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仲淹在西北期间都做了什么 后人称颂范仲淹的军事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范仲淹在西北期间都做了什么 后人称颂范仲淹的军事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13 更新时间:2024/2/10 13:08:17

很多人都不了解范仲淹在西北地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近日,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让许多观众对北宋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借着《清平乐》这个话题来聊聊历史上的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期间都干了什么事。

范仲淹是北宋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甚至有后人盛赞他是两宋三百年间第一人。范仲淹一生对北宋的贡献相当巨大,无论是内政方面还是文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当然,许多人也都知道范仲淹曾经略西北,主持对抗西夏的入侵,并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可是关于范仲淹在西北期间的具体军事成就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得上来,原因很简单,因为范仲淹在西北期间从未经历过大战,自然也就没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那么问题来了,范仲淹经略西北期间究竟干了什么?后人为什么会称颂他的军事成就呢?

众所周知,北宋是中国历代王朝中军事实力最弱的,没有之一。北方强大的辽国它打不过,西北弱小的西夏它也搞不定。后来东北的金国异军突起,仅仅出动十几万兵马就对北宋实施了灭国战,由此可见北宋的军事实力是多么不堪。

宋仁宗执政时期,北宋军事实力羸弱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了。西夏李元昊之所以敢公然叛宋称帝,其主要原因也正是料定了北宋拿它没辙。然而宋仁宗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李元昊区区一个党项匪类,竟敢公然与大宋为敌,这还有什么好说的,马上派人去打他。范仲淹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朝廷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北宋在西北战场的二把手),前往西北主持战事。

范仲淹深知宋军是什么货色,要让这些贼配军、兵油子组成的部队与西夏党项人硬拼,那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当范仲淹坐镇西北后,他的第一项工作要务就是以守代攻。当然,光是一味防守是没什么了不起的,而范仲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攻中有防,防中带攻”的策略,具体方法也很简单明了,那就是修建城寨。

西夏军队擅长野战,而宋军在依城防守方面有优势,于是范仲淹就让手下军队干起了建筑工的活儿,沿着宋夏边境线一步步向西夏境内建城寨。

范仲淹实施的最大一次建筑工程当属在15天时间内修建了大顺城。该城位于西夏境内,西夏军事重镇白豹城、全汤城都处在大顺城的攻击范围之内。一旦西夏人敢对宋境发起大规模攻击,大顺城中的宋军不仅可以切断西夏人的后路,还可以攻击守备力量空虚的白豹城、全汤城。因此大顺城这根“肉中刺”在西夏扎进去后,西夏皇帝李元昊有多疼是可想而知的。

除了修筑城寨外,范仲淹经略西北的另一项成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时的西北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除了宋人和党项人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羌人。宋夏开战后,双方都想将羌人拉入到自己的阵营中。李元昊的方法简单粗暴,那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直接用武力去征服羌人。而范仲淹则采取了怀柔政策来吸引羌人加盟,这其中又以范仲淹手下得力干将种世衡做得尤为出色。

当时大部分北宋将领都看不起羌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茹毛饮血的蛮夷,可种世衡却没有这种偏见。他允许羌人带着土特产到他所经营的青涧城里进行交易,这极大改善了这些羌人的生活品质。此外,种世衡还经常与羌人酋长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羌人本质纯朴,但因为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因此长期被宋人和党项人看不起。如今来自大宋的长官种世衡却对他们以诚相待,这自然使羌人们感恩戴德。因此,大多数羌人部落都愿意帮宋军打仗。

由于范仲淹的措施得当,所以他的防区在宋夏战争期间稳如泰山。李元昊带着如狼似虎的西夏大军到处横冲直撞,但却从来不敢贸然攻入范仲淹的地盘。

1042年,宋军在“定川寨之战”遭遇大败。随后李元昊带着十余万大军突入内地,关中震动。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范仲淹率六千人向西夏军主力逼近。按理说,六千对阵十万,这显然是凶多吉少的事情,可是李元昊听闻来者是范仲淹后却选择了撤军。原来,李元昊突入内地只是为了大肆劫掠一番,顺便消灭一些疲弱的宋军。然而向来沉稳,从不出战的范仲淹选择了出战,这说明他的目的是来拼命的。李元昊精于算计,不想打一场得不偿失的恶仗,因此在完成了最初的劫掠目标后立即下令全军撤出宋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范仲淹凭其威名让李元昊作出了迅速撤退的决定。所以范仲淹虽然从未经历大战,但他经略西北的军事成就却远胜过同时期的其他文臣武将。

参考文献:《宋史》

标签: 北宋范仲淹

更多文章

  • 范仲淹真的是一代名臣吗?实则是宋仁宗带不动的​猪队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仲淹,宋朝

    说到范仲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北宋,文化领域的竞争可谓是神仙打架,堪称万世师表的文豪名家更是不计其数。欧阳修,周敦颐,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沈括,程颢,程颐等等,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旷世之才,百年难遇。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毕

  • 《清平乐》范仲淹一生被贬好几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平乐》

    古装电视剧《清平乐》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剧中的角色也一一出现在观众面前,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个角色是范仲淹。那么剧中范仲淹一生中被贬几次?范仲淹为什么被贬原因是什么?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告诉你们吧。范仲淹一生中被贬几次据了解,范仲淹一生被贬三次,范仲淹一直被视为宋朝士大夫典范,性格耿直,第一次被

  • 宋朝时期杭州出现饥荒 范仲淹为什么要鼓励百姓举办龙舟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范仲淹

    对饥荒赛龙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朝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在邓州期间,范仲淹设立花洲书院,兴修水利,造福一方。正是在这里,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成为后世士大夫一生追求的行为准则。其实,范仲淹不仅留下了千古名篇,他

  • 范仲淹为什么要赈灾的钱大肆修建宫殿寺庙 其实这才是范仲淹的聪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仲淹,送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范仲淹救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灾荒的时期,稀缺的物资价格都会随之增长,负责赈灾的官员按常理来说,需要控制物价,然后安抚百姓。然而在北宋时期,却出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事件:钦差大臣范仲淹赈济灾民的时候,不仅不控制物价,反而以官府的身份出面,疯狂抬高物价。除

  •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范仲淹为何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范仲淹

    1043年,内外交困的宋仁宗考虑改革。他想起了范仲淹。几天后,范仲淹写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上交仁宗。在这个奏折中,范仲淹说出一个真理:“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仁宗接到范仲淹的报告,极为高兴。经研究,除第七条军事建议外,其余九条,补充细则,陆续下诏,全国执行,时人称为“新政”,即

  • 历史上的范仲淹到底是什么样的 范仲淹真的有那么完美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范仲淹

    很多人都不了解北宋范仲淹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古装大剧《清平乐》开播后,热度持续上涨,其中不少历史名臣更是带起了一波一波的热议。这其中,范仲淹的"完人"形象,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那么历史上的范仲淹究竟如何,真的像电视剧里说的那么完美吗?是的!范仲淹在历史上的表现堪称完美,他死

  • 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范仲淹拥有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仲淹,北宋

    范仲淹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皆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之手,不管是民生疾苦,还是边塞风貌,他都写出了独具一格的

  • 宋代盛行“斗茶”文化,范仲淹的一首斗茶诗名动一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饮茶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经过了盛唐的发展,到宋代时,茶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宋人的生活当中。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这样说过:“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宋代饮茶之风如此盛行,宋代又是一个文人士大夫们最放松的朝

  • 揭秘辽国皇太后萧燕燕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燕燕

    萧燕燕的一生在公元953年那年开始,她的父亲是“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母亲是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萧燕燕名字是萧绰,小名叫燕燕,所以才有萧燕燕这一名,传说燕燕的名字是由她的母亲是燕国公主和她的父亲在燕国工作而得来。萧燕燕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从贵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萧燕燕剧照这位女政治家的人生真可以算

  • 大辽太后萧燕燕简介 萧燕燕真的很厉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辽太后,萧燕燕

    萧燕燕是辽朝霸气的皇太后,出生于契丹的大家族,少年聪慧,有韧性,做事雷厉风行,辽景宗继位后,萧燕燕被封为贵妃,后来成为皇后。父亲被杀后,萧燕燕开始涉足政治,并在丈夫死后执掌辽朝的国事,对内改革,对外攻宋,使得辽朝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大辽太后萧燕燕简介萧燕燕本来姓拔里氏,祖上被辽国开国皇帝赐姓萧氏,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