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虞允文一介书生是怎么退敌的

宋朝虞允文一介书生是怎么退敌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75 更新时间:2024/1/2 2:53:43

允文是谁

如果不是对历史有着足够深厚了解,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说出虞允文是何许人也。那虞允文到底是什么人呢,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呢?

虞允文雕像

虞允文是宋朝名臣,是一代文人志士。他最卓著的功勋当属率兵抵抗金军入侵,取得了采石大捷。随着南宋日渐衰败,金兵屡屡来犯。金兵在完颜亮的带领下,一路向南挺进,直逼南宋腹地。驻守淮河的宋军人心涣散,听见金兵的号角就吓得两腿发软,不战而败。朝廷大为恼火,此时虞允文主动请缨,请求去前线督战。虞允文来到采石后,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及时收拢了涣散的军心,鼓励将士们奋力抵御外敌保家卫国。随后,他迅速整合部队,特别是之前溃败的宋军,将他们收归新的编制,鼓励他们要屡败屡战。结果,宋军在虞允文的率领下,以微弱的兵力打败了强悍的金军,赢得了采石大捷。

在统辖四川时,虞允文励精图治,整顿律法,惩治贪官污吏,修整水利设施,造福一方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但是南宋朝廷只想窝在一个地方安逸的生活,并不想把整个宋朝的疆土纳入管辖治理范围。虞允文据理力争,但始终胳膊拧不过大腿,被皇帝召回了都城。

南宋朝廷对虞允文还是比较认可的,在他死后,给他晋封追加了谥号。虞允文的拳拳爱国之心足以感动天地,这种爱国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

虞允文书生退敌

公元1161年九月,金国的海陵完颜亮带领全国兵力共计六十万,进攻南宋,前线的宋军将领闻风而逃,金国军队毫不费力就打到了采石,南宋朝庭派一个中书舍人的文官虞允文去采石慰劳将士。

虞允文雕像

书生虞允文到了采石,宋军这时候群龙无首,士气低落,金国军队就在对岸准备渡河,虞允文就鼓舞宋军兵士,重新编排队伍去应战金军。完颜亮亲自指挥金军登陆,虞允文亲自上阵带领军队做战,兵士们士气高涨,拼命冲杀,打败了上岸的金军。江面上的宋军战船在水面上和敌人展开了战斗,一时无法分胜负。虞允文又安排一批逃兵制造声势,江上的金兵以为宋军援兵来了,只顾了逃命。

当天夜里,完颜亮又派金军偷偷渡江,虞允文早已布置好,指挥战船包围夹击,然后放火烧了敌人三百只大船。虞允文知道完颜亮不甘心失败,一定会从扬州去渡江,安置好采石后,虞允文带兵去镇江,他布置军务,命令水上部队在江边巡逻和演习,还制造了快船。

北岸的金兵看了非常害怕,不敢应战,有些人私下里要商量逃走,完颜亮发现之后,下命令,第二天全军渡江,如有逃亡就杀死上一级的将领,怕出征的也是死。金军忍无可忍,当天夜里,就把完颜亮杀死在他自己的大营里,完颜亮一死了,金兵就撤退了。金国大败后,金国和南宋又开始议和了。

虞允文怎么死的

南宋后期,在乾道八年,也就是公元1172年二月,虞允文被皇帝封为左丞相兼枢密使。这是正一品官职,但他主动要求去镇守四川,准备兵马粮草,等待合适的时机来打败金人,一举收复失地。

虞允文画像

第二年,也就是乾道九年,在秋天,也是九和十月期间,虞允文两次向金国首领提出,要求受礼礼仪平等,金国却拒绝了这个正当提案。南京的皇帝宋孝宗很生气,就急速催促虞允文快点攻打金国,虞允文觉得部队和装备准备不充分,就向皇帝说现在时机不可以,国家富强了,兵强马壮,等到时机成熟了再行动。

皇帝听了非常不满意,对他的态度都有些变化。虞允文非常理解皇帝的心情,为了尽早达成皇帝的心愿,他更加积极地忙碌起来,白天黑夜都在安排布置出兵事宜,雪天还在外面忙着,头上落满了雪也顾不上清理,对于一位这样的老人工作强度太大了,一年多的时间里,虞允文不断在计划从四川出兵去征讨北方的金国,终于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现场,然后再也无法站起来,无法为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

虞允文一病不起,在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二月病死,死的时候才65岁。皇帝听了这个消息,非常悲痛,,赠太傅的官职,赐了谥号忠肃,失去了虞允文后,南宋江山便处在风雨飘渺中。虞允文墓目前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境内。

虞允文的后人

虞允文是南宋人,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宰相大人,也是青史留名的大忠臣。连皇帝都下令要本家世世代代为虞允文守墓,足以表现虞允文的重要之处。

虞允文雕像

将门虎父没有犬子,虞允文的儿子继承了爸爸的才学,虽然没有爸爸那么厉害,但也是很不错的人,也没有做什么卖国叛国的事情。虞允文的孙子有一个叫做虞刚简,在历史上是个名人。大家都叫他沧江先生。

既然被称作先生,首先自己的德行要让人信服。传说虞刚简小时候深受爷爷虞允文喜爱,亲自教导他做人的道理传授给他知识,这让虞刚简养成了良好的教养还拥有了非凡的学识。他待人处世都特别的正直,特别的受别人尊重。因为是大家出身的,所以常常给别人做表率,一切都遵从儒家的那一套。君子重修养,虞刚简的修养就特别的好,大家都说他不愧是旧相的孙子。

虞刚简是学儒家思想的,而且研究的是当时特别流行的程朱理学。他也做官,官虽然比不上自己的爷爷,但也是有头有脸的官职。史书也记录下了他的名字和事迹。他到了一定年纪,阅历更加广泛,眼界也更加的开阔,因此写了很多关于儒学的书,为程朱理学做了填充。

虞刚简身处的时代已经是南宋的后期了,他的上司问他可不可以领兵打仗,他答应了,而且还打胜了。这件事让他更加出名。

标签: 虞允文

更多文章

  • 南宋抗金名将虞允文怎么死的 虞允文墓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

  • 南宋有名的“儒将”!虞允文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虞允文

    南宋有名的“儒将”!虞允文一生有哪些功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虞允文是南宋著名大臣,他曾率军在采石大战中战胜金军,多次向朝廷请求加强边境的防御,使得宋国转危为安。虞允文年幼聪慧,据说七岁便能提笔写作,后来参加科举中进士第,但因为秦桧的原因,导致当时一批文人不能被重用。不过虞允

  • 南宋名臣虞允文,让金国损失60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虞允文,南宋

    虞允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一:金国出雄主众所周知,纵观两宋历史,历代君王莫不以文制武。以致终两宋朝祚,武事荒殆,边防废弛,外强环伺。甚至到了北宋末年竟被仅有几百万人口的金国攻陷国都,从此神州陆沉,偏安一隅。然而,即便如此,于北宋一脉相承的南宋小朝廷依然无法逃

  • 揭秘:一介书生虞允文是怎么赢得采石一役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虞允文,南宋

    你们知道虞允文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金皇统九年十二月(1150年1月), 金熙宗完颜亶 被右丞相海陵王完颜亮 所弑,终年31岁。 完颜亮遂即位为皇帝,时年27岁,改皇统九年为天德元年。未几,诛杀反对自己的宗室勋贵数百人,众多宗室大臣被满门除绝,甚至连其嫡母徒单氏也被处死。完颜亮

  • 虞允文曾让金国损失60万大军,为何在历史上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虞允文,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虞允文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金国出雄主众所周知,纵观两宋历史,历代君王莫不以文制武。以致终两宋朝祚,武事荒殆,边防废弛,外强环伺。甚至到了北宋末年竟被仅有几百万人口的金国攻陷国都,从此神州陆沉,偏安一隅。然而,即便如此,于北宋一脉相

  • 虞允文:一个文臣一站就成了万人敬仰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虞允文,南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虞允文。虞允文,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自幼聪敏,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如此智力,在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自然是走上了读书学文的道路,兵家武艺这些“下贱”东西,那是碰都不能碰的。宋朝讲究补荫,虞允文也因为父亲为官的缘故

  • 抗金儒将虞允文,他为南宋做过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虞允文,南宋

    说到虞允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提起宋朝,很多人可能都觉得这是一个失去血性的王朝,面对敌人只知道妥协,然而事实宋朝并不缺乏敢于反抗的人,武将有岳飞,文臣有虞允文。岳飞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我们来讲讲虞允文。他是隆州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人,出生于公元

  • 李庭芝简介:李庭芝成就以及历史对他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庭芝

    李庭芝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元将领,虽然是名气不如岳飞等人大,但是其忠义之行却感动了很多人,可以说李庭芝的一生是一场正义凛然的大悲剧,正是因为南宋有了李庭芝一样的将领才是的南宋得以苟延残喘了那么多年,但是最终却难以挽回南宋灭亡的命运,实在是可悲可叹。下面做一下李庭芝简介。网络配图1219年,李庭芝生于随

  • 真实的李庭芝是什么样的?死守孤城屡挫强敌,气节不输文天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庭芝,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他死守孤城屡挫强敌,气节不输文天祥,名气却差了十万八千里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将领,一生忠心为国,山河动荡之时勇挑重担,以大智大勇与强敌抗衡,战功卓著。他受奸臣陷害,虽冤屈遭贬,但国难当头仍不计前嫌浴血奋战,最终慷慨殉节。他和名臣文天祥

  • 李庭芝为什么会拒绝忽必烈和降帝九次招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庭芝,宋朝

    对南宋悍将拒绝忽必烈和降帝九次招降,扬州保卫战怒怼元军至死方休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南宋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一片幅员辽阔的土地,既是南宋统治的物质基础,也是保卫南宋政权的屏障。扬州(今江苏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也是淮南的军事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