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是谁写的?元稹节气歌赏析!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是谁写的?元稹节气歌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1 更新时间:2024/1/23 6:24:5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赏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时候争催迫,萌芽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冬至之后,阳气上升,甫至惊蛰,韶光显现,弥漫大地;

看那桃花,就像蜀锦,多姿多彩,绚丽绽放。天空翱翔的老鹰,知趣地离开,取而代之的是树梢上飞来的春鸠;

春日美好的时光,争相催促着万事万物。草木已开始萌芽,甚至树芽儿也似乎按着一定的规则修剪成长;

人们为了生计,走进田间地头耕种,处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注释

1.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

2.蜀锦:四川传统技艺,成都标志性技艺,织造工艺细腻严谨,配色典雅富丽,皆有寓意。

3.春鸠:春天的鸠鸟。我国有绿鸠、果鸠、火斑鸠、皇鸠、金鸠、鹃鸠和斑鸠等,其中有15种鸠是中国特有物种。

4.催迫:催促逼迫。

5.[hù]:同“互”。

6.矩[jǔ]:规则,法则。

7.生事:指生计;境遇。

8.田畴:田地。

赏析

淅淅沥沥的雨水时节,让草木得到滋润,它们一一苏醒,大口大口吞吐新鲜空气。可是,小动物们仍然躲在巢穴里,懒懒地不肯出洞。那是因为,雨水时节,天气虽然逐渐暖和,但阴雨绵绵的日子,实在不适合出来晒太阳。尤其在雨后,天气仍然很寒冷。手仍需插在口袋里,享受温暖。

可是,惊蛰来了,一切就大不同了。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这时候的雨水,不再阴冷,在雷公公的呼唤中,温暖的东风来了。雷公公的一声声紧锣密鼓,催迫着阳气不断回升,小动物们也在这大嗓门中,不得不伸个懒腰,探出脑袋,一摇一摆,看看久违的世界是不是真正春暖花开了。

雷公公,从来不骗人。小动物们,对于春雷的声音再熟悉不过。它们快乐地在草地里打滚、嬉戏,开始寻找春日里的各种美食,犒劳饿了一冬的脾胃。

此时,万物俱生,天地以荣。太阳暖洋洋的,普照大地。迎春花,杏花,桃花,蔷薇花……开得遍地都是。整个大地,被妆扮一新,引人注目。大家都忍不住要“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了。

首联,

一“初”字,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初,意味着春天的初次相见,带着期待与期盼,一切如纳兰容若所写的那句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刚刚好,一切都重新开始,一切又孕育新的希望。

颔联,桃花,鹰化为鸠,都属于惊蛰的三候现象。一候,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二候,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三候,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桃花”本来是为了对仗“老鹰”,为了照顾平仄,将“老鹰”对调成“鹰老”。于文义并无大害。“开”对“化”,“蜀锦”对“春鸠”,都是很工整的。

颔联的春意是浓烈的,自古吟咏桃花的诗作,是令人惊叹的。前有《诗经》,“桃花夭夭,灼灼其华”;唐有张志和,“桃花流水鳜鱼肥”;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宋有东坡居士,“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明有唐寅,“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当酒钱”等等。千古以来,桃花就代表了春的使者,令无数诗人灵感乍现,佳作迭起。惊蛰,不但叫醒沉睡的小动物们,也唤醒诗人们的灵感与才情。这大概就是惊蛰的魅力吧。

除了一候桃花,惊蛰节气的另外两候信使也一并到来:“二候杏花,三候蔷薇”。因而,杏花春雨江南;满苑蔷薇香伏虎,半池柽柳水生魂,这些优美的词句,都是为了赞美惊蛰时节的春天。有桃花,杏花,蔷薇三君,春天就足以惊艳天下了。

颈联,充满生机与禅意。这时候,万事万物都拼命生长,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万物并作。万物生长的季节,给了老子思考的空间,孕育了他道家哲学的“无、有”思想。恒有欲,以观其缴;恒无欲,以观其妙。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人类,也应该按照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现象,来看待处理我们身边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草木有萌发,就会有枯萎。所以,这样一个催迫万物生长的季节,给予老子提供了新的哲学概念。而无数文人墨客,也在这变化之中,期待着生命里的一场浪漫之旅。事实上,萌发的岂止是草木,更有一颗颗渴望自由的心灵。当诗人看到这些萌芽儿,一个个都长得整整齐齐,仿佛在互相打招呼,一切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尾联,诗人将目光投了远方的田间地头,那里正是生机勃勃,一派春耕的忙碌景象。人们在田里劳作的身影,多么像一幅田园画作,引起诗人满心的欢喜与羡慕。诗人,也想融入到这样富于生命力的季节里去,一同感受春天泥土的气息,以及生命的力量。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现任泰州晚报副刊编辑,《稻河》编辑。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韵泰州》。公开发表文章三百余篇。

标签: 唐朝元稹

更多文章

  • 唐代元稹之行宫赏析,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行宫

    行宫,唐代元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诗人先写环境。首句中“寥落”已点

  • 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一如何鉴赏,元稹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一

    遣悲怀三首·其一,唐代元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

  • 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二如何鉴赏,元稹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诗,遣悲怀三首·其二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

  • 大器晚成哥舒翰:40岁愤投军旅晚不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哥舒翰

    大器晚成的例子通史看来比比皆是,其实年纪真不成问题,只要有一颗敢追求的心。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大器晚成的代表,40岁投笔从戎,干出了一份大事业,他的事迹告诉你我年纪不是问题。杜甫和李白都有诗句赞赏他,杜甫说他当世武功第一“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

  • 唐朝哥舒翰 战功煊赫活的光鲜却死的窝囊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哥舒翰

    哥舒翰,哥舒部落人,唐朝的名将。哥舒翰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他的父母家族很强大,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哥舒翰文武双全,很仗义,但他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四十岁那年,哥舒翰的父亲去世,他在长安为父亲守丧,却被别人看不起。哥舒翰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决定改变志向,从军。网络配图进入军队后

  • 大唐极盛时期两大将星 东有安禄山西有哥舒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安禄山,哥舒翰

    老翰的出身十分不错,是哥舒部落王族的后裔。爷爷哥舒沮曾经做过大唐的左清道率。父亲哥舒道元则担任过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今甘肃武威县)使。母亲尉迟氏更加厉害,是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西南)王的闺女。不需细想,这样的家庭当然是十分富有的。所以,用我们今天的时髦话来讲,哥舒翰实际上是个“富二代”

  • 李白笔下的战神哥舒翰,他的实力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哥舒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大唐天宝十四年农历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当时最大的藩镇首领,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发动叛乱,率属下三镇边军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南下。当时天下

  • 哥舒翰:长安城有名的公子哥,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哥舒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民族包容性极强的朝代,许多名将都是异族人士。这一情况到了唐玄宗时代更加明显,其首屈一指的番将就当属哥舒翰。哥舒翰的先祖是突骑施部落的酋长,其父亲哥舒道元是安西都护将军,因而可以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官N代。这位大少爷

  • 哥舒翰是什么人?他的晚年生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朝战神哥舒翰为何晚节不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提起唐朝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靖、薛仁贵等等。其实和这些人比起来,哥舒翰也算得上战神:重创吐蕃、营救主帅、攻屠石堡……战斗力这么强,跟他的出身有关。哥舒翰出生于游牧部族突骑施的一个部落,母

  • 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最后为何输得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哥舒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在幽州起兵反唐。叛军势如破竹,唐军节节败退,东都洛阳很快被叛军攻陷。急于平叛的唐玄宗听信谗言,阵前斩杀封常清和高仙芝,并强令长安养病的哥舒翰出山。结果,哥舒翰中了叛军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