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端:北宋时期的大臣,死后被追赠司空、谥正惠

吕端:北宋时期的大臣,死后被追赠司空、谥正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2 更新时间:2024/1/17 10:57:56

吕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府、蔡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入宋后,曾任太常丞、浚仪知县、定州同判、成都知府、开封府判官、蔡州知州、开封知县、户部郎中、大理少卿、右谏议大夫等职。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拜为参知政事。是年底,左谏议大夫寇准也被拜为参知政事。

咸平元年(998年)夏,吕端身体有病,请求辞去官职,宋真宗不允,却免去了他进殿朝见的礼节。真宗亲自到家中探望。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病卒,年66岁,赠司空、谥正惠。

在距今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宋太宗、真宗皇帝当朝的年代里,为臣两代的吕端,从一名州县地方官吏,逐步升至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和宰相。

吕端这个人仪表俊秀,处事宽厚忠恕,善交朋友,讲义气,轻钱财,好布施。吕端处事理政才华出众,逐渐为宋太宗所喜爱和重用。早在吕蒙正为相之时,太宗就有重用吕端的想法。在太宗与别人商量,打算任用吕端为相对,有人反对重用吕端,其理由是吕端这个人“糊涂”。

太宗根据自己多年体察,立即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实这个时候已坚定了任用吕端为相的决心。

太宗还作过一首钓鱼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欲铒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部钓鱼人。”这诗中的意思是说,对于任用吕端当宰相的事,已无可争议,宰相这个职位非吕端莫属。过后数日,太宗就让吕蒙正改任参知政事,让吕端当了宰相。

吕端任宰相后,办事持重稳当,公道而廉洁,深得朝中朝外各方面的好评。使太宗听到的奏章多是褒奖之辞,对吕端的印象当然就更好了。

吕端当宰相那一年是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是由参知政事的官位上改任宰相的,可当时吕端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太宗曾后悔自己对吕端重用太晚了。

即使这样,太宗也曾有过顾虑,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对寇准的使用,恐有吕端官居相位以后在寇准之上,使寇准心中不平,就采取了一个临时过渡的办法,作为权宜之计。

太宗让时任参知政事的寇准与宰相吕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也就是说,让吕端和寇准隔日轮流执掌相府大计,他俩平起平坐,太宗则从旁加以观察。

当时送到朝中的奏折很多,而朝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是众说纷纭,没有个统一的决断性的意见,“惟端罕所建明。”经过一段观察之后,宫内付出太宗的亲手戒谕:“自今中公事必经吕端详的,乃得闻奏。”

这一道谕旨,无疑是太宗对吕端的更大信任和重用。吕端感到事已至此,再谦让也就不妥当了,于是他未加推辞欣然从命,履行公事。

实际上这时吕端才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当朝宰相。以致数年后吕端的名声远扬,而且传至后代,被称为一代名相。

标签: 吕端北宋

更多文章

  • 北宋初年著名宰相,揭秘吕端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北宋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吕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唐中晚期开始,一批批宦官粉末登场,皇权常常变得一文不值,朝政被宦官们搞得混乱不堪,到了五代,武将将宦官杀掉,割据称王,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直到雄主赵匡胤的出现,才终结了这一切,将国家带回正轨。赵匡胤是伟大的,他

  • 揭秘:为何说没有吕端赵恒可能就当不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吕端,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成了之后的一句至理名言。赵光义临危之际欲将皇位传给赵恒,当时掌权的太监王继恩与李太后想拥立原来的皇太子赵元佐,王继恩在赵光义即位时就立有“大功”,如今又是皇位交接之际,如果拥立成功又是一件大功,又可以

  • 北宋大臣向敏中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向敏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向敏中,宰相,北宋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父向瑀,曾任后汉符离令。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拜同平章事。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客人,门庭寂静无声,真宗因而称赞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1002年)

  • 北宋大臣向敏中的故事 向敏中的奇闻异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向敏中,宰相,北宋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父向瑀,曾任后汉符离令。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拜同平章事。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客人,门庭寂静无声,真宗因而称赞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1002年)

  • 向敏中:北宋时期公认清官,包拯都崇拜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向敏中,北宋

    你们知道向敏中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说起宋朝的清官,我们肯定都会想起包青天,没办法,此人实在太有名了,以至于忽略了其他清官。实际上,北宋清官很多,不止包青天,下面这位也是,他就是向敏中。向敏中可以说是北宋公认的廉政模范,公认的清官,连包青天和海瑞都崇拜,是其崇敬的偶像。向敏中出

  • 为啥功冠群臣的寇凖会遭贬谪,最终客死雷州?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钦若

    澶渊之盟固然值得称道,在这次战争中,宋军也给辽军以有力的反击,使辽朝统治者认识到宋军和中原地区的人民是不可轻侮的。从此以后,契丹就不敢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干戈宁息,贸易繁荣,人民生活安定。从积极抗敌到澶渊之盟,寇凖功冠朝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但是有功之臣却由此招来不测之祸。寇凖对北

  • 宋宰相王旦为官清白 为防子孙争财不买房置产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官员,王旦,

    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可以说他终其一生都为真宗皇帝所敬重。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做官清白,不慕财富。据司马光记载,王旦居相位时,有人于街衢售卖玉带。王旦儿子认为玉带精致,就拿给王旦看,并试图购买。王旦看后,让其子系玉带于腰间,并问道:“系在身上还看得见漂亮吗?”儿子说:“系在身上,自己怎么能看得

  • 北宋名相王旦大度量 以直报怨其政敌从不党同伐异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名臣,王旦,

    北宋名相王旦是个很正直也很有度量的人。宋真宗的时候,有一年北方发生蝗灾,宋真宗为之忧愁。有一天上朝,有位大臣用袖子装了几只死蝗虫,上呈给皇帝和同僚们看,说:蝗虫其实已经死了,不用担心。大臣们都纷纷表示祝贺,只有王旦不表态。结果过了几天,大家正在朝堂上议事,蝗虫纷纷飞临,“飞蝗蔽天”,宋真宗由此对王旦

  • 北宋名相王旦生平简介 北宋名相王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旦,宰相,北宋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渊之战时,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疾,驰还权留守事。景德三年(100

  • 北宋名相王旦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北宋王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旦,宰相,北宋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渊之战时,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疾,驰还权留守事。景德三年(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