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夫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樊迟 樊迟问稼

孔夫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樊迟 樊迟问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08 更新时间:2023/12/8 4:12:40

樊迟是谁?樊迟是孔夫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继承了孔子的理念创办了私学,在各朝各代都得到了尊敬,被赐予了爵位。樊迟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须,他小时候的生活非常的贫困,但是他聪颖好学,读书刻苦,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弟子。因为幼年的辛劳,樊迟和普通学子不同,他还会种田。

樊迟画像(网络图)

樊迟没有成为孔圣人的学生前就已经有官职在身了。孔子周游列国回国后,樊迟才成为圣人的弟子。樊迟不仅有谋略,还非常的勇猛。齐国的部队曾经攻打鲁国,樊迟的师兄领兵出战,将樊迟任命为前锋。鲁国的军队不敢过水迎战,樊迟给师兄建议,让他带头先冲过去,师兄同意了,鲁国大获全胜。

樊迟在论语中的出场比不上孔子最为心爱的弟子子路,但是他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学生中仍然是出场较多的人物。有人认为孔子瞧不起樊迟这个学生,因为每每樊迟提问后,孔子都露出了不屑的态度。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孔子个性直接,他对樊迟的问题不耐烦是因为两人的观点不一样。

樊迟的兴趣很广泛,除了学习做人的道理外,他还像孔子请教过农学的事,但是遭到了孔子的呵斥,这一点被用来指责孔子轻视农作。但是有人认为樊迟向专门育人的孔子请教专业技能的问题,也难为了孔子。樊迟比老师小了三十六岁,在孔子去世后不久,樊迟也过世了。樊迟是谁现在知道了吧?

樊迟问稼

樊迟问稼的故事是这样的。樊迟向孔子请教该怎样才能种好庄稼,孔子的回答是他种田的本事比不上有经验的农民。樊迟又接着问老师怎么样种菜。孔子对樊迟说他种菜比不上菜农。等到樊迟恭敬地退出去了,孔子发了一大堆牢骚,在他的眼中樊迟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头彻脑的小人。

樊迟画像(网络图)

孔子的观念是上位者只要看中礼,那么人民一定会敬畏。如果上位者看中义,那么老百姓也会顺从。上位者只要重视诚信,那么老百姓也会用真心实意的态度来对待。如果做到了以上的全部,各地的百姓都会来投靠,那么就不需要自己来种庄稼了。

有人认为孔子看不上种庄稼的,所以没有回答樊迟问稼的问题,还骂樊迟为小人。其实孔子对樊迟的评语只是针对他的观点而言。孔子对每一个弟子都是有什么说什么,甚至对最心爱的弟子子路也这样。樊迟向孔子讨教关于农作的事情,被老师嫌弃胸无大志。另外在论语中曾经说明过孔子是一个五谷不分的人,可是樊迟却还要向老师请教他不知道的事,也是很没有眼色的行为。

樊迟是农民出身,他想到了农业的重要性,可是他没有继续发展他的思想。另一位大儒孟子就非常重视农业,算是与樊迟有些不谋而合。孔子对樊迟的话也间接说明了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樊迟悟性不够,孔子对他的回答通俗简单。

樊迟问知

樊迟问知其实就是樊迟问智,在古代,智和知是通假字。樊迟问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智慧的人。孔子的回答是要提倡一个普通人应该要具备的美好的道德品质,要对鬼神存着敬畏之心,但是却要远离它,能够做到这样的就是真正的智慧了。

樊迟雕像(网络图)

樊迟追问什么才是仁,孔子给他的回答是仁义的人在面对困难时总是率先出击,比别人更快地处理好事情。仁义的人在面对巨大的利益时却让别人先得到,他之后再去拿,这就是仁的意义。樊迟问知提出了关于智和仁的问题,孔子从现实的角度去回答了他,这是孔子回答问题的一贯作风。孔子给樊迟的回答中还提出了对鬼神要敬而远之的说法,孔子否定了神权,但是没有否定祭祀活动,他认为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行为,与封建迷信没有关系。

樊迟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谦虚好学,他不厌其烦地问了好几次孔子关于仁和智的问题,孔子每一次都做出了回答,但每次回答的内容都不一样。把孔子的回答单拎一个出来看都很合理,合在一起看却发现回答的内容没有联系。这一次回答的智和仁侧重点相同,智需要道德约束,仁更是需要道德。

樊迟在孔子年老的时候才被收做弟子,他并没有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樊迟非常的崇拜孔子,他在拜师前已经走上了政途,可是在孔子去世后,樊迟选择去替人传道解惑。

樊迟问仁

樊迟问仁一事出现在论语中,他是孔子的弟子。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得到答复说是爱人。樊迟又接着问老师什么是智,孔子回答明白人。樊迟没有理解老师想说的意思。孔子又回答了具体了些,要辨识出正直的人,罢免阴暗的人,这样做的话就能让邪恶的人也渐渐向好人靠拢,品德变得好起来。

樊迟画像(网络图)

樊迟礼貌地退了出去,遇到子夏就将自己的疑问和老师给的回答告诉了他,并询问老师的回答究竟是什么意思。子夏回答说老师的回答内容非常深刻。古时候舜拥有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独独看中了皋陶,这样没有品德的人就渐渐被疏远了。商汤得到天下后,也在万人中选拨人才,结果伊尹被选拨出来,整个社会也慢慢变得清明了。

实际上樊子问仁一共问两个问题,除了仁以外,还有智的问题。樊子得到老师的回答却迟迟没有弄明白意思,在得到子夏的举例后才算有些了解。孔子在樊迟问仁时给的回答与其他学子并不同,但是其实孔子对每个学生关于仁的回答有内在的联系。樊迟得到的答案中爱人的意思既包括了古代的人文情怀,又是怎样做到仁的方法论。

樊迟接受了孔子的教育,认为真正的智是选拨出正确的人才,可这是君王的智,上位者的智。在历史上有不少才华横溢的人没有机会施展抱负,反倒是奸邪之人步步高升,其实做到孔子所说的智非常不容易。

樊迟墓

孔子去世后,樊迟和自己的师兄弟一起到鱼台县传道,去世后就被葬在了当地的武台村。确切的说,樊迟墓的位置是在鱼台县武台村南面五十米处,北面是鲁隐公观鱼台旧址,南面是子骞的祠堂,子骞是樊迟的师兄弟。

樊迟墓图片(网络图)

樊迟墓所在的地方是当地的历史文化中心。樊迟墓的周围还有樊家后人的坟墓以及明清时期的石碑。樊迟的墓碑是在乾隆年间建造,上面给樊迟的称呼是先贤樊子。先贤樊子是樊迟在明代时获得的称号。樊迟墓暴露在地面上,用泥土建造,是最平常的圆锥坟地,高约一米,周长约十米。汉代的樊迟子孙在他的墓旁修筑了樊庙、樊林,蔚为壮观。自此之后历代祭祀,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地区被评为了文化保护单位。

樊迟墓还历经了许多的曲折。上世纪四十年代,樊迟的后人加入到了抗日的部队中,遭到了日本人的报复,樊庙遭到了毁坏,连樊家家谱也差点被烧毁了。两年后,整个樊氏一族筹钱将樊迟的墓碑修理好,因为战争的频繁和资金的不足,樊庙依旧没有修理。二十余年后,中国爆发文革,樊迟的墓碑也硬生生地砸断了。八十年代,樊迟墓碑才重新树立。

樊迟墓不是一个大墓,占地面积不足八十平方米。樊迟墓是一座名人墓冢,有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樊迟在宋代被封为益都侯,他一直非常重视农业,这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思想。

标签: 樊迟

更多文章

  • 揭秘:孔子的弟子樊迟真的是一个小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颜回,孔子,子路,樊迟

    相传孔子前后招收过三千多名弟子,其中被认为品学优秀的,有七十多人(有说七十七人,有说七十二人);孔子自己列过一个后来被称为“四科十哲”的弟子排行榜,榜中十人可谓优中之优。樊须,字子迟,也叫樊迟,因为是在孔子结束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投到他门下的,因此未能跻身“四科十哲”行列。但从《论语》所载他跟孔子的亲

  • 邓子龙是谁?抗倭名将邓子龙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邓子龙,李如松,李舜臣

    邓子龙(1528年—1598年,一说1531年—1598年),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新庄镇邓家村)人,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名将、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邓子龙先于福建、广东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总。后又参与镇压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万历年间,又平定了金道侣起义和五开卫兵变

  • 揭秘:抗倭将领邓子龙与李舜臣有着怎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邓子龙,李舜臣,明朝

    邓子龙,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邓子龙文武俱全,不仅于抗击倭寇上立下赫赫战功,还著有《风水说》、《阵法直指》和《横戈集》等,书房匾额上自题的“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这些都足以见得他的文学修养。公元1558年,邓子龙中武举,江西强盗肆虐,他在讨平

  • 邓子龙真救过努尔哈赤吗?邓子龙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邓子龙,努尔哈赤,明朝

    邓子龙,字武桥,号大千,江西丰城人,是明朝著名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邓子龙文武俱全,在明朝抗击倭寇上作出重要贡献,死后被明神宗朱翊钧追赠邓子龙为都督佥事。那么这位抗倭英雄是怎么死的呢?说到邓子龙的死,就不得不提中朝两国的一场著名的海战—露梁海战。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日本后向朝鲜发动战争

  • 周幽王的妃子 揭秘周幽王的宠妃褒姒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幽王的妃子,周幽王,褒姒

    周幽王的妃子:周幽王,西周的第十二代君王,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一笑的典故,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子,能让作为一国之君的周幽王甘愿如此呢?褒姒(史记作襃姒),生卒年不详。据称夏朝末年有两条龙来到王宫,自称“褒之二君”,通过占卜得“藏之吉”,后来龙离去前遗留的口水唾液装在木匣子里收

  • 褒姒是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褒姒,烽火戏诸候

    周幽王平日看惯了群妃的奴颜媚骨软壳态。对于这样一个冷艳无匹的妙龄女子,周幽王感到格外新鲜,不但没有怒从心头起,反而涌起怜香惜玉之意。周幽王乐呵呵地走回宝座,正了正朝服,道:“褒姒,我封你为妃,你以后就和孤王享福,别回褒国了。今晚就进内宫好好持服侍孤王。呵呵。”褒姒听周幽王此言,知道自己已入虎穴狼穴,

  • 褒姒:强大的西周帝国的覆灭原因在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周,覆灭,褒姒

    中国男人最爱把祸乱国家的历史罪责往女人身上推,于是,“红颜祸水”这句话也就成了中国男人的口头禅。尤其在大难临头的时候,中国男人更爱祭起这一法宝,让女人们来为自己顶罪,男人们则拍一拍屁股,摇身一变就成了历史的功臣或是指点未来祸福的预言家。据说商朝是妲己祸乱灭亡的;周朝的天下是因褒姒的一次微笑而丢掉的;

  • 周文王姬昌之后:魏王魏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文王,姬昌,魏豹

    魏豹,本姓姬,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先祖以封地魏为姓,建都安邑,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浚仪)。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军决黄河灌大梁虏魏王假以后,魏豹从其兄宁陵君魏咎,隐迹为庶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在安徽宿县起义后,魏豹从其兄魏咎往投,陈胜着魏氏兄弟偕同故魏将领周市率兵3000,拔

  • 周文王姬昌简介 创易经伐商殷,历史上一位名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周文王,周朝皇帝

    周文王姬昌简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封神演义》演绎为西伯侯),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生于西岐(今宝鸡市岐山县)。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

  • 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约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创建者,汉族,姬姓,名发,谥号武王,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约前1050年文王死,他继承王位,沿用“受命”年。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属国。周文王在位50年,做了许多灭商的准备,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他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