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起义失败被杀之后 黄巢的小妾们又是什么下场

黄巢起义失败被杀之后 黄巢的小妾们又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75 更新时间:2024/3/10 10:16:11

很多人都不了解黄巢小妾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黄巢身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为了推翻昏庸的帝统治,为民不聊生的黎民百姓谋生路开始了起义,但好景不长,黄巢的起义终以失败告终。

可黄巢此次的起义虽动摇了晚唐权势,但由于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系统坚强的领导,加之缺乏身为农民起义者经济基础并不牢固,在起义后一众拥护者也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最终兵败,黄巢慷慨赴死,起义也宣告失败。那么大家或许想知道,黄巢死后,他的妻儿和数千名姬妾的结局如何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 黄巢。

这首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出自大名鼎鼎的唐末农民起义黄巾军的领袖黄巢。诗中将长安城随处可见的菊花比喻成广大被压迫的人民,将百花比作腐朽封建的当庭政府。

黄巢出身富庶家庭,自幼天资聪慧,善于骑射、少有诗才,所以他心怀抱负决心往后一定要有一番作为。但当他成年后却屡试不第,这对于黄巢可谓是重重一击。

这首《不第后赋菊》便是作于黄巢落第之后,他只身一人来到长安城参加科举,结果却又一次失败了。满腔热血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名落孙山,走在长安街头,看到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们走投无路叫苦连天。

踌躇满志却又无处发挥的黄巢见到此情此景更是愤愤不平,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以此控诉朝廷不作为,官官相护迫害百姓的现实。

昙花一现的意气风发

此后,黄巢便毅然离开了长安,回到老家继承家业。时隔一年,全国突发涝灾和旱灾,作物收成减半甚至颗粒无收。但各州县却不报灾情,租税照旧,致使无数百姓成为难民。

黄巢也是受灾害影响的其中一人,生意萧条加之赋税加重,这样的双重压迫导致黄巢反心渐起。于是黄巢与同族兄弟几人,加上响应他们号召的数千余人,揭竿而起。

经过三年的苦战,黄巢终于攻入长安,登基称帝,年少时的抱负终于成真,此时心中不无扬眉吐气。可惜黄巢辉煌一时,只是昙花一现。

登基后的三年间,黄巢的部下叛变,被唐军围剿,不日便逃离长安城。在混战中,黄巢的小儿子被活捉,此后生死未卜。次年的六月,走投无路的黄巢在狼虎谷慷慨赴死,挥剑自刎。在自杀前,黄巢仍旧保留着年轻时的热血,命令外甥在自己死后将自己的首级献给唐帝,望以此举换得外甥的一世平安

遭遇歹人,妻儿性命不保

而在此时黄巢嫡妻曹氏,也在黄巢身边陪伴,外甥林言见大势已去“惧追至并命”,又急于邀功请赏。于是在黄巢死后林言“并杀其妻子送徐州”,甚至还亲手杀了黄巢的几个心腹以表。

随后,林言准备持黄巢等人首级欲向徐州军阀时溥献功,但让他没有料到这一番心狠手辣还没有换来荣华富贵,在路上就遇到了沙陀博野军,黄巢等人首级被太原博野军抢走送给时溥,林言随后也被杀。

时溥一时惊喜不已,黄巢夫妇的首级在手,皇帝必将重赏。顺藤摸瓜,他又将黄巢的数十名姬妾捉拿关押,打算一并领赏,随后便将林言杀害。

当年,黄巢攻入长安时,唐僖宗贪生怕死,弃城逃亡,只带了四个皇子和几个妃嫔便狼狈连夜出逃。文武百官及诸王、妃嫔多不知皇帝去向。黄巢入城称帝后,失去主心骨的妃嫔们为保命只能向黄巢示好,更有一部分人主动以身相许,成为黄巢的姬妾。

唐僖宗夺回权势

时溥携带着黄巢及其一众家人的首级,连同数十名姬妾一并送到成都向唐僖宗邀功。几年前唐僖宗一度被黄巢追赶得逃往四川,一路上颠沛流离毫无帝王之像,而此时自是扬眉吐气,欣喜若狂。

为了显示大唐皇帝的威仪,唐僖宗忘记了自己曾经狼狈逃亡的经历,此时他亲临成都大玄楼接受进献,站在大玄楼上亲眼目睹着记恨已久的仇敌及其家人的首级被围观众人羞辱。

后又怒斥辱骂那数十名姬妾,这些女子其中大部分都是朝廷内的宫女,然而她们身为唐朝的女子却向敌人投怀送抱,越想越是愤怒。

唐僖宗怒斥道,你们都是显贵人家的女子,出身名门望族,世代蒙受国家的恩惠,为什么要跟随一个逆贼呢?当听到唐僖宗这一番话后,一名较为胆大的姬妾自知将要赴死,心下一横就冲着僖宗喊道:“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

知道终将一死,这名姬妾面对死亡说出了世人不敢说的话,质问唐僖宗,在逆贼袭来时,国家百万百姓,皇帝没有坚守自己的位置而是逃亡至巴蜀,如今却来质问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为何不去质问那些将帅呢?

面对黄巢姬妾的质问,唐僖宗瞠目结舌,没想到这样一个将死之人竟说出如此忤逆自己的话,更为震怒。就这样黄巢的姬妾一个都没能逃脱,全被唐僖宗下令斩首弃市。

一方面唐僖宗因为国家失守,泄愤于这些姬妾,另一方面也是被那位姬妾质问后不想面对现实的恼羞成怒。临刑前,群众都可怜这些妇女,就拿来很多酒,让她们喝醉后再行刑以减少痛苦。

其他女孩们边哭边喝,有的愤恨,有的不舍,不久后在醉卧中等待受死。最后唯独那位羞辱僖宗的姬妾一口都不愿喝酒,也不哭不闹,用自己的方式保住最后的尊严,她大义凛然、从容赴死的不屈精神羞辱了僖宗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死

作为唐朝历史上最苟且的皇帝,唐僖宗不敌黄巢,就只能拿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娇弱女子开刀,足以让后人耻笑千年!唐僖宗的懦弱,世人看在眼里。他不敢直面来势汹汹的黄巾军,唯有拿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撒气,甚至比不上一位弱女子的气概。

唐末农民起义战争是历史必然,朝廷昏庸,压榨民众,平民起义是各地都在上演的。黄巢率领的黄巾军可谓是给了晚唐重重一击,虽然最终起义没有成功,但也让唐朝元气大伤。

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战争之一。黄巢义军利用民心所向,地形熟悉的优势,运用避实击虚,即打即离的战术,实行流动作战。

但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虽然黄巢有着高超的作战技术,但在国家管理上还是十分欠缺的,所以导致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其实在黄巢自杀时,他仍然没有觉得自己输了,他选择自杀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想要以这样的方式换得外甥的平安,他始终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并且一直在这样做着。

黄巢的妻子从他经商到起义,一直不离不弃荣辱与共,最终被急于邀功的外甥杀死,令人不禁唏嘘不已。最令人敬佩的,便是黄巢的那一众姬妾,这些女子出生名门,知书达理。

在面对一个为了百姓利益揭竿而起的“逆贼”与一个遇到危险便弃城逃亡的窝囊皇帝之间,她们选择了前者。

在皇帝夺回权势时,她们也没有因为危及性命而向皇帝求饶,便是看清世态炎凉,深知即使今日不死,来日在如此昏君的统治下她们也难逃一死。如此还不如死得有骨气一些!

标签: 黄巢小妾

更多文章

  • 唐僖宗为什么对黄巢家眷和姬妾下手 仅仅是为了打击报复那么简单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唐僖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僖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末的黄巢起义失败后,唐僖宗对黄巢的女仆和家眷下手,打击报复。那时有人把唐缴获的黄巢敌党和家眷姬妾一同进奉给僖宗。僖宗在大元楼接纳,问道:“你们都是国家重臣的后代,世代受国恩之赠,怎么还要造反呢”,为首的说:“逆贼蜂起,国家重要地

  • 唐朝为什么和黄巢死磕到底 唐朝就没有对黄巢招安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黄巢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僖宗和黄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黄巢有被唐朝招安过,公元878年的时候,黄巢的多路兵马被唐军打败之后,就向唐朝请求投降了,唐朝就封黄巢为右卫将军,但是黄巢没多久,就觉得唐朝有那么多的藩镇,唐朝无法制约他们,也就无法制约自己,所以又反叛了。由此可见,唐

  • 黄巢当初为什么要造反 落第的书生又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黄巢

    你真的了解黄巢造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前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赋菊》,由于它的作者而流传千古,它既是一个不第书生愤怒的感慨,也是唐王朝的送葬曲。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巢,黄巢是古代起义军的领袖之一,他在唐朝末年领导的

  • 揭秘:唐代女诗人薛涛和诗人元稹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薛涛,元稹,诗人,唐朝

    薛涛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薛涛简介。薛涛出生于公元768年的长安,字洪度。后人都说她是堪比卓文君的才女,与刘采春、鱼玄机还有李冶一起被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流传到现在的诗作大概还有90余首。薛涛的父亲薛郧入朝为官,学识渊博,从小就教导薛涛读书、写诗。薛涛从小也是十分的聪慧,在八

  • 唐诗四大家之元稹的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稹

    生平经历早年经历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 。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

  • 白居易曾勾引朋友之妻 还写诗向元稹“二奶”求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属于少年得意的代表,他在十八岁之时即以诗名为人所知。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赢得了长安知识界的普遍赞誉。二十七岁那年,白居易再接再厉,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高中进士,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后来,白居易不无得意地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然而,白居易更是唐代诗人--也

  • 揭秘元稹千年的冤屈:“勾结宦官”之说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稹

    元稹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以及《莺莺传》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极大影响,因其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史称“元白”。网络配图由于历史原因,元稹形象被后世曲解玷污,江苏省学者吴伟斌经28年求索考证,著作出版了《元稹考论》和《元稹评传》,成为第一位为元稹翻案并颠覆其

  • 唐代召妓趣闻:白居易与元稹竟然同嫖一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居易

    日前,在媒体上爆出的“美国特勤局特工海外召妓”丑闻越闹越大。该详细内幕是这样的:美国国土安全检察长经过调查发现,美国总统特勤局特工不止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召妓,他们在此前多次执行海外任务时存在召妓前科,涉及的国家包括萨尔瓦多、巴拿马、罗马尼亚和中国。因此,美国媒体纷纷怀疑,特勤局或许存在着一种“召妓文

  • 细说唐代女诗人薛涛与元稹无果而终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薛涛,元稹

    薛涛(约768~832年),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卓文君、薛涛、花

  • 元稹一代风流,为官品性却毋庸置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稹,唐朝

    元稹的诗,千古流传;元稹这人,万家歌咏。虽说元稹颇受争议,人品或好或坏,风流多情也罢。但其诗歌可贵,其为官之心也可贵!贤母郑氏,教出个好儿子公元779年,元稹出生于洛阳,家境相对殷实。八岁那年,元稹的老爹去世,留下了孤儿寡母。母亲郑氏颇有才情,文笔功底不浅,纯粹就是一个知识分子。或许因家道中落,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