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名臣王安石为何刁难并非对立的苏东坡?

解密:名臣王安石为何刁难并非对立的苏东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54 更新时间:2023/12/7 12:53:15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书桌上看到一首咏菊诗的诗稿: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以学识而自负,他认为王安石这两句诗有问题,因为

“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耐寒、耐久,不可能被秋风吹落。“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后来的宋代诗人郑思肖同样这么说,可见秋风吹不落菊的“常识”多么深入人心。

王安石是苏东坡的前辈和领导,苏东坡的禀性是恃才傲物,所以苏东坡毫不客气地提笔补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这么不谦虚,王安石便把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近一年,一天大风过后,苏东坡发现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金黄,终于知道自己的见识确实比王安石差了一截。

因为一件小事,王安石刁难报复苏东坡,似乎王宰相的肚里并不难撑船。其实,故事毕竟是故事,完全是杜撰的,但王安石打击苏东坡又是真的。真正的原因,不是斗气,也不是斗才,而是两人的政见不同,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冲突绝对是必然的。

单纯拼才艺,王安石那是拼不过苏东坡的。王安石的书法不是太出色,他当宰相时公文上的签名,通常很潦草,后来有个心腹提醒他,说你签的这个“石”字,看起来像“反”字,被人举报可不是小事,王安石吓得一身冷汗。

苏东坡的诗词出色,书法同样令人叫绝,越看越令人震撼——

苏轼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苏轼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标签: 北宋王安石苏东坡

更多文章

  • 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的新政?苏轼主张什么历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苏轼,王安石,宋朝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1056~1063)进士,历官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与其父洵、弟辙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著作收入《苏东坡全集》。苏轼反对王安石倡行新政,认为王安石为了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状,推行以富国强兵

  • 解析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自推行新法到变法失败,历时16年,这段期间王安石两次罢相,他不畏艰难,毅然推行新法,但是王安石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与成效,劳心费神,最终变法失败,还给自己捞了个千古骂名。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一经推行就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归于内因和外因的双重打击下,对外众多官僚集团

  • 为什么说王安石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他自幼聪慧异常,有过目不忘之能,又喜好读书,因此小小年纪便能下笔成文。稍长之时,便跟随自己的父亲四处游历,见惯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后来等他考中状元,也一直都没有脱离群众,他放弃了在京的安逸生活,选择了外放为官。正是因为他长久的接触底层人民的生活,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在996年前的今天,1021年1月18日 (农历闰腊月初三),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出生。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距今996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 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 揭秘苏东坡与王安石的私交:“对手”变知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东坡与王安石的私交

    王安石开始搞改革的时候,苏轼兄弟丁忧服满,刚回京城。那时,兄弟俩踌躇满志,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苏东坡不识时务,对改革说三道四。王安石很不高兴,就让他到开封府审案子。京城的案子盘根错节,随时都会碰到山头。他希望苏轼深陷其中出不来,无暇指点时政。没想到,苏东坡是断案高手,三下五除二,就把案子办得干干净

  • 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嘲弄 宋史称其“虎头牛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对王安石多有讥讽,认为其理财不过是苛敛民财、与民争利。其中有个故事:有人向王安石献计,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放掉来造田,当一本万利。王安石兴奋地问,那放掉的水,何处可容呢?有人答,在梁山泊的旁边,再掘个八百里泊,就可容了。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变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变法失败后,士

  • 解读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嘲弄:宋史称其“虎头牛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与王安石本是惺惺相惜的知交,但经过变法,两人反目成仇。他俩曾在宋神宗面前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辩,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是因为缺乏理财之道和善于理财之人。司马光则认为,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国家的职责就是更加科学合理地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他责备王安石所谓理财,不过是苛

  •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改变国家两积三冗的格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主要从两方面开始变法,一方面是理财,一方面是整军,最终达到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抑制官僚地主的特权,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理财:均输法:青苗法:民户可向政府贷款,政府以20%的年利率贷款给农户用来补助耕作,面向对象包括农民,手工业者等,用官方贷款方式代替民间的高

  • 开明宰相王安石:鼓励儿媳与儿子离婚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安石

    宰相王安石是个开明的人,看儿子与儿媳实在过不下去了就不同意他们离婚。常言道,宁拆一座庙,也不破一桩婚啊。可是呢,古代却出了这么一位,积极鼓动儿媳与儿子离婚的人。列位该说了,莫不是他脑子进水了,就是另有企图呗。哎哟外,乖乖,你可别往那歪里想,人家是那一顶一的大好人哎。此人并非旁人,正是北宋时期大名鼎鼎

  •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是谁,想来现代人都不陌生。受过教育的人,对其更是耳熟能详。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王安石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许多诗词以及散文都被收录在教材,或者是课外补充读物当中,以供学生们学习阅读。在历史课本上,王安石又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思想家,他与他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政治经济必学的内容之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