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国匡章简介:战国时代唯一攻破函谷关的战将

齐国匡章简介:战国时代唯一攻破函谷关的战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00 更新时间:2023/12/10 11:03:54

导读:匡章,又称匡子、章子,战国时齐国齐威王齐宣王两朝名将。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前335年至前295年间,曾与惠施评论齐魏相王的事。在对秦作战时,有人言语中伤他,但齐威王仍然信任他,他后来得知后,十分感动,誓死效忠齐王,遂北伐燕,南征楚,西攻函谷关,为齐屡建战功。

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徐州相会,并互相承认对方称王,匡章对此与惠施作了评论。齐威王末年,秦国借道魏韩向齐国展开军事行动,齐威王派将军匡章率兵迎战,两军交错扎营,开战之前,双方使者来来往往。

匡章藉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徽章,混杂到秦军中待机配合齐国的主攻部队破敌。齐威王派往前线的人探不明匡章的用意,悄悄向威王打小报告说:“匡章可能要带兵降秦。”威王听了置之不理。

过了不久,又有前线回来的人向威王报告说:“匡章可能降秦。”威王仍不理睬,如此再叁。朝延众大臣见此情景向齐威王请求说:“言章子人(匡章)之败(不良行为)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兵击之?”。

威王胸有成竹地说:“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何)为击之!”果然,时过不久,从前线传来齐军大胜的捷报。左右很吃惊,询问威王何以有此先见之明,威王告诉他们,从匡章的日常表现便可推断出。

匡章画像

塬来,匡章的母亲在世时,得罪了匡章的父亲,被他父亲杀死埋于马栈下,威王任匡章为将时,其父已死。威王曾特许他打了胜仗之后,就为其母更葬,但为匡章谢绝,理由是:父亲生前未做此吩咐。

这使威王对匡章的为人有了较深的瞭解,坚信他“为人子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所以,尽管前线叁次送来情报说匡章可能降秦,但威王都没有相信,坚持放手让匡章指挥作战,终于保住了这次抗秦斗争的胜利。

匡章本人回朝知道了此事,十分感动,誓死效忠齐王。前314年(齐宣王六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燕国人都痛恨子之,纷纷开城迎接齐军,五十日以内,直破燕都。

齐军攻佔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驱逐齐军。匡章站不住脚,只好带兵回到齐国去了。后二年,在濮水上游抵御秦军,失利。

齐宣王十九年(前301年),齐宣王命令齐将匡章与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叁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楚国派唐昧率军迎击,两军在沘水两岸驻扎了下来。联军因不了解沘水的深浅情况,不敢贸然渡水作战,与楚军相持了6个多月。

齐宣王在国内不耐烦了,派使者周最(即周冣)到阵地言辞苛刻地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令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根本到不了河辺。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

匡章一听,喜出望外,随即选派精兵乘夜幕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败楚军。楚将唐眛因为联军六个多月没有多大的动静,放松戒备,等知联军上岸后才仓卒调兵应战。

楚军大败,2万多人被杀,楚将唐眛战死,之后,韩、魏取得宛(今河南南阳市)、叶(今河南叶县南15公里)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以太子横为质,向齐求和。前298年,田文回齐为相,发起齐、魏、韩叁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叁年之久。

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了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国归还了魏、韩一些侵地后,叁国联军才煺去。

标签: 战国人物战国时期齐国匡章

更多文章

  • 邓析是哪一领域的鼻祖 邓析的辩论有什么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邓析,邓析的辩论

    邓析是春秋末期有名的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名家的先驱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反对“礼治”并且提倡法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帮助百姓打官司的人物,是律师领域的奠基者。邓析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既反对当时原有的奴隶主阶级,同时也反对实行周礼的新兴贵族阶层,他代表着

  • 春秋思想家邓析:中国律师领域的奠基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思想家邓析,律师领域的奠基者

    邓析是春秋末期有名的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名家的先驱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反对“礼治”并且提倡法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帮助百姓打官司的人物,是律师领域的奠基者。邓析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既反对当时原有的奴隶主阶级,同时也反对实行周礼的新兴贵族阶层,他代表着

  • 揭秘:邓析竹刑说的是什么?邓析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邓析,竹刑,子产

    在春秋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子产最先打破了一直以来“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传统,颁布了最早的法律制度,使得广大群众可以知道这些法律,但是其实也有很多的人都对这样简陋的法律感到不满,邓析就是其中一员,而与众不同的是,邓析还亲自设计了一套法律,并且把它刻在了竹子上,叫做竹刑。邓析是新型地主阶级的一员

  • 费无极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春秋末年楚国佞臣费无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出评选,太子建,伍子胥,楚昭王

    费无极,亦作费无忌,春秋末年楚国佞臣,官至太子少师。楚平王本为了联秦制晋,让其子太子建与秦女孟嬴联姻。派费无忌到秦国去迎接秦女孟嬴,孟嬴甚美。费无极渲染孟嬴绝世美丽,天下无双,便劝平王自己娶她。平王好色,强纳儿媳,费无忌也转为侍奉平王。由于担心太子建登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不断离间平王和太子建。迫害太

  • 费无极为什么建议楚平王强纳太子妃 费无极不怕死罪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平王,太子建,秦哀公,白公胜

    话说楚平王靠发动政变即位后,立他的儿子建为太子,并任命伍奢、费无极为太子的老师。这个太子建从小就对忠厚仁义的伍奢非常敬重,而对油嘴滑舌的费无极不太感冒,于是费无极心里多少有些嫉恨。年轻的太子建当时正处于春秋晚期,纵观整个春秋历史,晋国基本上长期一家独大,他国难以与之抗衡。为了制衡晋国,“秦楚联姻”自

  • 费无极是怎么攀爬到了楚国第四把交椅 费无极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楚昭王,孟赢,楚平王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到了楚昭王时代,一个叫费无极的佞臣,仰仗搬弄是非之能事,攀爬到了楚国第四把交椅。他的目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决计搬掉前面三座大山。特别是伯卻(戏音)宛,刚刚打了大败仗,截获吴军全部辎重,楚王竟然奖给郤宛集团一半战利品,国中大事,都找郤宛商量。费无极搬山首期工程,就是伯郤宛了。挑唆

  • 囊瓦是怎么误国的 为什么楚昭王会破口大骂囊瓦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楚国,楚庄王,楚昭王

    囊瓦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字子常。囊瓦的爷爷是楚庄王第三个儿子,在楚共王和楚康王时任令尹,所以囊瓦还是楚国王族。囊瓦这个人孤高自傲、目中无人、贪得无厌,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楚平王时,囊瓦担任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吴国经常来骚扰楚国边境,还常常以少胜多,囊瓦为以防万一,不去加强防御,反而大兴土木,

  • “奸臣坏蛋”伯嚭奸邪小人得志的一生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伯嚭

    伯嚭和伍子胥的关系,在一定层面上是典型的“东郭先生和狼”的翻版,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都知道,伍子胥是一代忠良,当初也是楚国人,家中都是贤良能人,但是受到陷害,最后逃到吴国,在吴国扎根,并且,效忠于吴国,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为吴国出谋划策。伯嚭同样也是,早年间是出国的王公贵族,朝中重臣,但

  •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贪以误国的一根“歪梁”:伯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伯嚭,春秋战国,吴国,误国

    导读:贪以死贿,以身殉贪者的恶报至多一死;但贪以误国的恶果,却是某些身居高位的贪墨者百死而不能抵偿的。春秋末年,吴越争霸,为吴国最终灭亡埋下祸根的,正是伯嚭这样一个巨贪。其所谓巨贪,并不因所贪货贿为巨,而在于其身为吴国太宰的权重一时,以及由此给其贪贿后果带来的可怕的放大效应。以官为称的习惯看来自古就

  • 揭秘:公叔痤用了何种计策竟让吴起逃往楚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武,孙子兵法,公叔痤,吴起

    战国时期,一位国相为保住自己的权位而不择手段,却不想他这一出手却引发了蝴蝶效应,竟影响到了三个国家的国运。话说在公元前387年,战国时期魏武侯九年,这一年里,魏国人公叔痤可谓是春风得意,他接替了死去的国相田文,出任魏国相国,位极人臣,并且娶魏国公主为妻,成为了王亲国戚。公叔痤对现状十分满意,所以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