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63 更新时间:2024/2/1 20:38:31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对功臣有多忌惮,看看汉朝皇帝刘邦就知道了。

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收拢了一众能人异士,并且为了笼络住这些人的人心而许给了他们不少好处。

可是,在汉朝建立、刘邦成为了开国皇帝之后,这些人便从依仗变成了威胁。

刘邦生怕他们功高震主,便想了许多理由,将这些人废的废,杀的杀。

当有人看到功臣们大多是这个下场的时候,不免会去思考,既然如此真的还会有人愿意辅佐君主征战天下吗?

答案是有的,就比如说人尽皆知的“暴君”秦始皇嬴政

他就曾表示过“若是有功之臣都不能全身而退的话,那他又有什么颜面立于天下呢?”

所以,在将军王翦自知功高震主,想要赶紧告老还乡保命的时候,嬴政亲口承诺自己不会杀他。

那么,王翦究竟有着怎样的功劳,才让他担心自己会功高震主,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

01 王翦其人

王翦虽然出身贫困,却很受重视。

为了满足他年少时的好奇心,家人们常常会给他制作一些简略却稀罕的武器,让他拿在手里玩耍。

王翦对这些兵器十分喜欢,所以常常会将他们翻来覆去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又渐渐地对兵法产生了兴趣。

通过熟读兵书,将这些兵器运用了起来。

生逢乱世,每个好儿郎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王翦自然也不例外。

他时常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书中所描述的大将军一样,用着自己早已烂熟于心的兵法,杀敌于阵下。

事实证明,他的努力带来了回报。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秦始皇得知了他在兵法和兵器上的造诣。

于是特意将他请到了自己的麾下,让王翦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跟随大军征战四方。

王翦的确不负嬴政的期待,他不仅在阵前实力非凡,打赢了无数胜仗。

更是能够在朝堂上的政权争夺中为嬴政出谋划策,帮嬴政铲除了吕不韦等人的势力,让嬴政彻底摆脱了束缚,成为了大权在握的君主。

当实权回到了嬴政手中之后,他终于有了征战六国的机会,于是王翦继续为其统一大业鞠躬尽瘁,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王翦的存在,嬴政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打下六国,或者说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打下来。

就拿王翦攻打赵国来说,若不是王翦想出了离间计,那么他不会如此顺利的攻下赵国的领土,赵国也不会这么快就走向了灭亡。

02 自知功高震主而告老还乡

王翦为秦朝所做的贡献,嬴政都看在眼里,心里也非常清楚。

倘若不是因为王翦这些年的尽心辅佐,自己未必能够成就如此大业,甚至未必能够成就大业。

所以,他对王翦一直十分敬重,始终将他当作自己的心腹大臣那样对待。

换作一般人若是能得到皇帝如此信任,相比早已乐开了花,但王翦却从来没有因此而自得过。

恰恰相反,他从来都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甚至还会因此而忧心。

王翦心中清楚,历朝历代没有哪一个皇帝是不多疑、不猜忌的。

秦始皇本来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皇帝,眼看着自己的功劳越来越大,已经有了“功高震主”的势头。

倘若哪一天自己在不经意间做错了事,那么一定会招来秦始皇的忌惮。

到时候皇帝的信任不再,他便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只要秦始皇一声令下,他便再无活着的可能。

现如今,眼看着天下大势已定,已经没有需要自己去提马上阵的战争了,更何况在统一六国之战结束后,自己早已年事已高,又一身伤病,就算是有战争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与其让自己在朝堂这一举步维艰的地方看着所有人勾心斗角,倒不如辞官回家,在乡下安度晚年。

这样想着,王翦最终做下了一个决定,那便是向秦始皇主动提出自己想要解甲归田,希望秦始皇能够答应让他告老还乡。

03 秦始皇承诺不会杀王翦

为了让秦始皇相信自己绝无其他的心思,王翦还想了一个办法,那便是向秦始皇恳求田地和金银等赏赐,以求在回乡之后既不用担心吃穿,又有田可以种。

王翦之所以这样说,便是向秦始皇表明自己的真心,告诉他自己对朝堂之事真的不再关心,一心只想回家颐养天年。

可惜,秦始皇又不是个好糊弄的皇帝。

他只是稍微一琢磨便明白了王翦的心思,知道他这是在变着法地让自己对他打消怀疑的念头。

其实,秦始皇对王翦并没有任何不满意之处,更没有生出因为猜忌而想要处置他的念头。

所以在王翦提出要告老还乡之时,秦始皇的第一反应就是挽留。

而此时既然已经知道了王翦是怎么想的,那么秦始皇自然也就有了应对之策。

于是在王翦再一次提出想要告老还乡的时候,秦始皇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杀他,现在不会,日后更是不会,不要再想着告老还乡了,只要在朝中安心待着便是。

秦始皇亲口做出了这样的承诺,王翦的心中自然也就不再有那么多的顾虑。

他看秦始皇的确是真心想要将他留在朝中,又亲口答应不会杀他,也就不再担心自己会遇到“飞鸟尽,良弓藏”这样的事情,安心地继续留在朝中了。

事实证明,王翦在这件事上都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倘若不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担心自己会功高震主,他就不会主动提出要告老还乡,让嬴政彻底打消了对他的猜忌,也让他自己收获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标签: 王翦秦国

更多文章

  • 于谦和岳飞相比 于谦的贡献真的比岳飞还要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于谦,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为什么说于谦的贡献要远大于岳飞,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岳飞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为南宋四大将,并位列首位。怒

  •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高炽

    朱高炽为什么能名垂青史?明明他在位都还不足一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24年9月7日,实习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朱高炽终于转正,成为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然而前面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的工作,早已压垮了朱高炽的身体,这导致他在公元1425年

  •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伯温,明朝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

  •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灭亡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

  •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瞻基,明朝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

  •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

  • 历史上项羽的一生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人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时势造英雄。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伴随着朝代的岁月更迭,很多英雄人物陆续粉墨登场。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非常特殊的地位。不过,由于秦始皇的残暴

  • 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千军万马避白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朝梁,陈庆之

    正所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陈庆之,那么这位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南朝梁名将,主要战绩为征战涡阳,北伐北魏。陈庆之自幼为梁武帝萧衍的随从,初时仕途不顺,任了20多年六品官。

  • 法国勃艮第公爵约翰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约翰,法国

    约翰,勃艮第公爵,生于第戎。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419年9月10日,法国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堂侄法兰西王太子路易七世在蒙特罗福约讷进行谈判。突然路易七世身边的一名侍卫冲出,将无畏的约翰刺杀。无畏的约翰做了什么,为何路易七世身边的刺客要将其刺杀呢一,出身贵族1371年5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