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是如何成为千古绝唱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是如何成为千古绝唱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575 更新时间:2024/1/19 10:16:47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是如何成为千古绝唱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首词能够成为千古绝唱是有它特殊的魅力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范仲淹本人的人格魅力、作品本身的魅力、《苏幕遮》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简要谈谈。

一、出将入相、侠骨柔肠

范仲淹,生于989年,字希文。父亲范墉,历任成德、武信、武宁节度使掌书记,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卒于任所。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改嫁山东淄州长山朱家。他虽然幼年不幸,但一直刻苦读书,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当时仅有26岁,又得到了宰相晏殊的推荐。他为人正直、关心黎明百姓,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四十年的政治生涯做过很多出色的政绩。他曾任兴化县令,组织修建海边堤堰,防范海潮带来的灾难,当地人民为了感谢他的政绩,都把堤堰叫做"范公堤"。五十多岁的希文宝刀未老,依然能够挂帅延州,白发苍苍的他在边关写下了广为流传的《渔家傲》。后来庆历新政中他担任宰相,辅佐宋仁宗进行改革,可以说是个出将入相的国家栋梁之才。更重要的是,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个心怀天下、保家卫国的士大夫,而且也有平易近人的一面。史书大多只保存着范文正公的忠孝节义、仁义礼智,其实他还有不为人知的多样面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表现出来的浓浓忧愁,出自冷冰冰的士大夫之手让我们见到了范希文的另一副面孔,单是这一点足以吸引众人眼球,何况范仲淹腹有诗书,写首小词自不在话下。他也有七情六欲,像普通人那样的人生感叹,也有忧伤、思念和离愁。他也不单单写了这一首婉约缠绵的词作,另如他的《御街行·秋日怀旧》:"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可以明显看出,这首词同样像《苏幕遮·怀旧》那样温柔缠绵。这些婉约词拉近了他与读者的距离,使范仲淹从高高的神殿下走下与读者平视,使我们通过作品领略到了范仲淹高尚而又亲切的人格魅力。

二、芳草斜阳、点点离思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景也最能触发人们的忧思。这里的秋天景色空阔纯净,蓝天白云,黄叶铺满地面,色彩饱满明净。水波荡起,寒烟缭绕,水汽本为白色,但绿水悠悠,寒烟仿佛也被染上了翠绿!水天相接,山水相映一色,此时正是夕阳西下的黄昏。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黄昏正是人们归家的时刻。主人公独自站在水边无家可回,在斜阳的映照下生出思乡之情。但是岸边的芳草郁郁青青,似乎丝毫没有忧愁,一直生长到了斜阳照不到的地方。芳草意象大多表现离思,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也曾写到:"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提到,以乐景衬哀情,一倍增其哀乐。在这幅美丽的秋夕山水图中,词人便在下片袒露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愁思不可捉摸,是没有形状的,但是作者充分发掘中国古代诗词的意象内涵,把相思写得真挚感人!夜不成眠,魂牵梦绕的是家乡,高楼的明月共照着远方的游子和故乡,如此层层递进,辗转反侧,主人公愁思还是不能排解,甚至借酒浇愁,最终化作点点相思的泪水……

三、绵绵忧愁、反复吟唱

王兆鹏的《宋词排行榜》中列了前100位著名的词人以及他们的作品,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排在第32位。可见,范仲淹虽不像柳永苏轼辛弃疾那样在写词方面有特别高的成就和开拓性的意义,但是他的这首词在后世还是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它就像范仲淹其人,在出将入相之后给众人带来的是平易近人的思念与纠葛。这首词书写的是思乡题材,这种感情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更何况范仲淹凭着他的学识和才气填下这首小词,在后世广为传唱。受范仲淹的影响,王实甫《西厢记》中莺莺送别张生时唱的《端正好·长亭送别》,更加表现出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标签: 宋朝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心系天下的范仲淹结局是什么?他为百姓做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范仲淹

    心系天下的范仲淹结局是什么?他为百姓做过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想必大家初中时都背过《岳阳楼记》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样的名句也是耳熟能详,可以想见作者一定是一个忧国忧民有民族责任感的人物,此人正是范仲淹。他不光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 算命的给范仲淹算命!为何说他是“真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范仲淹

    算命的给范仲淹算命!为何说他是“真宰相”?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范仲淹生于江苏吴县,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后来母亲嫁给一个姓朱的人,他也就跟着继父姓了“朱”。起名“说”,即“朱说”。范仲淹自小志向远大,长大后得知自己身世后就哭着和母亲辞别到京师求学

  • 范仲淹在西北期间都做了什么 后人称颂范仲淹的军事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范仲淹

    很多人都不了解范仲淹在西北地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近日,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让许多观众对北宋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借着《清平乐》这个话题来聊聊历史上的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期间都干了什么事。范仲淹是北宋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甚至有后人盛赞他是两宋三百年间第一

  • 范仲淹真的是一代名臣吗?实则是宋仁宗带不动的​猪队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仲淹,宋朝

    说到范仲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北宋,文化领域的竞争可谓是神仙打架,堪称万世师表的文豪名家更是不计其数。欧阳修,周敦颐,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沈括,程颢,程颐等等,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旷世之才,百年难遇。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毕

  • 《清平乐》范仲淹一生被贬好几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平乐》

    古装电视剧《清平乐》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剧中的角色也一一出现在观众面前,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个角色是范仲淹。那么剧中范仲淹一生中被贬几次?范仲淹为什么被贬原因是什么?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告诉你们吧。范仲淹一生中被贬几次据了解,范仲淹一生被贬三次,范仲淹一直被视为宋朝士大夫典范,性格耿直,第一次被

  • 宋朝时期杭州出现饥荒 范仲淹为什么要鼓励百姓举办龙舟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范仲淹

    对饥荒赛龙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朝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在邓州期间,范仲淹设立花洲书院,兴修水利,造福一方。正是在这里,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成为后世士大夫一生追求的行为准则。其实,范仲淹不仅留下了千古名篇,他

  • 范仲淹为什么要赈灾的钱大肆修建宫殿寺庙 其实这才是范仲淹的聪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仲淹,送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范仲淹救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灾荒的时期,稀缺的物资价格都会随之增长,负责赈灾的官员按常理来说,需要控制物价,然后安抚百姓。然而在北宋时期,却出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事件:钦差大臣范仲淹赈济灾民的时候,不仅不控制物价,反而以官府的身份出面,疯狂抬高物价。除

  •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范仲淹为何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范仲淹

    1043年,内外交困的宋仁宗考虑改革。他想起了范仲淹。几天后,范仲淹写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上交仁宗。在这个奏折中,范仲淹说出一个真理:“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仁宗接到范仲淹的报告,极为高兴。经研究,除第七条军事建议外,其余九条,补充细则,陆续下诏,全国执行,时人称为“新政”,即

  • 历史上的范仲淹到底是什么样的 范仲淹真的有那么完美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范仲淹

    很多人都不了解北宋范仲淹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古装大剧《清平乐》开播后,热度持续上涨,其中不少历史名臣更是带起了一波一波的热议。这其中,范仲淹的"完人"形象,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那么历史上的范仲淹究竟如何,真的像电视剧里说的那么完美吗?是的!范仲淹在历史上的表现堪称完美,他死

  • 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范仲淹拥有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仲淹,北宋

    范仲淹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皆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之手,不管是民生疾苦,还是边塞风貌,他都写出了独具一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