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变法重视变风俗:多途径去除奢靡贪腐之风

王安石变法重视变风俗:多途径去除奢靡贪腐之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54 更新时间:2023/12/6 18:40:01

神宗执政之时,宰相安石力主变法,为后人所熟悉。但王安石在立新法以革时弊之时并未放弃“变风俗”,并认为变风俗与立法度同等重要,即“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宋史·王安石传》)。其变风正俗的关键点是去奢靡贪腐之风,而这点却为人所轻忽。

那么,在王安石看来,风俗之厚的养成路径有哪些呢?

第一,京师应立崇俭尚朴之标杆。京师的好恶事关社会风俗之厚薄,应当树立俭朴清廉之风,为他方做出适宜的表率。

第二,培育健康的养士之道。传统“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序,必然使士风波及到农风工风商风。因此,治士风也即治农风工风商风。而治士风,在王安石看来,需从“饶之以财”、“约之以礼”、

“裁之以法”三方面入手。

“饶之以财”,即高薪养廉。而要使其知廉耻远贪腐,需实处出招,施以完备的制禄,父子、兄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应酬往来,皆能从容处对。

“约之以礼”,即婚丧嫁娶、服饰器用等要讲规矩。“饶之以财”,可能会使部分士人阔起来,但阔起来士人的廉耻之心未必会如影相随,有时会骄横失礼。故“约之以礼”,使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有规矩可守,秩序可循。但规矩秩序的遵守,也并非是死守条,而是量力而行与照章办事,相辅相成。

“裁之以法”。规矩落实的重要保证。法既有“禁其末”的严惩贪吏之法,更要有“弛其本”的禁“奢靡之法”(《上皇帝万言书》)。有规有矩,才成方圆;有教不守,善恶不彰。士人自身奢靡要弱化,士人耳目所及的环境奢靡也要荡除。

第三,执政者身体力行俭朴之风。规则遵守无特区,有特区不免有折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执政者能怀“至诚恳恻之心”,并身体力行,行清廉俭朴之风,则下效“上之欲而服行之”,“贵者知避上之所恶”(《上皇帝万言书》)。

标签: 王安石变法改革

更多文章

  • 揭秘:宋朝历史上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一场骗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司马光,王安石

    说起王安石和司马光,可谓家喻户晓。两人同为一个时代的佼佼者,本来惺惺相惜,是一对好朋友,但司马光为什么要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两人的政见不同吗?笔者认为,司马光是个聪明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纯粹是一场骗局。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

  • 解密:名臣王安石为何刁难并非对立的苏东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王安石,苏东坡,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书桌上看到一首咏菊诗的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以学识而自负,他认为王安石这两句诗有问题,因为 “黄花”就是菊花,

  • 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的新政?苏轼主张什么历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苏轼,王安石,宋朝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1056~1063)进士,历官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与其父洵、弟辙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著作收入《苏东坡全集》。苏轼反对王安石倡行新政,认为王安石为了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状,推行以富国强兵

  • 解析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自推行新法到变法失败,历时16年,这段期间王安石两次罢相,他不畏艰难,毅然推行新法,但是王安石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与成效,劳心费神,最终变法失败,还给自己捞了个千古骂名。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一经推行就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归于内因和外因的双重打击下,对外众多官僚集团

  • 为什么说王安石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他自幼聪慧异常,有过目不忘之能,又喜好读书,因此小小年纪便能下笔成文。稍长之时,便跟随自己的父亲四处游历,见惯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后来等他考中状元,也一直都没有脱离群众,他放弃了在京的安逸生活,选择了外放为官。正是因为他长久的接触底层人民的生活,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在996年前的今天,1021年1月18日 (农历闰腊月初三),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出生。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距今996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 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 揭秘苏东坡与王安石的私交:“对手”变知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东坡与王安石的私交

    王安石开始搞改革的时候,苏轼兄弟丁忧服满,刚回京城。那时,兄弟俩踌躇满志,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苏东坡不识时务,对改革说三道四。王安石很不高兴,就让他到开封府审案子。京城的案子盘根错节,随时都会碰到山头。他希望苏轼深陷其中出不来,无暇指点时政。没想到,苏东坡是断案高手,三下五除二,就把案子办得干干净

  • 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嘲弄 宋史称其“虎头牛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对王安石多有讥讽,认为其理财不过是苛敛民财、与民争利。其中有个故事:有人向王安石献计,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放掉来造田,当一本万利。王安石兴奋地问,那放掉的水,何处可容呢?有人答,在梁山泊的旁边,再掘个八百里泊,就可容了。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变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变法失败后,士

  • 解读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嘲弄:宋史称其“虎头牛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与王安石本是惺惺相惜的知交,但经过变法,两人反目成仇。他俩曾在宋神宗面前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辩,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是因为缺乏理财之道和善于理财之人。司马光则认为,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国家的职责就是更加科学合理地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他责备王安石所谓理财,不过是苛

  •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改变国家两积三冗的格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主要从两方面开始变法,一方面是理财,一方面是整军,最终达到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抑制官僚地主的特权,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理财:均输法:青苗法:民户可向政府贷款,政府以20%的年利率贷款给农户用来补助耕作,面向对象包括农民,手工业者等,用官方贷款方式代替民间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