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稹一代风流,为官品性却毋庸置疑

元稹一代风流,为官品性却毋庸置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10 更新时间:2024/3/14 19:38:28

元稹的诗,千古流传;元稹这人,万家歌咏。虽说元稹颇受争议,人品或好或坏,风流多情也罢。但其诗歌可贵,其为官之心也可贵!

贤母郑氏,教出个好儿子

公元779年,元稹出生于洛阳,家境相对殷实。八岁那年,元稹的老爹去世,留下了孤儿寡母。母亲郑氏颇有才情,文笔功底不浅,纯粹就是一个知识分子。或许因家道中落,郑氏就亲自教导元稹读书、识字与写文章。

元稹天赋卓越,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五岁考中明经科,补授校书郎。以当代而言,十五岁的人还是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更别说写些文章了。由此可见,元稹着实厉害,难怪能千古留名,毕竟非凡的人只是少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来知识分子一生的至高追求,元稹便是此中之人,一生仕途报效祖国。但仕途坎坷,这是大部分人的命运,元稹的命运也是如此,毕竟有些人过于卓越,就容易招人忌恨。

一代风流,元稹为官不易

当28岁时,元稹才成为左拾遗,官职就七、八品而已。但左拾遗有个好处,其官职就是负责挑皇帝的病,这意味着能接近皇帝。担任左拾遗时,元稹刚正不阿,诚恳地劝谏唐宪宗,指出不足与过失,他是宪宗的“魏征”。

《新唐书·元稹》中有两篇上疏,元稹文笔柔和、旁征博引,娓娓道出对君的劝谏。作为立志中兴的君主,宪宗虚心接纳元稹等人意见,削弱潘镇割据,重振中央威望。同时,元稹也被获得重用,成为监察御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因得罪宦官权贵,小人泼来了污水,元稹几次遭到贬官,被踢出了京城。地方官太小,元稹的远大抱负何以实现?一时之间,这位元才子就有了更多哀怨诗,诗歌中暗含着几分政治的失意。

再回京城,元稹鞠躬尽瘁

为了回京城!元稹几经反思,忍痛放下身段,去讨好宦官崔潭峻,这不是元稹的谄媚,而是为官的方圆之道!对于元稹的示好,崔潭峻打心底里高兴,便帮助元稹重回京城。约公元820年,凭借诗文得到穆宗欣赏,元稹提升为祠部郎中、参与起草制诰。

得到了穆宗的信任,约40岁的元稹改变诏书的体例,即求求诏书纯朴务实、明白清晰。但诏书体例的改变,则引发许多人对元稹不满,为此元稹还写了《诫风俗诏》诋毁那些反对他的人,而且还有穆宗站在元稹这一边。

得到穆宗赏识,元稹的官途从此旺达,成为京城官员中的显贵,甚至官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元稹为官尽忠职守、鞠躬尽瘁,施展他的远大抱负。公元831年,元稹“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享年53岁。

标签: 元稹唐朝

更多文章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有多感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居易,唐朝

    文人之情,莫甚于元稹与宝具一。不同于子期伯牙高山流水的友情,子期伯牙的是知己之情——这世间只有你理解我,所以我愿意为你不再抚琴,所谓心心相惜是也。而元稹与白居易,的确是以志同道合为始,却以更为真挚深刻感情结束,“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元稹死后,白居易看书忆他,喝酒忆他,做梦忆他……“老来

  • 白居易送别元稹后,写下一首诗直戳人心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居易,唐朝

    你们知道白居易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唐朝诗坛上,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元白情深”,就是元稹和白居易。对于女人来说,元稹就是个妥妥的渣男,但是他对白居易却是深情一片,就像很多人所言的“他渣了所有的妹子,唯独不负白居易”。这两人的交情有多深?在白居易和元稹相识相交相知的短短20多年的

  •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是谁写的?元稹节气歌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元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赏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时候争催迫,萌芽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译文冬至之后,阳气上升,甫至惊蛰,韶光显现,弥漫大地;看那桃花,就像蜀锦,多姿多彩,绚丽绽放。

  • 唐代元稹之行宫赏析,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行宫

    行宫,唐代元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诗人先写环境。首句中“寥落”已点

  • 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一如何鉴赏,元稹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一

    遣悲怀三首·其一,唐代元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

  • 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二如何鉴赏,元稹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二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

  • 大器晚成哥舒翰:40岁愤投军旅晚不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哥舒翰

    大器晚成的例子通史看来比比皆是,其实年纪真不成问题,只要有一颗敢追求的心。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大器晚成的代表,40岁投笔从戎,干出了一份大事业,他的事迹告诉你我年纪不是问题。杜甫和李白都有诗句赞赏他,杜甫说他当世武功第一“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

  • 唐朝哥舒翰 战功煊赫活的光鲜却死的窝囊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哥舒部落人,唐朝的名将。哥舒翰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他的父母家族很强大,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哥舒翰文武双全,很仗义,但他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四十岁那年,哥舒翰的父亲去世,他在长安为父亲守丧,却被别人看不起。哥舒翰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决定改变志向,从军。网络配图进入军队后

  • 大唐极盛时期两大将星 东有安禄山西有哥舒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安禄山,哥舒翰

    老翰的出身十分不错,是哥舒部落王族的后裔。爷爷哥舒沮曾经做过大唐的左清道率。父亲哥舒道元则担任过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今甘肃武威县)使。母亲尉迟氏更加厉害,是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西南)王的闺女。不需细想,这样的家庭当然是十分富有的。所以,用我们今天的时髦话来讲,哥舒翰实际上是个“富二代”

  • 李白笔下的战神哥舒翰,他的实力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哥舒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大唐天宝十四年农历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当时最大的藩镇首领,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发动叛乱,率属下三镇边军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南下。当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