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辙简介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辈份

苏辙简介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辈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61 更新时间:2024/2/17 6:08:33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辈份

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的三苏。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爸爸,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苏轼是哥哥,苏辙是弟弟,两人相差4岁。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辙简介

首先,苏辙的读音是sū zhé。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历任陈州教授、南京判官等职。

宋哲宗即位后,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起用李清臣为中书舍人,苏辙上书谏,因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徽宗即位,蔡京当国,苏辙又被降职,居许州,于是致仕,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政和二年(1112)卒,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南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不少,但逊色于苏轼不少。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

标签: 苏辙宰相北宋

更多文章

  •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为三苏 苏轼是什么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辙,宰相,北宋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之为“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不仅是“三苏”,这三位还都是“唐宋八大家”,在八个人里就占了三位,可见苏洵、苏轼、苏辙的有多么的厉害。都是姓“苏”那么这三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还是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呢?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三苏”就

  • 苏洵《六国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洵,六国论

    六国论朝代:宋代作者:苏洵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

  • 曹操为何终其一生都不称帝?苏洵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读过《三国》的人大抵都觉得曹操是一个不太正派的人物,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说,这明显就是欺君犯上之罪,因此在诸多的戏剧作品里,也都赋予了曹操“白脸奸臣”的形象,但是纵观曹操的一生,说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似乎并不恰当。曹操抓到了汉献帝刘协,完全有机会将他废掉称帝,但是他却拿来“令诸侯”,直到曹操死去,也

  • 三苏之一的苏洵是啥时候考上进士做官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洵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是著名的文坛巨匠,文章别具一格,笔风独特,深受人们的喜欢。那么苏洵有没有中进士呢?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呢?其实,苏洵并没有考中过进士,虽然他参加了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还有他的二哥苏涣都中了进士。所以,虽然苏洵的文章享誉千古

  •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父亲苏洵竟然也开始发奋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轼,苏洵

    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父亲,苏洵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苏洵简介。苏洵的文章很有批判色彩,让人读起来感觉有一种一针见血的味道。苏洵小时候并没有认真读书,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才认真读书。苏洵的父亲是四川的一名官员,苏家算是一个诗书礼仪之家,苏洵虽然生在诗书礼仪之家,但是

  • 这个霸气草根宰相就是寇准 奠定了大宋百年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寇准

    北宋的历史,在后世史家的评语中,还有一个通用的正面评价:北宋多名相。细看整个北宋的政治变迁,这句评语的确丝毫不过分:比起汉唐晚期奸臣扎堆的情景,北宋的相爷,虽然也有一些良莠不齐的人物,但除了晚期极品的宋徽宗年代,绝大多数时期,最坏的角色也造不成大害,破坏力十分有限。至于曹操王莽之流的逆天狠角色,放在

  • 揭秘: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为什么渐渐疏远寇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代,澶渊之盟,寇准,契丹,宋真宗

    1004年,辽圣宗奉了萧太后大举攻打中国,深入内地。搅得人心惶骇,都想避乱。宋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但是群臣给到的对策中除了逃只金陵,就是躲避到成都。当轮到宰相寇准发言时,寇准道:臣要把献策避地的人先杀了,把他的血衅了鼓,然后北伐!陛下若能御驾亲征,契丹自然会得逃走。否则亦可想出一点奇谋,把他们挡

  • 揭秘晚节不保的大宋名相寇准:且向樽前听艳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寇准

    “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这首包含情色的颓废诗,如今很少有人能想到它的作者竟是寇准。寇准,字平仲,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高中进士,淳化三年,即公元992年,晋升参加政事,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出任宰相。寇准写诗也写词,诗词的风格都很婉媚,没

  • 北宋名臣寇准:为何君子小人都不喜欢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寇准

    丁谓之所以能登上佞臣榜,仅仅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寇准寇大人;而其间的因缘际会,仅仅因为一件小事,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溜须”事件。网络配图关于溜须事件,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天禧三年(1019年),三起三落之后的寇准再度出山,取代王钦若成为宰相。也就在与寇准拜相的同一天,丁谓也再次升官进入中书

  • 揭秘: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为什么渐渐疏远寇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澶渊之盟

    1004年,辽圣宗奉了萧太后大举攻打中国,深入内地。搅得人心惶骇,都想避乱。宋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但是群臣给到的对策中除了逃只金陵,就是躲避到成都。当轮到宰相寇准发言时,寇准道:臣要把献策避地的人先杀了,把他的血衅了鼓,然后北伐!陛下若能御驾亲征,契丹自然会得逃走。否则亦可想出一点奇谋,把他们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