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仲淹:竟运用经济学理念化解了两次危机

范仲淹:竟运用经济学理念化解了两次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60 更新时间:2024/2/10 13:18:18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网络配图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

“完全竞争”令谷价回落

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价飞涨、百姓叫苦不迭,按常理,作为官府来说,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了,然而,范仲淹的举动却很令人费解,他不但不去平抑物价,反而张榜要求商贩将谷价增加到每斗一百八十钱;众人都不理解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但也不敢多问。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杭州谷价提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四面八方,许多外地粮商一见有利可图,就不分昼夜地纷纷将谷米运往杭州;市场饱和之后,价格自然就回落了,使杭州百姓平安度过了荒年。

网络配图

原来,这正是范仲淹的高明之处,因为他懂得什么东西少了,价格就会高;一旦量多了,价格就会走低。所以,他发告示要求所有的米商都必须高价售米以后,四面八方的米商便闻风而动,纷纷把米运到杭州来卖,市场饱和了之后,米价自然就降了下来。范仲淹发现的这种规律,在经济学上叫“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商品的价格完全受市场调节,量少了价格就走高;量大了价格就走低。范仲淹当然说不出“完全竞争”这个名词,但显然他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拉动内需”让人民自食其力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再次发生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按理说,作为太守的范仲淹应该多方筹集钱粮、加大救济力度才对,可范仲淹却又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通的事情大灾当前,他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举行盛大的仪式,他自己还天天乘船来往于江河湖海之间,观看赛事。在他的组织、提倡下,划船比赛搞得热火朝天,从春到夏,江河湖海上热热闹闹,赛事不断;很多富商大户信佛,范仲淹就召集各寺庙的主持,动员他们修葺寺庙,他说“灾荒之年,工价便宜,有利于搞工程,兴土木。”于是,各地的寺庙便开始大规模搞工程建设,翻修寺庙。有些大户见工价如此便宜,便也开始修粮仓、房屋……范仲淹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有一些人更上奏朝廷,弹劾范仲淹。

网络配图

朝廷接到奏折后,让范仲淹做出解释;范仲淹说“大灾之年,流民遍地,为长久计,必须为灾民找出路,想办法让他们有活做,能自己赚来一份糊口钱,这才是上上策。我提倡、鼓动划船比赛,是因为比赛中要用到船,主办比赛的商家就要拿出钱来造船,造船就需要用工,而灾民就有活做了。比赛过程中,也需要人工,这样又能给灾民找到一份工作。我大兴土木,也是这个道理,通过工程建设,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样一来,那些没饭吃的灾民就有工可做,不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了吗?”

范仲淹的这种做法,用现代经济学来概括,就是“拉动内需”,在那个时代,就懂得通过拉动内需这样的现代经济学理念来救灾,即使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十分前卫的。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宋朝诗人范成大与杨万里范仲淹陆游的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诗人范成大

    南宋时期虽然军事上不给力,但是在文化上还是有着比较高的成就,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大诗人,其中又以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为主,这里就主要介绍一下范成大和杨万里两人的生平故事。范成大雕像杨万里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从小就深受理学的影响,因此对于品德非常的关注,而且他对于当时朝廷国家的事情也非常关注,对于北宋灭

  • 范仲淹为什么无法实行“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有哪些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范仲淹

    范仲淹为什么无法实行“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有哪些内容?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北宋年间,范仲淹曾在西北带兵和西夏打仗。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

  • 范仲淹卒于徐州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范仲淹

    【历史上的今天】1052年6月19日范仲淹卒于徐州989年)八月二日(9月5日)-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6月19日)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两岁时,担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的父亲去世,其母亲谢氏只好带着范仲淹回到老家,因生活困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是如何成为千古绝唱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范仲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是如何成为千古绝唱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首词能够成为千古绝唱是有它特殊的魅力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范仲淹本人的人格魅力、作品本身的魅力、《苏幕遮》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简要谈谈。一、出将入相、侠骨柔肠范仲淹,生于989年,字希文。

  • 心系天下的范仲淹结局是什么?他为百姓做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范仲淹

    心系天下的范仲淹结局是什么?他为百姓做过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想必大家初中时都背过《岳阳楼记》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样的名句也是耳熟能详,可以想见作者一定是一个忧国忧民有民族责任感的人物,此人正是范仲淹。他不光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 算命的给范仲淹算命!为何说他是“真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范仲淹

    算命的给范仲淹算命!为何说他是“真宰相”?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范仲淹生于江苏吴县,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后来母亲嫁给一个姓朱的人,他也就跟着继父姓了“朱”。起名“说”,即“朱说”。范仲淹自小志向远大,长大后得知自己身世后就哭着和母亲辞别到京师求学

  • 范仲淹在西北期间都做了什么 后人称颂范仲淹的军事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范仲淹

    很多人都不了解范仲淹在西北地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近日,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让许多观众对北宋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借着《清平乐》这个话题来聊聊历史上的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期间都干了什么事。范仲淹是北宋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甚至有后人盛赞他是两宋三百年间第一

  • 范仲淹真的是一代名臣吗?实则是宋仁宗带不动的​猪队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仲淹,宋朝

    说到范仲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北宋,文化领域的竞争可谓是神仙打架,堪称万世师表的文豪名家更是不计其数。欧阳修,周敦颐,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沈括,程颢,程颐等等,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旷世之才,百年难遇。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毕

  • 《清平乐》范仲淹一生被贬好几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平乐》

    古装电视剧《清平乐》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剧中的角色也一一出现在观众面前,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个角色是范仲淹。那么剧中范仲淹一生中被贬几次?范仲淹为什么被贬原因是什么?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告诉你们吧。范仲淹一生中被贬几次据了解,范仲淹一生被贬三次,范仲淹一直被视为宋朝士大夫典范,性格耿直,第一次被

  • 宋朝时期杭州出现饥荒 范仲淹为什么要鼓励百姓举办龙舟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范仲淹

    对饥荒赛龙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朝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在邓州期间,范仲淹设立花洲书院,兴修水利,造福一方。正是在这里,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成为后世士大夫一生追求的行为准则。其实,范仲淹不仅留下了千古名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