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匡章攻入函谷关竟逼迫强秦割地求和

战国匡章攻入函谷关竟逼迫强秦割地求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74 更新时间:2023/12/28 13:00:01

公元前298年,匡章率齐、魏、韩三国联军

(后加入赵、宋两国)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前298年,匡章率齐、魏、韩军攻秦。前296年,函谷关被攻破,秦昭急谋割地自救。

网络配图

匡章作为齐国的高级将领,虽然也曾功名显赫,但是却不被大家所熟知。匡章,又称章子、匡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齐国将领。初游于魏。齐威王末年为齐将,曾率军打退秦国的进攻。同时也是一位争议非常大的人物,举国之人皆指责其为逆子,庄子说: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这里的匡子就是匡章。

《战国策》载有齐威王对匡章的一段评价,说“(章子)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说的就是匡章即使对于死去的父亲的命令,也是遵守的,更何况是作为臣子要听从君王的命令。所以说,匡章其实是个性格倔强而原则性很强的人。

网络配图

公元前314年,乘燕国内乱,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五十日,直破燕都。过了两年,在濮水上游抵御秦军,失利。齐愍王即位,联合韩、魏攻打楚国。匡章在垂沙(今河南省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杀楚将唐昧。

公元前298年,匡章率齐、魏、韩三国联军

(后加入赵、宋两国)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前298年,匡章率齐、魏、韩军攻秦。前296年,函谷关被攻破,秦昭王急谋割地自救。但是齐相孟尝君听信韩庆之言与秦议和,放弃了灭亡秦国的良机。

网络配图

齐国在东,秦国在西。而且齐威王没有那样的雄心去征服,倒是命令匡章攻击残存在中山的燕国军队,燕军大败。这场战斗之后,齐国南破楚、西服秦、北败燕,威震天下,匡章居功至伟。

匡章是战国时代唯一一位在强秦崛起后能够攻破秦国函谷关的东方名将,但是他死后,新一代名将白起闪亮登场,六国再无机会。

标签: 匡章

更多文章

  • 齐国匡章简介:战国时代唯一攻破函谷关的战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人物,战国时期,齐国,匡章

    导读:匡章,又称匡子、章子,战国时齐国齐威王、齐宣王两朝名将。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前335年至前295年间,曾与惠施评论齐魏相王的事。在对秦作战时,有人言语中伤他,但齐威王仍然信任他,他后来得知后,十分感动,誓死效忠齐王,遂北伐燕,南征楚,西攻函谷关,为齐屡建战功。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徐州

  • 邓析是哪一领域的鼻祖 邓析的辩论有什么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邓析,邓析的辩论

    邓析是春秋末期有名的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名家的先驱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反对“礼治”并且提倡法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帮助百姓打官司的人物,是律师领域的奠基者。邓析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既反对当时原有的奴隶主阶级,同时也反对实行周礼的新兴贵族阶层,他代表着

  • 春秋思想家邓析:中国律师领域的奠基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思想家邓析,律师领域的奠基者

    邓析是春秋末期有名的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名家的先驱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反对“礼治”并且提倡法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帮助百姓打官司的人物,是律师领域的奠基者。邓析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既反对当时原有的奴隶主阶级,同时也反对实行周礼的新兴贵族阶层,他代表着

  • 揭秘:邓析竹刑说的是什么?邓析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邓析,竹刑,子产

    在春秋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子产最先打破了一直以来“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传统,颁布了最早的法律制度,使得广大群众可以知道这些法律,但是其实也有很多的人都对这样简陋的法律感到不满,邓析就是其中一员,而与众不同的是,邓析还亲自设计了一套法律,并且把它刻在了竹子上,叫做竹刑。邓析是新型地主阶级的一员

  • 费无极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春秋末年楚国佞臣费无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出评选,太子建,伍子胥,楚昭王

    费无极,亦作费无忌,春秋末年楚国佞臣,官至太子少师。楚平王本为了联秦制晋,让其子太子建与秦女孟嬴联姻。派费无忌到秦国去迎接秦女孟嬴,孟嬴甚美。费无极渲染孟嬴绝世美丽,天下无双,便劝平王自己娶她。平王好色,强纳儿媳,费无忌也转为侍奉平王。由于担心太子建登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不断离间平王和太子建。迫害太

  • 费无极为什么建议楚平王强纳太子妃 费无极不怕死罪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平王,太子建,秦哀公,白公胜

    话说楚平王靠发动政变即位后,立他的儿子建为太子,并任命伍奢、费无极为太子的老师。这个太子建从小就对忠厚仁义的伍奢非常敬重,而对油嘴滑舌的费无极不太感冒,于是费无极心里多少有些嫉恨。年轻的太子建当时正处于春秋晚期,纵观整个春秋历史,晋国基本上长期一家独大,他国难以与之抗衡。为了制衡晋国,“秦楚联姻”自

  • 费无极是怎么攀爬到了楚国第四把交椅 费无极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楚昭王,孟赢,楚平王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到了楚昭王时代,一个叫费无极的佞臣,仰仗搬弄是非之能事,攀爬到了楚国第四把交椅。他的目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决计搬掉前面三座大山。特别是伯卻(戏音)宛,刚刚打了大败仗,截获吴军全部辎重,楚王竟然奖给郤宛集团一半战利品,国中大事,都找郤宛商量。费无极搬山首期工程,就是伯郤宛了。挑唆

  • 囊瓦是怎么误国的 为什么楚昭王会破口大骂囊瓦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楚国,楚庄王,楚昭王

    囊瓦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字子常。囊瓦的爷爷是楚庄王第三个儿子,在楚共王和楚康王时任令尹,所以囊瓦还是楚国王族。囊瓦这个人孤高自傲、目中无人、贪得无厌,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楚平王时,囊瓦担任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吴国经常来骚扰楚国边境,还常常以少胜多,囊瓦为以防万一,不去加强防御,反而大兴土木,

  • “奸臣坏蛋”伯嚭奸邪小人得志的一生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伯嚭

    伯嚭和伍子胥的关系,在一定层面上是典型的“东郭先生和狼”的翻版,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都知道,伍子胥是一代忠良,当初也是楚国人,家中都是贤良能人,但是受到陷害,最后逃到吴国,在吴国扎根,并且,效忠于吴国,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为吴国出谋划策。伯嚭同样也是,早年间是出国的王公贵族,朝中重臣,但

  •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贪以误国的一根“歪梁”:伯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伯嚭,春秋战国,吴国,误国

    导读:贪以死贿,以身殉贪者的恶报至多一死;但贪以误国的恶果,却是某些身居高位的贪墨者百死而不能抵偿的。春秋末年,吴越争霸,为吴国最终灭亡埋下祸根的,正是伯嚭这样一个巨贪。其所谓巨贪,并不因所贪货贿为巨,而在于其身为吴国太宰的权重一时,以及由此给其贪贿后果带来的可怕的放大效应。以官为称的习惯看来自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