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79 更新时间:2024/1/15 23:53:46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最终下诏禅位李世民,自己升级为太上皇。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曹植《七步诗》(版本一):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曹植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自古以来,皇权斗争的厉害程度,比荧幕上宫廷大戏里所演绎的还要残酷,弑父夺位,骨肉相残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皇位。

居高临下、掌管一切、万人之上、一统江山……这等诱惑让无数有能力的豪杰前赴后继。历朝历代,权力争夺、党朋之争、骨肉相残,一幕幕杀伐纷争,在宫廷内外不断上演。这里不单单有外人之间的生杀予夺,更有亲情骨肉之间的相爱相杀。曹植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对亲情相残的无奈与控诉。

在大唐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次著名的弑兄夺位的惨案——玄武门之变。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本记载史实的书,后人评说主人公时难免境遇不同、观点有别。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治国有方,实属一代明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却遭人鄙夷,逼迫父皇李渊退位,杀死长兄李建成,霸占弟媳等等,这些又让李世民背上了千古骂名。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愤愤说出14个字送给李世民,李世民满不在乎并暗自嘲笑,结果16年后却字字应验。那么,李渊究竟说了什么,16年后又发生了什么,这一切得从玄武门之变说起。

01

一句应景的承诺,李世民却走了心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历史阶段较为重要的朝代,其国力强盛、万国来朝的辉煌,让后人为之骄傲,而在权力中心不断掀起的腥风血雨同样让人感慨万千,繁华的背后,大唐的皇权斗争一样没有摆脱骨肉相残的时代宿命,或许,这也是上天对于李氏王朝当年骑兵谋反得天下的一种惩罚罢。

玄武门之变的爆发并非偶然,说到底李渊才是始作俑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渊在兴兵打天下之初,为了闯出一片江山,他让骁勇善战的二儿子李世民全力以赴,并允诺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是等唐朝真正建立后,李渊却食言了。

众所周知,中原王朝在皇位继承上,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如果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必定会招致嫡长子李建成的不满,也会招来群臣的反对。李建成虽然没有李世民劳苦功高,但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也出了不少力。出于大局考虑、为了新政权的稳定,在权衡利弊之后,李渊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再说李建成,他知道弟弟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对于手握重兵的这个弟弟他非常忌惮,为了稳坐太子之位,李建成决定联合三弟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而李世民对于自己未能如愿当上太子早有不甘,所以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联手制衡表示不满,当然他也不甘示弱,随时准备迎敌。

与此同时,李渊也深感对不住李世民,随着秦王李世民在外屡立军功,李渊对他的封赏也越来越厚。李世民先后担任了唐朝的司徒、尚书令和中书令等职,后来实在没有可封的,李渊便为他独创了“天策上将”这一职位,统管全国军事,地位在诸王之上。

可以这么说,除了太子李建成之外,就属李世民权力最大了。所以对于李渊的这波操作,无疑又挑动了太子李建成敏感的神经。

一来二去,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矛盾正在暗中升级,稍有差池,一场宫廷政变就会迅疾爆发。而这一切,李渊似乎还未察觉。

02

玄武门之变,高祖留下14字“魔咒”

该来的还是来了。

李世民手握雄狮,父亲李渊对二弟又是如此器重,地位无以复加,若说李世民先下手的话,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被推翻,将不费吹灰之力。此时,李建成的心跳加速了。

既然贵为太子,其身后除了李元吉的助阵,也有一帮文臣武将在鼎力支持,即所谓的太子党。在这几股力量的加持下,太子李建成准备消除这个让他夜不能寐的隐患李世民。而这一切,对于洞悉军事谋略的李世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他早已从眼线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了。宫斗大战一触即发。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设下伏兵。由于玄武门守将是李世民早就安排到李建成身边的“暗子”,所以李建成并不知道其中内幕。

而当李建成与李元吉骑马来到临湖殿时,才发现气氛不对。当他们准备掉头折回时,为时已晚,李世民已经带人杀到。

李世民亲自张弓搭箭射死了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则被尉迟恭射杀。为防止父皇李渊调集人马,李世民又派尉迟恭前去控制李渊。玄武门之变,一次亲情的猎杀,政变中最痛心的莫过于他们的父亲李渊。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成器,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李渊心中悲痛万分。

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和民间野史等相关文献记录,当李渊得知玄武门之变后,非常震惊,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自己的皇位不保,而是想到长子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四子李元吉的5个儿子,李渊之所以很痛快地答应退位并把权力交给李世民,就是为了保住这十个孙子的性命。但李世民想到的是斩草除根,为了不给自己留下后患,他完全不顾父亲的哀求,派人迅速杀害了这十个侄子。这其中最小的李承度当时还只是个襁褓婴儿却依旧难逃李世民的魔掌。

李渊对自己充满了悔恨,也对李世民的残忍心狠十分震怒。万念俱灰的李渊怒视李世民撂下14个字:“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很容易理解,李渊的意思是,今天你杀我的子孙,他日你的子孙也会重蹈覆辙,自相残杀。对于父亲的警告,李世民不屑一顾,而且暗自嘲笑。殊不知,等待他的将是字字应验、历史重演。

03

天道轮回,历史重现

有道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李世民对于李氏宗亲的残害真的是令人发指,而他也不曾善待过自己的父亲李渊,由此,李世民在日后经受后代相残的苦楚也就显得理所应当,更有些血债血偿的意味。

16年前,李世民对父亲李渊的这14字“魔咒”没有放在心上,未曾想16年后的今天却字字应验,报应不爽。

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为大儿子李承乾,四儿子李泰,九儿子李治。其中大儿子李承乾在他8岁时候,便已经被封为太子,李世民对他寄予了厚望。这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可背后却暗流涌动。

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发现自己的弟弟李泰有争夺皇位的野心,于是想要模仿自己的老爹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做法,派人前去暗杀,但没有成功。失败后的李承乾又企图逼迫李世民退位,但“逼宫”计划还未实施便走漏了消息,事情败露后,李世民最终把李承乾充军发配黔州,没过两年李承乾便去世了。

李承乾死后不久,李世民的三子李恪,五子李佑,六子,七子等先后因为谋反的罪名先后被杀害。这么算来,李世民一共14个儿子,最后活下来的也只是高宗李治和被过继出去的李福。

看着自己的骨肉相残,不知道李世民作何感想,当年父王留下的14个字,果真在自己的身上得到应证,也许此时此刻,他才能体会到当年六旬老父留下14字遗言背后深深的绝望吧。什么叫“上行下效”,此时此刻李世民的理解可能更加入木三分。

以李世民为代表的李唐家族,的确为整个中华历史作出了浓墨重彩的贡献,但不可否认,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后来的大唐盛世,都无法掩盖李氏王朝内部因皇权纷争付出的血色代价。

大唐王室的励精图治是老百姓的幸运,而血雨腥风的权力争斗同样是大唐王室的悲哀。或许,这一切都是源于李渊为李世民留下的14字遗言后,上天对于李氏王朝的无情惩罚吧,而李世民在面对自己的皇子手足相残时,或许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悔恨可也都为时已晚了。

标签: 李渊唐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诸葛亮发动北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事不得已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于228年至234年,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像一阵旋风,搅动了整个大汉王朝,风雨飘摇的东汉政权摇摇欲坠,接着,群雄并起,纷纷割据一方,人民生活随即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当时

  • 年羹尧与和珅都是权臣 巅峰时期的两人孰轻孰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和珅,年羹尧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年羹尧和和珅,巅峰时期谁的权利更大?,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年羹尧和珅都是清代有名的权臣。他们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最终都难以善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只是皇家的奴才罢了。狡兔死,走狗烹,皇帝用你时,百般宠爱,一旦失宠,又或者新皇登基,留给他们的

  • 赵云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云,刘备

    还不知道:赵云为何没被刘备重用?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一件就是赵云曾经拒绝刘备,当年刘备和赵云初次见面,刘备三兄弟的名气已经威慑了公孙瓒手下很多将领,甚至连田楷、田豫这些人都想投奔刘备。而刘备特意给赵云抛出招揽之意但却被赵云当场拒绝,这种情况对刘备来说非

  •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清朝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看过清廷剧《康熙王朝》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康熙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可能你会觉得这是狗血剧情,是编剧老师随意杜撰的。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的确

  • 秦二世在位三年就灭亡 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秦二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二世仅仅在位三年,秦朝进覆灭,这到底是谁之过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把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政策看成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现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成年人,那么秦朝只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你能指望一个婴儿有多少正确的做法吗?犯错才是

  •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于禁,三国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救援曹仁,结果遇上秋连绵雨,汉水暴涨,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本人被关羽生擒,被迫投降,关羽没有杀于禁,而庞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败亡后,

  • 妺喜为什么被称为红颜祸水?她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妺喜,夏朝

    妺(mò)喜,嬉(喜)姓,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夏桀的王后妹喜,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历史上的记载也是非常少的,可当你听到这样的标签,“红颜祸水第一人”,“中国历史记载亡国王后第一人”,“千古

  • 于谦作为明朝的功臣 夺门之变时于谦为何没有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于谦,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于谦不是忠臣吗?他为什么不去阻止“夺门之变”?,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夺门之变时,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不管筹划政变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是从哪里出发,政变这个事件,是从打开南宫之门、迎出朱祁镇开始的。南宫位于现在北京东城区普渡寺位于南池子大街,

  •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翦,秦国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对功臣有多忌惮,看看汉朝皇帝刘邦就知道了。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收拢了一众能人异士,并且为了笼络住这些人的人心而许给了他们不少好处

  • 于谦和岳飞相比 于谦的贡献真的比岳飞还要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于谦,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为什么说于谦的贡献要远大于岳飞,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岳飞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为南宋四大将,并位列首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