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和苏轼关系到底怎么样?乌台诗案王安石为什么要帮苏轼求情?

王安石和苏轼关系到底怎么样?乌台诗案王安石为什么要帮苏轼求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93 更新时间:2023/12/7 4:46:01

王安石和苏轼关系到底怎么样?乌台诗案王安石为什么要帮苏轼求情?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王安石与苏轼两个人,在政局上面一直都是政敌,王安石坚持自己的变法,而苏轼是站在反对变法的一方的,所以两人很明显是政敌。然而,当乌台诗案爆发之后,苏轼的结局是非常惨的,为什么这时候,作为政敌的王安石却出面为苏轼求情?政敌难道不是巴不得对方早一点被踩在脚下吗,王安石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

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一对“政敌”,王安石出于政治需要贬谪过苏东坡,也出于道义责任援救过苏东坡。苏东坡从生命的谷底黄州屹立成伟大文学家后,到南京拜访早已“裸退”的宰相王安石。伟人相会,飘逸潇洒,友谊超迈,人品风流,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节点。

宋神宗登基,四十八岁的王安石才等来机会

通过在基层充分历练和积累后,王安石三十六岁从地方回到朝廷,担任掌管全国财政和漕运的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正式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改革纲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也称“万言书”。王安石吸取范仲淹以“吏治改革”为切入口的教训,换成以“经济改革”为切入口。

此时北宋立国已近百年,国势陷入“积贫积弱”困局。宋仁宗在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时就已看到改革的迫切性。然而,等到王安石提出政治改革纲领时,与“庆历新政”失败已经相去十七年,宋仁宗已是老迈年高,心灰意冷,当年追随范仲淹的韩琦富弼,此时虽然都是宰相,但也早已失去了改革的锐气:他们这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对王安石的政治改革纲领采取了“留中不发”的冷处理。

王安石只有等待机会。直到二十岁的宋神宗登基,四十八岁的王安石才等来机会。宋神宗还在颍邸的时候,就已经是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粉丝。宋神宗继位后马上就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并以“越次入对”的殊礼,邀请王安石到汴京共商国是,最后以“师臣”礼遇入阁拜相,推出了震古铄今的“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是政治上永远的反对派,“满肚子不合时宜”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中国的发展将提前进入快车道。他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才,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和“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的经济思想,已经接近现代经济学原理,然而,历史的悲剧在于,当时几乎所有上层士大夫都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变法派领袖王安石与反对派领袖司马光都是意志坚定、毫不妥协的政治家,仅从《答司马谏议书》我们也可以看到,王安石与司马光是如何地针锋相对。

林语堂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到位:苏东坡是政治上永远的反对派。用苏东坡的“红颜知己”王朝云的话来说,他是“满肚子不合时宜”。钱穆先生就指出过这一点:苏东坡的建设性意见几无可取,但他的批判性语言却才华横溢,非常富有感染力。

宋神宗的改革决心都几为苏轼的笔头所动摇。然而,此时王安石仍能忍耐苏轼。支持改革的御史谢景温曾风闻举报苏轼葬父途中贩运国家专营商品,按照人治社会的潜规则,王安石想趁此拿下反对派急先锋也在政治情理中,司马光也对王安石搞过几次“政治小动作”,然而在查无实据之后,王安石却没有动苏轼一根汗毛。直到苏轼做主考官,出题影射王安石利用宋神宗的信任独断朝纲,越过了政治争论,属于离间君臣的“政治阴招”了,王安石才下决心把这面反变法旗帜罢出朝廷。

王安石归隐钟山,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救苏轼

到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前后八年两度为相,他以其政治家的智慧和毅力,挺立在朝廷惊涛骇浪的风口浪尖,顽强推行自己富国强兵的宏伟改革,直到耗尽最后一滴心血,才急流勇退,归隐钟山。

就在王安石辞相归隐的第四年,也就是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这位永远的政治反对派又在《湖州谢上表》中给自己找来政治麻烦。苏轼在自己的诗文中对朝廷政治一直不断评论。他在杭州当通判时,后来被李约瑟誉为中国最伟大科学家的沈括,作为钦差大臣到杭州检查农田水利建设,就曾在“与轼论旧”中抄走许多苏轼诗文,回朝后又把他认为有“政治问题”的诗文笺注呈报宋神宗。

这次在《湖州谢上表》中,苏轼又习惯性地发了几句牢骚:“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这里的“新进”和“生事”两词是有明确政治背景的: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曾给王安石写过三封信,指责王安石变法是“生事”;苏东坡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又把朝廷提拔的年轻变法官员称为“新进”。此时苏轼已继欧阳修成为文坛领袖,他的《湖州谢上表》按惯例在朝廷邸报上发表后,那些正在朝廷上“生事”的“新进”们顿时成为天下士大夫的笑柄。

于是,李定、舒亶、何正臣等变法派“新进”官员轮番上表弹劾苏轼,给他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等政治帽子。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宋神宗不得不派人把苏轼从湖州抓进御史台监狱。因汉代御史台官署内曾遍植柏树,树上常有数百只乌鸦筑巢,所以后人便把御史台称为“乌台”,苏轼此案也因之被称为“乌台诗案”。李定等“新进”还鼓动和挟持时任宰相王珪,全力以赴地想置苏轼于死地。

在整个“乌台诗案”过程中,苏轼所属反对派政治大佬司马光等人都鸦雀无声。据史料记载,只有三人挺身而出救苏轼,一位是其弟苏辙,愿把自己的官职捐出来为兄赎罪,另外两位却都是苏轼的政敌:一位是他一生的“冤家朋友”章惇,另一位便是王安石。王安石非常反感这种“因言获罪”的政治斗争手法。苏轼虽然恃才自傲,但操守严明,光明磊落,是个君子。“岂有盛世杀才士乎?”据史料和宋人笔记记载,“乌台诗案,上以公疏入方决”。于是,宋神宗按照政治形势和惯例,把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相逢一笑泯恩仇

“黄州四年”后,苏东坡来到江宁。王安石穿一身与钟山农民没有多大区别的衣服,骑着一头毛驴到江边迎接苏东坡。来不及冠带的苏东坡慌忙出船长揖而礼:“轼敢以野服拜见大丞相!”王安石则拱手而笑:“礼岂是为我辈设?!”

这一对原来的“政敌”旋即超越政治藩篱,还原成潇洒飘逸、风流千古的“唐宋八大家”——我们民族的精神姿态与风流人品,就这样体现在两位优秀才子身上。

王安石和苏东坡在钟山游山玩水、谈诗论佛将近一月。

他们都出入自如,进退美丽,其精神姿态与风流人品,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辉煌高度——两位伟人在钟山相处的日子,应该说代表了西哲海德格尔所向往的那种“诗意的栖居”。

标签: 宋朝王安石苏轼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是怎么引发的?为什么会跟王安石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王安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靖康之耻”是怎么引发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得到,靖康之耻会与王安石有什么关系。靖康之耻可以说是北宋王朝,甚至是汉人历史上极其耻辱的一件事情,其他朝代再也没有像这样的情况,居然连皇室全都成了俘虏,如果这样一件事情要与王安石有什么关系的话,

  • 王安石把儿媳另嫁给别人,儿子知道后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安石,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安石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安石是宋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宝藏级人才,不仅有治国经世之能,一心为民秉持初心,而且在诗词歌赋上有绝世造诣,风采雅韵高深奇丽。更为关键的是,王安石拥有贤良方正的高贵品格。他虽然与苏轼因政见不合而交恶,但当苏轼陷入人生绝境之时,却是王

  • 王安石是个怎么样的人?一生过得“讲究”亦“不讲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王安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王安石是个怎么样的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不仅在文学上造诣很高,更是力主北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曾在江苏任职,任扬州签判;熙宁年间,拜相后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

  • 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背后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安石,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年富力强的王安石,曾任地方官多年,通晓国政民情,独享天下大名三十余载。他为人质朴节俭,学术造诣颇深,无不良嗜好,不在乎自身荣誉进退,端的是众望所归。而宋神宗也是一位朝气蓬勃、志存高远的皇帝,二人志同道合,一起展开了熙宁

  • 王安石是谁?历史上是怎么评价王安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评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的人物评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顶层设计可以大幅度改变的就是开国皇帝时期。而后体系一旦形成,久了自然生出一个利益集团,成为社会变革的阻力。王安石变法,旧党之中有老成持重者亦有国之蛀虫者,新党之中有锐意改革者亦有政治投机者。王

  • 王安石为什么变法会失败?变法失败有哪七大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变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七大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新法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1、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

  •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雱,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王雱何许人也?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知道他爹王安石的人肯定很多。据记载,王雱从小就聪明异常,读书过目不忘。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洋洋万言的长文章,之后又考取进士,当上了旌德尉。这些是不是做宰相的父亲在运作,不太清楚,但王雱二十来岁就

  • 什么是宋越熙宁战争?宋神宗与王安石时代的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越熙宁战争,宋朝

    什么是宋越熙宁战争?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宋越熙宁战争是指1075年(越南太宁四年,北宋熙宁八年)11月至1076年(越南太宁五年、北宋熙宁九年)12月之间,越南李朝对中国北宋广南西路的入侵和北宋对越南李朝的反击战争。宋朝在神宗熙宁年间对越南李朝采强硬态度,

  • 王安石为了变法得罪了多少人?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安石,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王安石的文章。众所周知,由于北宋前期文官制度冗杂,国家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但办事效率却十分低下。一个空前的王朝也因此而蒙上了尘埃遮挡了些许光泽。国家迫切需要改革,北宋到了中期,一心想有作为的热血皇上宋神宗,遇上了渴望大刀阔斧改革的臣子王安石,那便是北宋那场无人

  •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安石,宋朝

    王安石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不知道大家对北宋的了解有多少?小编只知道北宋当时的第一任皇帝是赵匡胤,即宋太祖,成语黄袍加身说的就是他。他上任以后还做了一件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事情,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他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便导演了这么一出,小编认为他的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