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改变国家两积三冗的格局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改变国家两积三冗的格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97 更新时间:2024/1/29 6:09:13

王安石变法主要从两方面开始变法,一方面是理财,一方面是整军,最终达到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抑制官僚地主的特权,从而达到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理财:

均输法:

青苗法:民户可向政府贷款,政府以20%的年利率贷款给农户用来补助耕作,面向对象包括农民,手工业者等,用官方贷款方式代替民间的高利贷行为,不仅让百姓生活有了出路,更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农田水利法:主要是大力兴修水利,有效的开垦荒地,鼓励农业的发展。

免役法:政府当差的差役们不再用民户人员服役,而是采用雇佣的形式。不仅如此,各户民户,按照贫富等级缴纳不等的免役钱,之前那些官僚地主的特权被罢免。这种形式不但减免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同时还增加了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土地由政府统一分配,并且按照土地面积大小及收益缴纳不等的税,有效的防止了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

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等新法对整个官僚地主,富商进行了打击,严重限制了这些群体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剥削农民的行为,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整军:

保甲法:通过将农户编排组织,10户人家为一保,50户人家为一大保,10个大保组成一个都保,然后在从每户人家中找一个保丁,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以便国家战事来临能上战场杀敌。

设军器监,将兵法和保甲法这种做法都是用来加强军事力量的,以便用来巩固边防。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就是富国强兵,改变北宋建国至今的两积三冗的社会格局,两积就是积贫积弱;三冗就是冗官、冗兵、冗费。

王安石变法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理财,一块是整军,要说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后世从其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实际效益来断定其核心是理财。

王安石变法的终极目的就是为国家求富,充盈国库,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同意施行后,王安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立机构,设立了一个制置三司条例司,这是一个财政机构,专管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之后推行的一些列新法都是基于求富这个核心展开的。

青苗法:民户可向政府贷款,政府以20%的年利率贷款给农户用来补助耕作,面向对象包括农民,手工业者等,用官方贷款方式代替民间的高利贷行为,不仅让百姓生活有了出路,更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这个新法直接了当的夺取了本属于富商这一环节的经济利益,规定上供给京城的物资可采取灵活变动的方式,舍近求远,舍贵求便宜,甚至可以贮存备用,大大减少了每年花在这个上面的劳务费,运费及差价等。

市易法:这是一种以政府出面的囤积货物行为,收购那些滞销的货物,待到稀缺时出售,这本是商人的干的事,商户可以从中暴利一把,现在这个羹要和国家共享了。

方田均税法:以前的土地都是官僚地主拥有的,这些地主不断兼并土地且还不用缴纳赋税,导致地主成为了田地的最大拥有者,农民为地主干活,还要饱受剥削和压制,地主富的流油,农民穷的吃不饱。这个新法一出,政府盘查土地所有权,然后量土地的面积,按照面积及土地收成情况缴纳不等的税金,从而为国家赚了一笔。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自推行新法到变法失败,历时16年,这段期间王安石两次罢相,他不畏艰难,毅然推行新法,但是王安石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与成效,劳心费神,最终变法失败,还给自己捞了个千古骂名。

王安石变法一经推行就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归于内因和外因的双重打击下,对外众多官僚集团统一战线联合反对,对内变法内部人员不断的产生内讧和矛盾,逐渐分裂成不同势力,本来支持变法的宋神宗也对新法有了怀疑与后顾之忧,朝廷内部两大太后纷纷哭诉给予皇帝压力,双重因素最终导致新法无法推行,变法失败。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这场风波并没有过去,王安石一开始推行新法是为了北宋的江山社稷和民生着想,但是后来新法在一群有异心的人身上变了味,通过新法大肆敛财,扰民,最终导致贪污腐败,整个朝政一片混乱。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除了内因和外因,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王安石本人。王安石的用人不当注定了变法的失败。纵观王安石用人策略,贯彻党同伐异的用人方针,嘴上说的好就行了,所以看拥护新法的一群人中,都是口头拥护新法,然后对于王安石是坚决拥护,只要有这份心,不论他是什么人品,他是什么品格,他是什么胸襟都没关系,只要有一颗拥护的心就行了。完全忽略了这群人的最终目的和最终动机,这部人中大部分都是为了政治投机,希望借这次变法自己能平步青云,家财万贯,绝不是真心拥护新法。而对于那些真才司马光范仲淹等人驱逐出京城,最终导致了变法失败。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开明宰相王安石:鼓励儿媳与儿子离婚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安石

    宰相王安石是个开明的人,看儿子与儿媳实在过不下去了就不同意他们离婚。常言道,宁拆一座庙,也不破一桩婚啊。可是呢,古代却出了这么一位,积极鼓动儿媳与儿子离婚的人。列位该说了,莫不是他脑子进水了,就是另有企图呗。哎哟外,乖乖,你可别往那歪里想,人家是那一顶一的大好人哎。此人并非旁人,正是北宋时期大名鼎鼎

  •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是谁,想来现代人都不陌生。受过教育的人,对其更是耳熟能详。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王安石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许多诗词以及散文都被收录在教材,或者是课外补充读物当中,以供学生们学习阅读。在历史课本上,王安石又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思想家,他与他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政治经济必学的内容之一。网络

  • 功成身退:王安石少年得志之后为何主动辞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叫王益,当过员外郎,但去世得早。王益去世时,王安石19岁。王安石父亲去世后,家道也就中落了。好在王安石不仅天赋很高,而且安贫好学。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有过目便终身不忘的本事。写起文章来很快,似乎不假思索,文章既成,人们读后总是赞叹

  • 沈括与王安石关系揭秘:王安石为何骂沈括“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沈括与王安石关系

    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物理……似乎每一门都非常擅长,要是放在当今那就是一个文理通吃的学神级人物。北宋科学家沈括而且沈括还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出色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对于沈括来说,读书和旅行都是生活中必须要坚持的事情。沈括出生在浙江

  •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英年早逝是因为心理疾病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安石的儿子王雱

    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据说聪敏异常,自幼就表现的与很多人不同,聪明好学,人们见了无不称奇。王雱虽然聪明敏锐,但是也脆弱敏感,这样的性格特征最终导致了王雱的“心疾”难愈,最终导致了英年早逝,仅仅三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让其父王安石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凄苦。下面做一下王雱简介。1044年,王雱生于北宋临川县

  • 为百姓办实事的王安石为何能引起那么多人敌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人。父亲王益,进士出身,只在江南做过几任知县、知州,但所到之处,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王安石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受其影响很大。1063年,王安石以母病为由辞官回江宁守丧。仁宗死后,优柔寡断的英宗即位,屡召王安石赴京,他均以服母丧和身体有病为由拒绝。英宗很快驾崩,

  • 王安石本来考上了状元却因为写了四个字弄丢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

    经常有人说:“状元算个毛啊,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是状元,照样把那些状元爆出渣来!”说这话的人是没出息的,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其实,唐宋八大家不光在全力争状元,有一个还原本考上了状元,却因为在卷子上没大没小,被皇上一气之下给刷了下来。这个人,就是王安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晏殊把

  • 苏东坡与王安石本是政敌为何最后竟成为知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相信念过书的朋友都清楚。八大家中,王安石和苏东坡,我们也都很熟悉。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他是北宋丞相、新党领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 诗人王安石的特殊癖好:不爱卫生 不爱洗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很多怪癖,比如数学天才毕达哥拉斯,他是任何豆制品都不碰的;比如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必须要穿着衣服睡觉,比如著名诗人拜伦,他有个挺变态的爱好是收集自己的体毛。这些都是国外的一些大咖的怪癖,我国很多名人同样有很多怪癖令人称奇。网络配图 今天我们就聊聊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特

  • 王安石严于律己:从来没有包二奶 一生零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家公务员比比皆是,有的人甚至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网络配图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王安石在开封做了宰相,权势很大,他主持变法,意志坚定,尽管因为变法而树了不少政敌,但是,在王安石的生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