鹘人后代,母亲则是契丹贵族女子。述律平生于契丹右大部,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嫁给耶律阿保机为妻,并为其生下至少三个儿子。

作为草原上长大的女子,述律平以刚毅果敢、足智多谋闻名,在夫君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帝国的过程中,多次跟随他南征北战,为他出谋划策,立下过汗马功劳(“行兵御众,后尝与谋。”见《辽史·卷七十一》),堪称阿保机的“贤内助”。

述律平属于女强人,能力不输于武则天

述律平不仅在战场上襄助阿保机,而且还为他举荐汉族官员韩延徽等人,帮助契丹富国强兵、创设制度,不仅极大地改变保守落后的面貌,而且还具备攻略四方的实力。正因如此,等到帝国肇建后(916年),述律平被册立为皇后,获得跟阿保机平起平坐的地位,国中的军政大事,无不是由二人共同裁决。

契丹天赞五年(926年),太祖阿保机驾崩,述律后主持大局,鉴于太子耶律倍醉心于中原文化,一旦上台或在国中强力推行全盘汉化政策,所以为了国家安危考虑,便禁止他继位,而是让“草原本位主义”的坚定拥护者、次子耶律德光接班。耶律倍被母亲剥夺皇位继承权,心中忧愤不已,数年后竟然叛逃至后唐,并最终死在那里。

耶律倍本应继承皇位,但被母亲剥夺

耶律德光即位后,尊述律平为皇太后,凡军国大政均需她拿主意,由此来看,不过是母亲的傀儡而已。耶律德光文武全才、志向远大,不满于只做契丹人的皇帝,还梦想着攻取中原,做整个中国的皇帝。为此目的,他先是扶植“儿皇帝”石敬瑭为帝,十余年后又亲自率军南下灭后晋,短暂地占据中原地区,并改国号为辽。

然而在占据中原后,耶律德光并没有及时地安抚百姓、解除各镇藩帅的兵权,反而在当地进行烧杀淫掠,因此激起中原军民的强烈反抗,最终狼狈地逃回漠北。就在回师途中,耶律德光病死在栾城杀胡林,时在大同元年(947年)。由于耶律德光临终前没有确定接班人,所以等到他一死,帝国便陷入混乱之中。

耶律德光在位时,军政大权被母后操控

耶律德光死后,随其出征的群臣因为担心太后会册立残暴昏庸的幼子耶律李胡为帝,加上对耶律倍当年被剥夺皇位的遭遇很是不平,所以为了国家和个人的安危计,便拥立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为帝(耶律阮深受叔父喜爱,并经常随军出征),是为辽世宗。消息传到国内后,述律太后勃然大怒,立即吩咐李胡率军“讨逆”。没成想李胡就是个“废柴”,跟耶律阮的大军甫一接触,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太后闻讯后怒不可遏,便亲自披挂上马,驻军上京城外的潢河岸边,准备和孙子决战。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皇族重臣耶律屋质挺身而出,极力劝谏太后跟孙儿讲和,以免骨肉相残、贻害国家。太后见群臣皆拥戴辽世宗,且本方兵势不利,于是决定先行隐忍,以待来日重整旗鼓。就这样,双方达成妥协,太后承认辽世宗的合法地位,而后者给予太后、李胡优待,史称“横渡之约”。

辽世宗察觉祖母的阴谋,将其幽禁

然而述律太后是个刚毅狠厉之人,轻易不肯认输,如今被迫同孙儿达成和解,但内心底却是极度不服气。所以在“横渡之约”达成后不久,述律太后便再生异心,准备发动政变废黜辽世宗,并将李胡扶上帝位。然而,母子俩的计划尚未实施便被人告发,辽世宗闻讯后先发制人,下令将祖母、叔父囚禁于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严禁他们出入。

太祖崩,太宗立,东丹王避之唐。太后常属意于少子李胡。太宗崩,世宗即位于镇阳,太后怒,遣李胡以兵逆击。李胡败,太后亲率师遇于潢河之横渡。赖耶律屋质谏,罢兵。迁太后于祖州。应历三年崩,年七十五,祔祖陵,谥曰贞烈。引文同上。

辽国祖州(即辽祖陵)遗址

玩了一辈子权谋诈术、掌控辽国朝政达数十年的述律平,最终却输给孙子,不仅丢掉权位,还成了阶下囚,晚景甚是凄凉。应历三年(953年),在祖州被幽禁6年时间的述律平薨逝,终年75岁,死后与耶律阿保机合葬于祖陵。随着述律平的离世,属于她的传奇人生就此落幕。

标签: 述律平宋朝

更多文章

  • 述律平晚年时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孙子囚禁?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述律平,宋朝

    述律平晚年时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孙子囚禁,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古代向来都推崇男尊女卑的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遵守三从四德,精通女红刺绣。尽管男女不平等的观点根深蒂固,但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历史上有很多女子用自己的才华与实际行动证明女子也

  • 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柳”:韩愈和柳宗元并非挚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愈,柳宗元,唐宋八大家,

    韩柳是不同的两类人一直以来,研究韩柳的人,比较多的倾向说二人为挚友,其实不然。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说:“盖韩柳虽以文章互相推重,其出处固不同,臭味亦非投契。”古代“臭味”二字不似现代用于贬义,而是指气味,是说同类东西气味相同。引申比喻气味相投的同类人。细品韩柳为文、思想和为人行径

  • 柳宗元的朋友圈:为朋友情谊和刘禹锡交换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柳宗元,刘禹锡,朋友,

    一生挚友刘禹锡刘禹锡是柳宗元一生不相离弃的挚友,他们年青时相识,同一年中科举,同在御史台为官共事,后来又一起因参加永贞革新遭贬,一直到柳宗元死,他们始终书信往来。同命相连,同喜同悲,情同手足,不离不弃。柳宗元死后,刘禹锡代为抚养子嗣。两人之间的苦乐之声,至今还在时空里回荡。我在这里想说一件具体的事

  • 唐朝诗人柳宗元擅长于写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柳宗元,诗人

    唐朝诗人柳宗元擅长于写什么柳宗元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最擅长写的还是散文体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和叙事散文《捕蛇者说》。以《永州八记》为例,这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散文,因此柳宗元也被称为“游记之祖”。柳宗元雕塑《永州八记》不只是单纯的描写景色,柳宗元借以美景,抒

  •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诗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诗有哪些柳宗元一生诗歌作品只有一百多首,在诗歌文豪辈出的唐代,柳宗元属于“少产量”诗人。但是,柳宗元很多诗歌传唱度很高,其中以《江雪》最为盛名。初学儿童都会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全内容为: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永州时,柳宗元游览永州的山山水水,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生平简介 大文豪柳宗元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墓在哪里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共享年47岁。以现在的地名来说,柳宗元的祖籍为山西永济,柳宗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曾担任侍御史等职位。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

  • 唐朝诗人柳宗元擅长于写什么 代表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诗人柳宗元,柳宗元代表作

    唐朝诗人柳宗元擅长于写什么柳宗元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最擅长写的还是散文体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和叙事散文《捕蛇者说》。以《永州八记》为例,这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散文,因此柳宗元也被称为“游记之祖”。《永州八记》不只是单纯的描写景色,柳宗元借以美景,抒发了内心深

  • 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哪里 柳宗元人生经历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柳宗元人生经历,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

    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哪里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被贬谪至永州,担任永州司马一职。柳宗元年少成名,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为官。唐顺宗年间,柳宗元和王叔文、刘禹锡等持有相同政见,认为只有改革政治才能让唐朝重新焕发活力。王叔文和柳宗元等大臣,针对此次革新,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柳宗元著名叙事散文《种树郭橐驼

  • 韩愈与柳宗元之间有关系吗 两人真实关系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愈,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之间有关系吗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人,“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排第一,柳宗元排第二。宋代初期,世人考量俩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并他们并列称为“韩柳”。在文学上,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倡导者。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我笔写我心”,文章最终目的是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柳宗元和韩愈倡导先秦时代的文章

  • 仕途并不顺的柳宗元 是怎样为民造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仕途不顺,柳宗元,为民造福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