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4/2/1 21:33:23

朱高炽为什么能名垂青史?明明他在位都还不足一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1424年9月7日,实习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朱高炽终于转正,成为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然而前面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的工作,早已压垮了朱高炽的身体,这导致他在公元1425年5月29日便猝然长逝。

可让人意外的是,明明在位还不到一年时间,朱高炽却完成了名垂青史的成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仅如此,后世史学家们甚至将朱高炽以及他儿子朱瞻基的治理评价为“仁宣之治”,这又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朱高炽在位期间,解决了明朝国家管理的四大难题,朱瞻基也正是延续了朱高炽的管理模式,才让明朝更加强大。

而这四个难题分别为官场风气、内政办公、靖难冤屈以及社会民生。

官场风气

其一是官场风气整治这件事情,朱高炽之前的三位皇帝中,朱允炆对明朝影响不大,暂且不谈,但朱元璋朱棣这两人,可都不是好相处的皇帝。

朱元璋以布衣提三尺之剑夺取天下,比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都更加明白百姓所遭受的疾苦,所以他对官员贪污一事深恶痛绝,只要发现贪污事件,必严惩不贷。

不仅如此,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他知晓皇位来之不易,国家治理不易。一旦有大臣以权谋私,或者威胁到朱家天下,那杀多少人都不为过。

后人总说朱元璋弑杀,胡惟庸案连坐一万五千余人,蓝玉案连坐三万余人,可这么大的家业,换做其他皇帝,又能做得更好?了解历史不是旁观历史,而是要换位去思考历史。

当然,无论功过是非与否,在朱元璋手下办事,一定是十分憋屈的一件事情。做的好是应该,做的不好则要受到惩罚,皇权碾压臣权,臣子们敢怒不敢言,这让明朝的官场风气并不算太好。

等到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天下以后,也没什么改善,原朱允炆手下的大臣们,全被发配边疆,这样的刑罚在古代绝对是重罚。

连续两位皇帝的威势与霸道,直接压得明朝大臣们喘不过气来,而朱高炽所做的事情就是给大臣们减少压力。

俗话说的话,要想马儿跑,得叫马儿多吃草。

不给大臣们一点好处,这些大臣们怎么敢为国家付出真心。当所有人都将明哲保身当做看家本领,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幸运,而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也正是因为朱高炽的改变,才让手下大臣摩拳擦掌,放开手脚做实事、做大事。明朝官场风气焕然一新,他儿子朱瞻基只要不是太荒唐,都可以安安稳稳地带着明朝走得更高、更远。

这一点就有点类似于清朝年间的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个皇帝之间的传承,康熙提出方案、雍正改进方案,乾隆实施方案,一气呵成。

内政办公

其二是内政办公这件事情。

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制度以后,建立了一个“内阁制度”。只不过这个内阁制度也不是一蹴而就,一直到朱棣执政、朱高炽监国的时候才逐渐完善。

原本朱高炽早就发现其中的弊端,可国家大权还在朱棣手上,他想提也不敢提。很多人可能会想,亲儿子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事实上,就当时明朝内阁制度的改变想法,谁都可以提,唯独朱高炽不能提。

这一方面是朱高炽得避嫌,太子说皇帝的不对、打脸皇帝,找抽不是?

另一方面则是国家政治管理,不是提出来就能改,需要皇帝绝对的支持才行,朱棣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在意这个问题,朱高炽贸然做出改变。往小了说是为父亲好,往大了说就是夺权。

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不管朱棣喜不喜欢朱高炽,愿不愿意传位给朱高炽,皇位都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再说了,老二朱高煦还在一旁等着看笑话,朱高炽的原则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到朱棣殡天,自己成功继位以后,内阁管理制度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或许这还是朱棣留给他收买人心的手段也说不一定。

那么明朝内阁制度问题究竟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防止内阁做大,皇权旁落的事情发生,朱元璋规定内阁成员的官阶局限在正五品。这样一来,官小而权大,可以管理官员的同时,也不用担心他们很多皇权。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设想本身没有错,但一群正五品官员去监察一品、二品的官员,别人能搭理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皇帝亲自下令,否则很多事情办理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为此,朱高炽做出改变,内阁官员原有官职不变的情况下,兼职其他官衔。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五品内阁大臣,同时还有二品尚书的身份,这办理起相关业务的时候,那可就简单的多了。

靖难冤屈

其三则是赦免靖难冤屈,古装影视作品《大明风华》之中,朱棣就曾经对朱高炽说过,靖难之役中蒙受冤屈的人,自己永远不会释放。把他们赦免了,岂不是说明自己曾经做错了?

朱棣什么事情都可以认错,但靖难这件事情如果低头,那就永远不可能抬起头。所以他在接受骂名的同时,也希望后世子孙能够通过这件事情收复人心。

朱高炽继位两个月之后,宣布赦免靖难之役中所谓的罪臣,让他们回到京城之中生活。如果愿意继续入朝为官的,只要通过审查、考核即可。而想要辞官回乡的,朝廷也会发放一笔俸禄。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朱高炽对他们的补偿,但没谁会脑子抽抽地说出去,伸手不打笑脸人,朱棣以往犯下的错,也不是罪臣可以伸冤的。

实际上,不仅是靖难之役中蒙受冤屈的大臣和大臣遗孤,对待普通老百姓的时候,朱高炽也十分友善。

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刑法制定十分严格。

朱高炽在酌情减轻相应刑罚的同时,也召集了五府、六部、通政司、六科的主要官员,参与到三法司案件审理之中,避免出现冤假错案。

更夸张的是,在死刑犯已经被审核了四五次的情况下,朱高炽仍然要求官员一定不能错过任何一处细节。

在他的治理下,是否会因为宽容而放过坏人暂且不谈,但的确很少有好人被冤枉。而一些曾经参与恢复建文旧制的残党,朱高炽也懒得严惩他们,只将他们发送到其他地方劳改,总算还有一条命可活。

社会民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社会民生的改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件事情如果做的不好,前面几件事情做的再好也没什么用。

朱高炽继位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朱棣在位期间,百姓究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别看朱棣军事上五征漠北、文化上让郑和下西洋,可不当家哪知柴米油盐贵。

以往朱棣在位,朱高炽就经常哭穷,现在轮到自己当皇帝了,怎么也该节约一点。

在他短暂的统治期间,先是取消皇室征用木材和金银等商品的做法,用公平购买的方式代替;随后又免除自然灾害人的田赋,让百姓对国家更有信心。借着这两项政令,朱棣在位后期,赋税空虚的问题反而得到改善。

此外,朱高炽还设立了巡察小组,专门负责调查相应地区的纳税负担,这让很多妄图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官员放弃对老百姓的压榨。至朱瞻基继位以后,也一直沿用这项政策。

可以说,仁宣之治能够成为比肩贞观之治,和朱高炽对社会民生的重视完全分不开。倘若没有两位皇帝的坚持,李自成农民起义,多半会提前百余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向来以和善著称的皇帝,在一次地方赈灾的时候,罕见地发了一次脾气。

当时户部官员撺掇起来,竟向他提议说借粮食给灾民而不是免费分发。

朱高炽大发雷霆的表示,百姓已经困难到这个程度,国家怎么还能想着从他们身上谋取利益。只不过最终他还是没有严厉处罚这些官员,只给了口头警告。

结语

因为朱高炽的仁政,明朝国力终于从朱棣后期的外强中干,真正做到了国富民强。

后人有争议认为朱高炽软弱,并且让权给大臣,这导致明朝后期的文官权力越来越大,皇帝不得不扶持宦官和文官形成对抗,确保皇权能够畅通无阻的实行。

可朱高炽真要为后来的明朝变化负责吗?

若是朱高炽软弱,又怎会在靖难之役中,仅以万余守军就去抵抗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倘若朱高炽软弱,又怎会一次次顶撞自己的父亲,告诉对方国家已经没有钱了?

至于让权这件事情,倘若没有土木堡事变,明朝武将集团没有受损,文官也不可能一家独大。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但评价的时候,总不能一叶而障目。

标签: 明朝朱高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伯温,明朝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

  •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灭亡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

  •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瞻基,明朝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

  •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

  • 历史上项羽的一生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人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时势造英雄。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伴随着朝代的岁月更迭,很多英雄人物陆续粉墨登场。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非常特殊的地位。不过,由于秦始皇的残暴

  • 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千军万马避白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朝梁,陈庆之

    正所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陈庆之,那么这位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南朝梁名将,主要战绩为征战涡阳,北伐北魏。陈庆之自幼为梁武帝萧衍的随从,初时仕途不顺,任了20多年六品官。

  • 法国勃艮第公爵约翰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约翰,法国

    约翰,勃艮第公爵,生于第戎。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419年9月10日,法国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堂侄法兰西王太子路易七世在蒙特罗福约讷进行谈判。突然路易七世身边的一名侍卫冲出,将无畏的约翰刺杀。无畏的约翰做了什么,为何路易七世身边的刺客要将其刺杀呢一,出身贵族1371年5月2

  •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松,东汉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

  •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松,东汉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