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时期杭州出现饥荒 范仲淹为什么要鼓励百姓举办龙舟赛

宋朝时期杭州出现饥荒 范仲淹为什么要鼓励百姓举办龙舟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13 更新时间:2024/2/10 13:17:33

对饥荒赛龙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朝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在邓州期间,范仲淹设立花洲书院,兴修水利,造福一方。正是在这里,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成为后世士大夫一生追求的行为准则。其实,范仲淹不仅留下了千古名篇,他还留下了许多治国安民的智慧。例如,三年后,范仲淹调任杭州,杭州闹饥荒,范仲淹的做法让人佩服。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为官37年,曾一度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却因新政受挫,从此远离中枢。因为他谥号“文正”,后人称之为“范文正公”。其实,范文正公的一生,虽然有些悲情,但他无时无刻不再为民谋福。

范仲淹生父早逝,母亲带着他改嫁给继父朱文瀚,在母亲和继父的教导下,范仲淹寒窗苦读,26岁时一举考中进士。范仲淹入仕之后,母亲才把他真实身份告诉他,范仲淹得知自己亲生父亲另有其人,十分伤心,辞别母亲和继父,回归本姓,改名范仲淹。

范仲淹从底层官吏做起,不管他到处,总会造福一方。例如,他担任兴化县令的时候,在当地修筑海堰。在担任应天知府的时候,坚持抽空到应天书院讲学,引导读书人崇尚品德,取得了卓越的政绩。

范仲淹名声虽盛,但他性格耿直,宁折不弯,在官场上却屡遭打压。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范仲淹被贬邓州,在登州待了3年,然后被调任知杭州(杭州知府)。

范仲淹来到杭州,他的很多门生故旧都以为范仲淹要隐退,纷纷购买田宅送予范仲淹,让其安享晚年。范仲淹一一谢绝,并表示他既然来到杭州,就要为杭州百姓做一些事情。

没过多久,范仲淹果然在杭州干了一件大事。史载: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1050年,也就是范仲淹调任杭州的第二年,浙江等地爆发饥荒。范仲淹一方面朝廷求援,另一方面开官府粮仓,赈济百姓。由于受灾面积太大,宋仁宗也救济不过来,范仲淹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特殊时期,范仲淹看着百姓们为生计发愁,突然下了一道命令:鼓励百姓举办龙舟赛!

当地百姓都喜欢赛龙舟,每年必举办大型的龙舟赛事,范仲淹一纸令下,在官府的扶持下,今年的龙舟赛举办得更宏大,持续时间更长久,从春天一直持续到夏天,范仲淹为了鼓励大家来湖边观看比赛,自己也经带人到船上饮宴。

“太守(指范仲淹)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在范仲淹的鼓励下,杭州的士绅们每天都到西湖边观看比赛,有的拖家带口,场面之宏大,前所未有。于此同时,西湖边的茶楼、饭馆、客栈生意开始火爆,很多百姓开始聚集到西湖边做起小生意。

百姓闹饥荒,范仲淹还要大办龙舟赛,很多和范仲淹关系较好的同僚纷纷写信质问范仲淹,认为他不爱惜民力。范仲淹面对大家的质问,也不作解释。一年后,大家终于发现范仲淹的伟大之处。史载:“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当年,浙江诸地都因饥荒而死了不少人,只有杭州的情况最不严重。

范仲淹举办龙舟赛的这一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能让杭州百姓免于饥荒?范仲淹解释道:

凡出游者,必其力足以游者也。游者一人,而赖游以活者不知几十人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有能力来观看龙舟赛的人,肯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他来到西湖边,衣食住行都需要花钱。一个人来西湖边游玩,至少能养活10个百姓。

换句话说,范仲淹的目的不是为了办龙舟赛,而是为了刺激消费。当杭州闹饥荒时,很多百姓吃不上饭,但富商和士绅们的生活还很宽裕,若让他们直接拿钱来救济百姓,他们肯定不愿意,若是想办法让他们把钱花出去,让经济活跃起来,底层百姓门才能其中获利,不至于饿肚子。

范仲淹的这一招,可以说开了刺激经济的显赫。直到现在,有网友看到范仲淹的这则故事,不禁感叹道:难怪每逢经济危机,都要刺激经济,原来古代也有刺激经济的措施。

《周礼》云:荒政十二,或兴工作,以聚失业之人。意思是说,连续十二年的饥荒,主政者应该尽量给百姓们提供赚钱的机会。这个道理虽然浅显,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范仲淹却做到了。

明朝万历年间,苏州闹饥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游船,那些富家子弟不能外出,整日只能在家里饮酒,最终导致很多百姓因饥贫而背井离乡。相比之下,范仲淹的做法,确实高明。范仲淹不管到哪里任职,总能用自己的智慧护佑百姓,堪称古代父母官的楷模。

为政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范仲淹之所以被后世所敬仰,除了他的家国情怀以外,还有他治国理政的智慧。范文正公,名臣也!

标签: 北宋范仲淹

更多文章

  • 范仲淹为什么要赈灾的钱大肆修建宫殿寺庙 其实这才是范仲淹的聪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仲淹,送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范仲淹救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灾荒的时期,稀缺的物资价格都会随之增长,负责赈灾的官员按常理来说,需要控制物价,然后安抚百姓。然而在北宋时期,却出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事件:钦差大臣范仲淹赈济灾民的时候,不仅不控制物价,反而以官府的身份出面,疯狂抬高物价。除

  •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范仲淹为何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范仲淹

    1043年,内外交困的宋仁宗考虑改革。他想起了范仲淹。几天后,范仲淹写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上交仁宗。在这个奏折中,范仲淹说出一个真理:“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仁宗接到范仲淹的报告,极为高兴。经研究,除第七条军事建议外,其余九条,补充细则,陆续下诏,全国执行,时人称为“新政”,即

  • 历史上的范仲淹到底是什么样的 范仲淹真的有那么完美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范仲淹

    很多人都不了解北宋范仲淹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古装大剧《清平乐》开播后,热度持续上涨,其中不少历史名臣更是带起了一波一波的热议。这其中,范仲淹的"完人"形象,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那么历史上的范仲淹究竟如何,真的像电视剧里说的那么完美吗?是的!范仲淹在历史上的表现堪称完美,他死

  • 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范仲淹拥有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仲淹,北宋

    范仲淹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皆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之手,不管是民生疾苦,还是边塞风貌,他都写出了独具一格的

  • 宋代盛行“斗茶”文化,范仲淹的一首斗茶诗名动一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饮茶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经过了盛唐的发展,到宋代时,茶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宋人的生活当中。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这样说过:“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宋代饮茶之风如此盛行,宋代又是一个文人士大夫们最放松的朝

  • 揭秘辽国皇太后萧燕燕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燕燕

    萧燕燕的一生在公元953年那年开始,她的父亲是“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母亲是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萧燕燕名字是萧绰,小名叫燕燕,所以才有萧燕燕这一名,传说燕燕的名字是由她的母亲是燕国公主和她的父亲在燕国工作而得来。萧燕燕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从贵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萧燕燕剧照这位女政治家的人生真可以算

  • 大辽太后萧燕燕简介 萧燕燕真的很厉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辽太后,萧燕燕

    萧燕燕是辽朝霸气的皇太后,出生于契丹的大家族,少年聪慧,有韧性,做事雷厉风行,辽景宗继位后,萧燕燕被封为贵妃,后来成为皇后。父亲被杀后,萧燕燕开始涉足政治,并在丈夫死后执掌辽朝的国事,对内改革,对外攻宋,使得辽朝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大辽太后萧燕燕简介萧燕燕本来姓拔里氏,祖上被辽国开国皇帝赐姓萧氏,原名

  • 被看做“孤儿寡母”的萧燕燕是怎么改革大辽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燕燕,宋朝

    被看做“孤儿寡母”的萧燕燕是怎么改革大辽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萧燕燕是谁可能有许多小伙伴不明所以然,但是提到萧太后,大家都知道是那个欺负宋廷的老巫婆。这些都是电视剧里演绎出来的,但是在历史上则不然,萧太后可称之为女中人杰,从被宋太宗认为的“孤儿寡母”统领的辽国,打的与北

  • 《燕云台》萧燕燕是不是萧太后 历史上的萧太后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燕云台》

    最近《燕云台》正在热播,许多观众非常喜爱唐嫣饰演的萧燕燕。那么她是不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呢?历史上的她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编为大家一探究竟。萧燕燕,本名萧绰,北府宰相萧思温与燕国长公主耶律吕不谷(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女,辽穆宗耶律璟的长姐)的三女。拥有皇室和后族的血统,出生就决定她不同寻常的人生,生于

  • 《燕云台》历史上真实的萧燕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燕云台》

    《燕云台》中的女主角萧燕燕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萧太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性统治者呢?接下来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尽管在汉族的皇室中,一直有着男尊女卑的传统,但是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却并不歧视女性,这为萧燕燕青史留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再加上当时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尽管想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