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王曾

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王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10 更新时间:2024/1/20 17:19:17

王曾(978年—1038年12月21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时名相。

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宝元元年(1038年)卒于郓州,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

历史如何评价王曾

总评

王曾端厚持重,眉目如画。在朝为官,进退有礼,平时寡言少笑。范仲淹对王曾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您德高望重,惟缺这一点。”王曾答道:“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范仲淹叹服,时人称他为贤相。

历代评价

宋祁:斤斤令君,朅来山东。利见国光,参偶时龙。既奋厥庸,遂为宗工。订平津之封兮,上初纂嗣,毋违参治,揭日当天,实相以济,谗唇不摇,王室无惎,赖陈平之智兮,五藩于宜,既仁且贤,邦民宜之,厥猷茂焉,乃建将牙,乃示台躔,翳吉甫之宪兮,郑圃联圻,泉涂扉,刻章美檟,终天此依,九京千载,飡仰馀徽,惟随武之归兮。

富弼:公天性过人,辅以学,所作必精诣极挚,凡居官,率以仁闻,平生亡分毫失,谨厚庄重,虽家居莫见其惰容,衷实自任,不妄与人语,至于亲识书问,亦不必昫昫欵密而情好。...居大位,不植私恩,孜孜推进人物,终身使勿知,或有谢者,必正容拒去,惟不引用亲属,有出上意者,亦奏嫌报罢。...上尝亲署“忠亮忠厚”四大字独赐公,用是益自感奋,勤劳王家,知无不为,人望素重,比外迁,天下惜其去,再用,乃大喜,及是终也,皆失声闾巷相吊,非徳至厚者,孰与焉。...公雅善属文,深茂典懿。...又喜笔札琴阮,皆极其妙。

王珪:忠允清亮,履德经哲,致位上宰,燮和大政。干兴之初,辅翊两宫,仗正持重,中外以安。所谓以道事君,无愧前哲。

司马光:昔章献明肃有保佑先帝之功,特以亲用外戚小人,负谤海内。今摄政之际,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纯如张知白,刚正如鲁宗道,质直如薛奎者,当信用之;猥鄙如马季良,谗谄如罗崇勋者,当疏远之,则天下服。

胡安国:李文靖(李沆)淡然无欲,王沂公俨然不动,资禀既如此,又济之以学,故是八九分地位人也。

王称:章献拥幼君制天下,时大臣怙权,乘之以逞,曾毅然奋忠,临大节而不可夺,卒使帝室尊荣,祸乱不作,可谓社稷之臣矣,夫贤者以身为天下用,而安危系焉,曾佩安危之寄,功烈光明,何愧于古,宜仁宗之旌异云。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凖。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叶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绮在仁宗、英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

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朱子语类》:本朝如王沂公,人品甚高。

吕中:①

盖自李文靖(李沆)、王文正(王旦)当国,抑浮华而尚质实,奖恬退而黜奔竞,是以同列有向敏中之清谨,政府有王曾之重厚,台谏有鲁宗道之质直,相与养成浑厚朴实之风,以为天圣、景祐不尽之用。虽缙绅之议论,台谏之风采,道学之术,科举之文,非若庆历以来炳炳可观,而纪纲法度皆整然不紊,兵不骄,财不匮,官不冗,士不浮,虽庆历之盛,亦有所不及也。

②当时亦危疑之冲,钱惟演用事于中,丁谓擅权于外,而冯拯、曹利用亦相与为党。所幸君子之朋,党植犹多也。寇准、李迪之徒虽争之不胜,而所恃以砥柱其中者,犹有人焉。卒之窜丁谓而相仁祖太平之治者,王曾也。[14]

③在真宗之初则有吕端,在仁宗之初则有王曾,其皆安国家、定社稷之名臣欤。

脱脱: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四人风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

张璁:有正色立朝,如宋之王曾。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如韩琦者乎?

李廷机:王曾中三元,持身愈清谨。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李昉)、司马温公(司马光)之相业,寇莱公(寇准)、赵忠定(赵汝愚)之应变,韩魏公(韩琦)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程颐)、朱晦庵(朱熹)之真儒,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之文章,洪忠宣(洪皓)、文信国(文天祥)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王夫之:①王曾,宋之君子也。②王曾执政,系天下之望者不轻,曾无定命之谟,倡众正以立纲纪,仍假手乞灵于帘内,以窜谓而求快于须臾;刘后又已制国之命,而威伸中外,曾且无如之何。然则终始十年,成三世垂帘之陋,激君子小人相攻不下之势,非曾尸其咎而谁委哉?…攻击有名、而乱靡有定之祸,自此始矣。用是术者,自王曾之逐丁谓倡之。

③至若王曾等者,非名节之不矜也,非勤劳之不夙也,以术闲道,以气矜刚;而仁宗当受谏之美名,慕恤下之仁闻,欣然举国以无择于听。迨及季年,天章开,条陈进,唯日不给,以取纲维而移易之;吏无恒守,士无恒学,民无恒遵,兵无恒调。所赖有进言者,无坚僻之心,而持之不固;不然,其为害于天下,岂待熙、丰哉?知治道者,不能不为仁宗惜矣。

纪昀等:曾熟习掌故。

《历代群英歌》:王曾立朝正色,夷简忘身忧国。

蔡东藩:刘太后垂帘听政,多出丁谓、雷允恭之力,故丁、雷二人,得以重用,微王曾之正色立朝,恐萧墙之祸,亦所难免。或谓宋室无垂帘故事,曾何不据理力争,为探本澄源之计,乃仅龂龂于一权字,究属何补。至若准之再贬,又以居停之嫌,不复与辩,毋亦所谓患得患失者欤?不知此王沂公之通变达权,而有以徐图挽救者也。假使操切从事,势且遭黜,徒市直名,何裨国事?试观丁谓之终窜穷崖,雷允恭之卒归赐死,乃知沂分之才识,非常人所可几矣。贼臣已去,而吕、鲁等连类同升,鱼头参政,才得成名,而刘太后亦有从谏如流之美,史家或归美鲁直,实则皆沂公之功,有以致之。

标签: 王曾宰相北宋

更多文章

  • 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的故事 王曾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曾,宰相,北宋

    王曾(978年—1038年12月21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

  • 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是怎么死的 王曾的后世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曾,宰相,北宋

    王曾(978年—1038年12月21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

  • 亚瑟王曾征服亚特兰蒂斯 失落大陆去向成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是传说中的神秘文明,有传闻说这种文明栖身水中,与世隔绝。人们无法找到这个神秘的国家,但是有一个人或许找到过,那就是亚瑟王。亚瑟王的一生十分传奇,他以私生子的身份继承王位,这位金发碧眼的少年,容貌俊俏干净,可以让任何女人心醉,同时他也是大不列颠王国最为强大的王。网络配图亚瑟王十分有野心,就像

  • 郑和智擒“海贼王”对方曾劫掠船只超万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和

    在明朝洪武年间,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海盗陈祖义,让明太祖朱元璋伤透了脑筋,开出了50万两白银天价悬赏金。捉拿无果后,到了永乐皇帝朱棣,悬赏金竟然达到750万两(当时明朝政府每年的收入也仅仅1100万两)。网络配图话说陈祖义这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海盗,其手下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活动地点从我

  • 王曾: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又绵里藏针很会用计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曾,北宋

    大家好,说起王曾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他是北宋中期的一代名相,曾经连中三元,为人刚正不阿,端正持重,而且他还是妥妥的大帅哥一枚,眉眼就像是画上去的,他在朝为官时,进退有礼,平日里不苟言笑,没人敢因为私事来找他。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又绵里藏针很会用计谋,所以他在宦海沉浮几十年,最终还能善终,他就

  • 西晋名将王浚参与八王之乱,真的曾淹死八千妇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浚,西晋

    对西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在很多人幻想穿越,一会穿越到秦朝、一会穿越到汉朝、一会穿越到唐朝、又一会穿越到明朝,不是成为王爷、就是贵妃。反正穿越回去的人不愁吃喝不愁钱财,生活乐的悠闲逍遥。这一些穿越爱好者恐怕最不喜欢穿越过去的一个朝代就是两晋南北朝时代,因

  • 赵匡胤曾被王彦超扫地出门,称帝后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宋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赵匡胤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军人世家,自高祖赵朓时便在唐朝为官,其后历经五代,赵匡胤的先辈们都世代为将官。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是一个中等武将,在哪个改朝换代如家常便饭的年代,赵家也面临着家道中落的困局。赵匡胤少年困顿,公元947年

  • 北宋宰相张知白生平简介 张知白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知白,宰相,北宋

    张知白(?-1028年),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

  • 北宋吕夷简的政治贡献 吕夷简的为政举措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宰相,北宋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祖籍莱州(今属山东),后移家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北宋著名政治家,司空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咸平三年(1000年),吕夷简登进士第,初补绛州军事推官。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职参知政

  • 北宋吕夷简的后世地位 吕夷简的墓地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宰相,北宋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祖籍莱州(今属山东),后移家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北宋著名政治家,司空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咸平三年(1000年),吕夷简登进士第,初补绛州军事推官。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职参知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