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57 更新时间:2024/1/16 15:25:44

王安石是谁,想来现代人都不陌生。受过教育的人,对其更是耳熟能详。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王安石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许多诗词以及散文都被收录在教材,或者是课外补充读物当中,以供学生们学习阅读。在历史课本上,王安石又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思想家,他与他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政治经济必学的内容之一。

网络配图

古往今来,人们认识王安石大多数是从他的文学与改革两方面来说,人们对他的认识也是褒贬不一的。自北宋当时到近代,人们对于王安石的评价贬低为主流,宋朝几位皇帝为其追封的爵位及谥号,到了后来都被废除了。甚至许多人认为,王安石及其变法甚至是导致靖康之耻的根本原因。到了现代的时候,则以褒扬为主,历史课本上对于他大多数都是赞扬之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呢?大概是在于时代的不同吧!

王安石的变法,实际上是一场以经济改革为主,兼涉政治、军事等的改革。当时北宋国库空虚,官员冗杂,每年还要向外族缴纳一定数量的岁币,这一切都要从国库中出钱。因此使得国库的负担越来越重,甚至已经涉及到了宋朝立国之本。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石提出了变法,希望通过改革,改变国家如今出现的情况。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为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大致为农民向国家借款购买秧苗,待丰收之时再行归还。均输法,则为人们缴纳赋税每年平均,不论丰年歉收之年。免役法即为,每个人都需要为国家服劳役,但是官僚富商等人要是想免除劳役,可以缴纳“免役钱”,由政府代为雇人充当。市易法,是由国家出面平衡粮食物价。方田均税法,就是对漏税耕地和田赋清查和整理。

网络配图

这几项改革,在现今看来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问题不大。就如如今一样,由国家和经济两只手来进行调节。但是在当时以农业为本的宋朝,这些思想无疑是超前的。并不发达的市场经济,不足以达到这些条款施行的目的,于是便必须加大政府的力量来强制推行。而正是因为政府的强制推行,使得改革的初衷发生了变化,王安石最初设想的不夺民一利而富国,因为各层官僚的强制剥削,变成了从农民身上争利。而这也是王安石变法,不仅遭到顽固守旧派的反对,同时也受到正直大臣质疑,以至于最后改革失败的原因。

每一个改革家,都是走在历史前列之人,先不说王安石吧变法最后的结果,只说王安石提出的这些设想,以及他敢于动摇旧制的勇气,就值得我们敬佩赞扬。

《宋史·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王安石是历史名人,古来关于他的小故事并不少,以下这个故事,讲述的便是关于王安石清廉朴素的品格故事。

网络配图

据说王安石坐宰相的时候,他媳妇的亲戚到京城拜访王安石。这个亲戚姓萧,此后便以萧公子相称。萧公子递了拜帖,王安石接见了他,最后还邀请他第二日来用饭。

第二天的时候,萧公子盛装打扮,料定了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于他。毕竟王安石一位宰相,怎么也得拿出点气派。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他与王安石相对而坐,桌上除了一壶酒,什么都没有准备好。萧公子虽然觉得有些饿,但也不会失了礼数的直接问。于是便坐等菜肴上桌,期间只喝了几杯酒。过后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

萧公子平日里骄横异常,吃食自然精细,面对如此粗糙的食物,哪儿有食欲,于是,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见了,便将萧公子吃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萧公子最后很惭愧地告辞了。

这则故事王安石作为历史名人,历史评价不管是褒是贬,自然有他值得人尊敬的地方。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功成身退:王安石少年得志之后为何主动辞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叫王益,当过员外郎,但去世得早。王益去世时,王安石19岁。王安石父亲去世后,家道也就中落了。好在王安石不仅天赋很高,而且安贫好学。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有过目便终身不忘的本事。写起文章来很快,似乎不假思索,文章既成,人们读后总是赞叹

  • 沈括与王安石关系揭秘:王安石为何骂沈括“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沈括与王安石关系

    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物理……似乎每一门都非常擅长,要是放在当今那就是一个文理通吃的学神级人物。北宋科学家沈括而且沈括还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出色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对于沈括来说,读书和旅行都是生活中必须要坚持的事情。沈括出生在浙江

  •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英年早逝是因为心理疾病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安石的儿子王雱

    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据说聪敏异常,自幼就表现的与很多人不同,聪明好学,人们见了无不称奇。王雱虽然聪明敏锐,但是也脆弱敏感,这样的性格特征最终导致了王雱的“心疾”难愈,最终导致了英年早逝,仅仅三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让其父王安石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凄苦。下面做一下王雱简介。1044年,王雱生于北宋临川县

  • 为百姓办实事的王安石为何能引起那么多人敌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人。父亲王益,进士出身,只在江南做过几任知县、知州,但所到之处,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王安石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受其影响很大。1063年,王安石以母病为由辞官回江宁守丧。仁宗死后,优柔寡断的英宗即位,屡召王安石赴京,他均以服母丧和身体有病为由拒绝。英宗很快驾崩,

  • 王安石本来考上了状元却因为写了四个字弄丢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

    经常有人说:“状元算个毛啊,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是状元,照样把那些状元爆出渣来!”说这话的人是没出息的,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其实,唐宋八大家不光在全力争状元,有一个还原本考上了状元,却因为在卷子上没大没小,被皇上一气之下给刷了下来。这个人,就是王安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晏殊把

  • 苏东坡与王安石本是政敌为何最后竟成为知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相信念过书的朋友都清楚。八大家中,王安石和苏东坡,我们也都很熟悉。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他是北宋丞相、新党领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 诗人王安石的特殊癖好:不爱卫生 不爱洗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很多怪癖,比如数学天才毕达哥拉斯,他是任何豆制品都不碰的;比如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必须要穿着衣服睡觉,比如著名诗人拜伦,他有个挺变态的爱好是收集自己的体毛。这些都是国外的一些大咖的怪癖,我国很多名人同样有很多怪癖令人称奇。网络配图 今天我们就聊聊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特

  • 王安石严于律己:从来没有包二奶 一生零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家公务员比比皆是,有的人甚至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网络配图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王安石在开封做了宰相,权势很大,他主持变法,意志坚定,尽管因为变法而树了不少政敌,但是,在王安石的生活问

  • 历史谜题:大诗人王安石被取消状元 究竟因何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安石

    考试有时靠的是运气,这大概已成为至理名言,尤其是名校,有的人兀兀穷年穷其一生与之无缘,有的人轻轻一考,居然高中。而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却没有这么幸运。王安石的父亲叫王益,是个读书人,做过州县一带的小官。父亲居官清正,没有给他太多的钱财,就在王安石十八岁撒手而去。此时的王安石从此陷入困顿。因为桌上的饭菜

  • 王安石和司马光关系极差,为一女子斗法17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王安石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北宋两大名臣,但是两个人在政治上的意见大相径庭。王安石是一位野心十足的实干家,主张变法改革,制定了非常多在今人看来都是开创性创举的政策,司马光恰恰相反,他是个保守派,十分厌恶王安石的做法,说王安石把好好一个国家搞得不伦不类。两位天天在朝廷上吵架,谁也不让谁。宋朝一件拖了17年的大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