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8 更新时间:2024/4/8 18:57:52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

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和谋略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其旷世神作《烧饼歌》犹如《推背图》,更是神乎其神,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

诸葛亮名不虚传,刘伯温也让人敬仰,他不但文章写得好,位列“明初诗文三大家”,而且他还精通天文学、战法,成为明太祖朱元璋身边最好的谋士。

刘伯温48岁追随朱元璋之后,先后帮助朱元璋剪除了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然而当朱元璋坐稳江山之后,便开始大肆屠戮功臣,而在这风口浪尖上的刘伯温毅然选择了急流勇退,这才勉强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后来,刘伯温弥留之际送给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直到18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刘伯温的用心良苦,对他敬佩不已。

01

大器晚成,跟着太祖打天下

魏征之流,已过而特于今,其将来亦已成大器。

这是元朝末年著名作家揭子斯看到刘伯温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刘基,字伯温,1311年7月1日生于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期间,刘伯温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可谓是“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刘伯温深得朱元璋赏识,把他当成左膀右臂,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后再做决定。

朱元璋也时常在朝堂上对刘伯温赞不绝口,而我们知道,朱元璋一般不轻易去夸奖一个人。

朱元璋: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

在朱元璋心目中,刘伯温好比三国的诸葛亮,好比西汉的张良萧何。能深得朱元璋如此器重,刘伯温确有不凡之处。

按道理说,如此功臣,朱元璋一定会对刘伯温大加封赏,但恰恰相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只封了刘伯温次一等的伯爵,而且俸禄也是众伯爵之中最低的,象我们所熟知的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人,爵位全在刘伯温之上。如李善长,直接当了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另外被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而刘伯温只是被封为诚意伯,年禄二百四十石,不及李善长的十五分之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老朱这么做只为打压让他难以捉摸的刘伯温,因为刘伯温的聪明,让朱元璋感到害怕。

02

远离政界,急流勇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也许是因祸得福吧,朱元璋乐于干“过河拆桥”的事,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哪怕是他们身上揣着“免死金牌”,很多人仍然不得善终,而刘伯温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也算是寿终正寝罢。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例如李善长的死,就因为胡惟庸谋逆,被无辜牵扯,最后李善长虽然拿出免死金牌,可朱元璋还是在免死金牌上耍了一个心眼,原来朱元璋早在金牌的后面刻了一行小字:“除谋反大逆”。最终李善长因“谋反”大罪,一家70多口人惨遭灭门。朱元璋通过“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屠杀功臣及无辜百姓共计10余万人。

刘伯温明白“兔死狗烹”这个道理,他更了解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如果一直跟着朱元璋,最后肯定会不得善终。如何脱身呢,刘伯温想到了一个人——马皇后。

朱元璋虽然白手起家,但他离不开身边的一帮能臣,也离不开马皇后的干爹郭子兴的提携和资助。马皇后和朱元璋是患难夫妻,两人风雨与共,经历了生死和劫难,老朱能顺利坐上皇帝的位子,离不开马皇后的背后支持,虽然到最后老朱身边女人众多,但他仍然将结发妻封为皇后,对其敬重有加。

相对于朱元璋的“残忍狠毒”,马皇后却是“宅心仁厚”,眼看众功臣被屠杀,她也是心急如焚,而特别是当得知朱元璋准备对刘伯温下黑手时,马皇后为了救刘伯温,于是派人赐予了刘伯温一件礼物。

刘伯温打开马皇后送来的礼物,里面除了两枚枣子和一个梨之外,再无他物。外人也许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刘伯温一眼参透。其实马皇后的意思是:“早早离”。为了保住性命,马皇后劝刘伯温早点离开皇宫。

最后,刘伯温以身体有羌为由,告老还乡了。因此,他暂时躲过了朱元璋的屠龙刀。

03

弥留之际,不忘献上一记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刘伯温在关键时刻选择急流勇退解甲归田,他不是一个没有责任和担当的臣子,也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鼠辈,相反,他时时刻刻心系百姓,为国操心。虽然他已选择归隐,但同在朝野的一些政客,却始终对这位敌手感到不安。

同在朝堂时,胡惟庸与刘伯温素来不合,最后在胡惟庸的谗言下,朱元璋又把刘伯温召回京城。洪武八年(1375年),刘伯温生病在家,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往探视,还给他送了补药。只是刘伯温吃过补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日益严重,不久之后病逝。

弥留之际,刘伯温让儿子刘琏从书房里拿出一本书,并让他再把一筐鱼交给朱元璋,随后含笑而逝。

先说这本书。据史料记载,刘伯温去世之前送给朱元璋的书就是《郁离子》。这本《郁离子》是刘伯温毕生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心得,而书中夹着几页《百战奇谋》。其实《百战奇谋》朱元璋早有耳闻,倒是《郁离子》这本书朱元璋倒不曾听说,所以老朱对这本书也不感兴趣,便随手扔在一旁。

再说这筐鱼,刘伯温为何要在临死之前送一筐鱼给朱元璋呢,而且鱼送去之后,已经成了死鱼,这不是对朱元璋大不敬吗?虽然朱元璋一时不了解,但18年后,他终于恍然大悟,不由得惭愧不已,转而对刘伯温敬佩有加。

原来,刘伯温赠书的意思就是,朱元璋赢了天下输了民心;送一筐死鱼给朱元璋,寓意是京城空间太小,如果立了太子,务必把其他皇子都调离京城,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骨肉相残,以致于后宫永无宁日,那样就会危及大明江山。

69岁的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标去世时,终于明白了刘伯温的初心。“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句话确实很中肯,老朱后悔莫及,但已于事无补。

标签: 刘伯温明朝

更多文章

  •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灭亡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

  •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瞻基,明朝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

  •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

  • 历史上项羽的一生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人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时势造英雄。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伴随着朝代的岁月更迭,很多英雄人物陆续粉墨登场。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非常特殊的地位。不过,由于秦始皇的残暴

  • 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千军万马避白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朝梁,陈庆之

    正所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陈庆之,那么这位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南朝梁名将,主要战绩为征战涡阳,北伐北魏。陈庆之自幼为梁武帝萧衍的随从,初时仕途不顺,任了20多年六品官。

  • 法国勃艮第公爵约翰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约翰,法国

    约翰,勃艮第公爵,生于第戎。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419年9月10日,法国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堂侄法兰西王太子路易七世在蒙特罗福约讷进行谈判。突然路易七世身边的一名侍卫冲出,将无畏的约翰刺杀。无畏的约翰做了什么,为何路易七世身边的刺客要将其刺杀呢一,出身贵族1371年5月2

  •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松,东汉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

  •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松,东汉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

  •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百里奚,春秋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前621年),姜姓,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在虞国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名叫百里奚。他三十多岁才娶妻子杜氏,夫妻非常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