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子昂为何被称“诗骨”?陈子昂的代表诗有哪些

陈子昂为何被称“诗骨”?陈子昂的代表诗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84 更新时间:2023/12/26 10:34:14

在中国,有作为的人都会被人们赋予一个称呼,应该说是尊称。陈子昂被称为什么?他被世人称作“诗骨”。一般来说,人们对一个人的称呼,是根据这个人的性格、作品以及他的事迹来叫的。所以,人们称陈子昂为“诗骨”,是跟他的性格、事迹以及作品分不开的!就他的作品来说,陈子昂是早于李白他们的诗人,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在诗文方面虽然没有李白他们那么突出,但是,他处于的是唐朝开始时期,当时正在进行诗文改革,所以,他的诗文是后面人的写作依据。他的诗文中可以读出澎湃之情,也可以读出潇洒之气,总之,他的诗文可以传达出正能量。所以有人评价他的诗文是风骨铮铮。

就他的性格来说,他是属于从边远地区走出去的官员,可是他在那些官宦面前表现出的是不卑不亢,甚至是对于当时的皇帝也是如此。当时正是武则天在位时期,他对武则天推行的新政,只支持对的,错误的就反对,这也表现出了他的骨气,他的严正和对是非的坚持!就他的事迹来说。他刚刚到京城时,由于没有什么熟人,所以他一直都没进入仕途,后来,他花千金买了琴,吸引了很多人来他家,然后在很多人面前,将那千金的琴给砸坏,以此来表明他自己从仕途的决心,这也使他瞬间就成为名人,从此走入了仕途。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了,他是一个有才的,高风亮节之人,正因此,人们才会称他为诗骨。

唐代初期的诗词,还承载着六朝时期留下来的习惯,这些诗词的风格艳俗而又孱弱,陈子昂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想改变当时的状况。陈子昂的诗歌,在当时是进步的,诗词内容的充实,再加上好不花哨却又简谱、刚强的风格语言,在那时候,对整个唐代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至于在陈子昂死后,他的好朋友卢藏用也为陈子昂编写了他死后留下的十个卷宗。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要都是表明了他当时的主张。陈子昂创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诗,像感遇诗第二十九首里面的“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

荷戟争羌城”,正是要表现这种革命创新精神的主要代表作品。感遇诗里也有一些感叹人生世事无常,赞扬隐士求仙的意思,那些诗词都有着浓厚的佛教还有玄言的消极思想。

不过,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像他创作的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 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

荆门烟雾开……”,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代表作品。陈子昂用了一气呵成的手法,表达了他本人第一次离开蜀中的路上见到的壮丽山河风景。陈子昂的风格明显和其他的诗人有所不同。可是,陈子昂的诗词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这表现出了陈子昂对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学习得还不够深入。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他的诗集中都没有一首七言诗。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陈子昂的写作中对那些对策建议什么的,都用的是朴实无华的散文形式,这在唐代,是一个新的开始。

陈子昂一生当中,共作了近一百首诗,但是,就陈子昂代表作来说,那就是他的感遇三十八首吧!陈子昂一生中,被发配从军两次,感遇就是他在从军中感受的真实表达,也是他对当时的时事政治的看法,同时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叹。他善于用其他东西来比拟自己。例如,在感遇的第二篇中,他就通过几种花的相互比较来说明自己的意志。他说兰花不像菊花清高,不像牡丹傲娇,它就只保持自己的清雅。这其实就是代表了他自己,他在仕途中会一直秉持着公正,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孤芳自赏,不搞小群体,他会在坚持自己的坚持的前提下,同意别人对的东西。

从陈子昂代表作中可以看出,他在从军的过程,有许多关于军队的见解,但是他提出来后,并没有人采纳。其实对于仕途他也是无奈的。他虽然有一腔的才能,但是却没办法施展出来。在第二首诗中,他感叹秋天易到,兰花容易凋零。其实是说,时间过得很快,自己都快老了,但是自己的政治抱负却还没能施展出来。而就其代表作第三十八首来说,它主要是反应当时朝廷建立了大批的寺庙,而建这些建筑的钱都是来自民间,所以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幸福。他看到这一点就直接将自己诗歌吐槽的对象指向了朝廷,表明他对此事的不满。陈子昂代表作都是表达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以及自己人生难以如愿的愤慨。

大家在做了一件特立独行的事情后,会喜欢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感慨,那么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这句话是陈子昂的名言之一,也就是他的诗作《登幽州台歌》,其诗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寂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政者的不满。陈子昂是一个有志青年,但是当他把自己的作品那个那些名门望族时,却是备受讥讽的,所以他才会有感而发的写下这段文字。当然这首诗也因为富有感染力而被人们传诵。当然陈子昂的名言并不只有这一句,其实他的佳作有很多。比如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以及“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等,表述的是自己对当时的朝政的看法以及对于自我的要求和期望。

通过陈子昂的名言,我们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对时政很有见解的人,同时他还敢于直谏,敢于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让人们知晓。

也正是因为这样,陈子昂被当权者排斥,当权者不能忍受像陈子昂这样的人整天给自己找不痛快,所以最后陈子昂只得告老还乡。在此之后的他,所作里或多或少有着郁郁不得志的愤慨,但是依旧对于我们有很多的借鉴意义。那些被广为传颂的陈子昂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要志存高远,忠心为国。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诗作改变了唐朝初期的萎靡之气,使得后世的事更多的是励志的。

标签: 李白程子昂唐朝

更多文章

  • 名满天下的陈子昂,最后为何被一县令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子昂,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陈子昂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一说到陈子昂,人们总能想到他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这位和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的大诗人,其诗作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风靡一时。不过,也许是天妒英才,这位出类拔萃,有着鲜明个性的

  • 看上去前程似锦的陈子昂,为何得不到武则天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子昂,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陈子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24岁时考中进士,就得到武则天的召见,因文采出众受到赏识,被提升为麟台正字。看上去陈子昂前程似锦,然而没想到的是,在此之后,他的仕途却在原地踏步。两

  • 陈子昂有哪些诗词?陈子昂为什么叫诗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子昂,诗骨

    陈子昂都有哪些诗词?陈子昂为什么叫诗骨?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陈子昂诗词。陈子昂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

  • 陈子昂两次科举落榜后,是怎么在长安城声名鹊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之昂,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陈之昂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陈之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初唐著名的诗人,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开初唐一代诗风,在唐代诗歌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并迎得了后世名人的交口称赞,比如,韩愈夸奖他说:“国朝盛文章,子

  • 张旭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张旭书法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旭

    自晋代以后,唐代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另一个高峰。唐代建国以来,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空前强大,文化艺术的交流也更加广泛,使得书法艺术也更加受人欢迎,也出现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书法家。张旭也正是从唐代开始出现,并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艺术名家。张旭像张旭生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此时正是唐代空前繁荣的盛唐时期

  • 因为字“潦草”被称圣,“草圣”张旭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张旭

    大书法家张旭生活在中唐时期,史称“草圣”。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他的作品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唐文宗曾正式下诏全国,把“李白的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御封为“唐代三绝”;当代艺术大家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中指出:“张旭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人物。他创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

  • 张旭:本是元朝重臣,朱元璋为何非常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旭,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张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本是一介布衣,在元末那个动乱的年代,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并且铲除了各地诸侯,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明王朝。因为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所以他对皇权十分迷恋,对于皇权有威胁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杀

  • 唐代书法家张旭生平简介,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草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代,张旭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

  • 张旭:唐代三绝之一,也是个醉酒成书的行为艺术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旭,唐朝

    一说到大唐,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盛世。不同于宋朝的重文轻武现象,唐朝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军事,各方面都发展的很好。在开元、天宝年间,唐文宗李昂曾经向全国发了一道诏书,御封“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和“张旭草书”为唐代三绝,由此可见这三人造诣之高。三绝之中,李白的名声是最响的,他的诗词气势磅礴、

  • 桃花溪之唐代诗词鉴赏,张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代,桃花溪

    桃花溪,唐代张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