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送别元稹后,写下一首诗直戳人心窝

白居易送别元稹后,写下一首诗直戳人心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1 更新时间:2024/4/15 0:11:44

你们知道白居易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在唐朝诗坛上,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元白情深”,就是元稹和白居易。

对于女人来说,元稹就是个妥妥的渣男,但是他对白居易却是深情一片,就像很多人所言的“他渣了所有的妹子,唯独不负白居易”。

这两人的交情有多深?在白居易和元稹相识相交相知的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这两人留下了多达一千余首的唱和诗。

白居易号称唐朝的“诗”,所留下的诗歌也不过是3000首,足见这个“一千”是个多么可怕的数目。

公元806年,28岁的元稹因为锋芒太露得罪权贵,被贬为河南县尉。

一向和元稹交好的白居易也受到牵连,罢校书郎,贬出京师。

同进同出的两人,从此天各一方。

在送别元稹后,白居易写下一首诗,最后两句说到心坎上了。

这首诗名为《别元九后咏所怀》,全如下: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元稹是在九月被贬,当时的白居易尚在京中,见梧桐飘落,想到远方的好友,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其中的“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这两句,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千年来感动无数人。

诗歌开头从梧桐和木槿写起,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也奠定了全文伤感的基调。

凋零的梧桐、衰败的木槿花,在风雨的洗礼下,更显萧瑟,悲秋之感油然而生。

开头两句算是互文,就像“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

白居易这里运用此等手法,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之景,也为后文抒情埋下了伏笔。

接着的四句写的是他和友人的离别。

秋天本就是伤感的季节,而他又在这样的季节里,送别了友人,心中的伤感可想而知。

离别那日,不知为何,白居易到城门相送,但是他的心早已随友人远去。

这四句直白如话,却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一片深情厚意。

他不写两人依依惜别的场景,而是说“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也许正是因为怕不舍,他才没有亲自相送。

即使没有亲自相送,但白居易对元稹的心却是毋庸置疑的,就像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样惺惺相惜的情感,读来令人感动。

而最为人所称道的当属最后四句了,不仅道尽了诗人悲秋怀远的苦闷心情,更是富含哲理,揭示了友谊的真谛,尤其是“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引起了千古共鸣。

在白居易看来,真正知心的朋友不在于多,只要心心相通便有。

而这样情趣相投的知己,又有几人呢?

所以,在元稹离开后,身处繁华都市的白居易,却觉得内心空荡荡的。

一个“空”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白居易当时孤独落寞的情态,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白居易和元稹的交情是有多深,才会在一人离开后,另一人便觉得“空”。

全诗情景交融,将好友离开后,诗人的深切思念写到了极致,引起了千年共鸣。

所谓“元白情深”,果然不虚。

标签: 白居易唐朝

更多文章

  •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是谁写的?元稹节气歌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元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赏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时候争催迫,萌芽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译文冬至之后,阳气上升,甫至惊蛰,韶光显现,弥漫大地;看那桃花,就像蜀锦,多姿多彩,绚丽绽放。

  • 唐代元稹之行宫赏析,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行宫

    行宫,唐代元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诗人先写环境。首句中“寥落”已点

  • 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一如何鉴赏,元稹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一

    遣悲怀三首·其一,唐代元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

  • 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二如何鉴赏,元稹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二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

  • 大器晚成哥舒翰:40岁愤投军旅晚不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哥舒翰

    大器晚成的例子通史看来比比皆是,其实年纪真不成问题,只要有一颗敢追求的心。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大器晚成的代表,40岁投笔从戎,干出了一份大事业,他的事迹告诉你我年纪不是问题。杜甫和李白都有诗句赞赏他,杜甫说他当世武功第一“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

  • 唐朝哥舒翰 战功煊赫活的光鲜却死的窝囊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哥舒部落人,唐朝的名将。哥舒翰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他的父母家族很强大,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哥舒翰文武双全,很仗义,但他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四十岁那年,哥舒翰的父亲去世,他在长安为父亲守丧,却被别人看不起。哥舒翰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决定改变志向,从军。网络配图进入军队后

  • 大唐极盛时期两大将星 东有安禄山西有哥舒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安禄山,哥舒翰

    老翰的出身十分不错,是哥舒部落王族的后裔。爷爷哥舒沮曾经做过大唐的左清道率。父亲哥舒道元则担任过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今甘肃武威县)使。母亲尉迟氏更加厉害,是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西南)王的闺女。不需细想,这样的家庭当然是十分富有的。所以,用我们今天的时髦话来讲,哥舒翰实际上是个“富二代”

  • 李白笔下的战神哥舒翰,他的实力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哥舒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大唐天宝十四年农历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当时最大的藩镇首领,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发动叛乱,率属下三镇边军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南下。当时天下

  • 哥舒翰:长安城有名的公子哥,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哥舒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民族包容性极强的朝代,许多名将都是异族人士。这一情况到了唐玄宗时代更加明显,其首屈一指的番将就当属哥舒翰。哥舒翰的先祖是突骑施部落的酋长,其父亲哥舒道元是安西都护将军,因而可以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官N代。这位大少爷

  • 哥舒翰是什么人?他的晚年生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朝战神哥舒翰为何晚节不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提起唐朝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靖、薛仁贵等等。其实和这些人比起来,哥舒翰也算得上战神:重创吐蕃、营救主帅、攻屠石堡……战斗力这么强,跟他的出身有关。哥舒翰出生于游牧部族突骑施的一个部落,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