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共公为什么迁都?当时宋国的防洪设施太差

宋共公为什么迁都?当时宋国的防洪设施太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994 更新时间:2023/12/6 6:47:14

《水经注》载:“宋共公自睢阳徙相子城,又还睢阳,睢阳即商丘”,这是在向我们说明一个问题,即是在宋文公其后,宋国虽然得到短暂的稳定时期,但是时运并没有给予宋国任何扶持,而是带来了洪涝灾害,这场洪涝灾害的破坏性非常之强,直接导致宋共公根本来不及修筑堤坝,加强防洪设施,而是只能选择迁都,才能躲避这场灾难。

不要提什么宋国祖先们的治水技巧,宋共公对于这场水灾的防范性措施根本没有具体落实,商丘的城墙就已经无法坚持,这跟任何诸侯国的侵略还不同,诸侯国的军队即便全军突击,要攻破宋国的城池,也很难说是一朝一夕,而洪水说来就来,不可能给人足够多的反应。这就是古人对洪水的恐惧,要多于对战争的恐惧的原因。后来秦国在攻伐战争中,就多次利用洪水来冲破堤坝,攻破城池,对楚国,对魏国,秦国都曾用过这样的办法。

宋共公直接选择迁都,来应对洪水灾害,是无奈之举。但宋国多内乱,怕的其实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宋国内部亲族的混战,数代之间皆为如此。宋殇公、宋废公、宋闵公被弑杀,乃至宋成公的几个儿子争夺公位,多半与亲族之间争夺权力密切相关,宋国的内乱之宿命,即是如此,对宋国的发展具有摧毁性的破坏,尤其是宋襄公其后的诸公子争位,直接导致宋国霸业中衰,彻底沦落为晋楚称霸的附庸,时而归楚,时而归晋。宋国内部壁垒的坍塌,比洪水更为可怕。

宋共公时代的宋国朝廷体系,主要以九卿为首,有右师华元,左师鱼石,司马荡泽,司徒华喜,司城公孙师,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鳞朱,大宰向带和少宰鱼府,这些人都是宋国的公族子弟,大多承继数代而来,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绝非寻常朝臣可倾覆。其中,华元、华喜是戴公的后世,公孙师是庄公的后世,其他则为桓公的后世。

宋戴公宋庄公之世,尚处宋国披荆斩棘的时代,是积极恢复宋国殷商文化,努力开疆拓土,与近邻郑、鲁等国争夺霸权的时代,而到宋桓公时代,宋国国力强盛,且当世春秋方兴,齐桓公尊王攘夷,引领着时代潮流,宋桓公其后的宋襄公,即将宋国国力发展至巅峰。就时间而言,宋桓公其后的子孙,显然更具有争夺权力的意识,在宋成公的儿子们相继为君,就可见宋国的公子夺权才是进入白热化,这些公子为夺权,也自持续拉拢各方势力,无形之中也就在拓展自己家族的力量,因此宋桓公的后人在宋共公时代掌握大半朝中权力,也就很好理解。

宋共公显然对公族中的权力争夺战心知肚明,兄弟子侄之间亦不可尽信,所谓“春秋之世,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宋共公可以做的就是持续巩固宋国公族,尤其是王族的力量,才可能与那些潜在的威胁所抗衡。此时的晋楚称霸频发,中原诸侯大多与晋国为伍,与楚国征战,但往往胜负难分,宋国地处晋楚两国的中间缓冲地带,政治格局极易陷于附庸,宋共公为巩固宋国力量,亦与诸国开展会盟与联姻,史书载:“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公享之。”宋国与鲁国的联盟,某种程度上稳固宋国政局,是宋共公平息内部问题的措施。

当然,宋共公的决策并不能彻底解决内部矛盾,公族子弟互相之间的斗争日渐白热化,到宋共公逝世,公族子弟失去了国君这位制衡者,尤其是桓公之后,因掌握朝中大权,便煽动族人将宋共公的太子杀死,期图以自家族人继位为宋国君主。但在华元等运筹帷幄之中,这场叛乱最终被平定,主事者荡泽被杀。宋共公的小儿子被立为国君,也就是后来的宋平公

标签: 宋共公春秋宋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宋共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好虚名而无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共公,春秋,宋国

    古代文化人常把金榜起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并称为人生三喜,男人入洞房随即也有了小登科的意思。以此而论,入洞房是不是如同进考场呢?新郎官与新娘子的关系,亦好比考生与主考官的关系,考不出好成绩,不能让新娘子满意,对不起,不能登科,洞房也就进不去,进去了也得被一顿乱棒赶出来。先来介绍一下宋共公这个倒

  • 宋共公: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共公,春秋,宋国

    宋共公,子姓,宋氏,名瑕,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宋文公之子。子瑕在位时,执政大夫华元专国,宋共公为避水患,将国都由商丘迁至相城,与鲁成公的妹妹伯姬结婚,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护送伯姬来相城完婚。共公十年(公元前579年),宋大夫华元与楚将子重友好,又与晋将栾书友好,因此与晋楚都结了盟。之后宋共公又把都城迁回

  • 祁奚举荐自己的儿子,为何却被后世称颂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祁奚

    任人唯亲这一直是个贬义词,毕竟安排自己人基本上都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权利和利益,而这种做法的后果自然是导致权利分散,一家独大,因此历史上因为任人唯亲造成祸害的例子枚不胜举,但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春秋战国时晋国大夫祁奚举荐自己的儿子,然而他的做法却赢得了世人称赞,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

  • 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三回:老祁奚力救羊舌,小范鞅智劫魏舒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周列国志》,明末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

  • 宋共姬在火灾中故意被烧,为何还成了贞洁列妇被歌颂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

    宋共姬在火灾中故意被烧,为何还成了贞洁列妇被歌颂千年?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春秋宋国景公时期,宋国公宫里发生了一场大火。在那场大火中宋景公的曾祖父宋共公的夫人宋伯姬因恪守礼仪而被活活烧死了,宋伯姬是鲁国宣公之女,其母是缪姜。因其嫁给宋共公为夫人,姑其死后谥号与共公同,又称宋

  • 备受推崇的“女子典范”宋共姬,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共姬,春秋

    “男尊女卑”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糟粕,在古时候,女子的地位是远不如男子的。不管是在达官贵人之家还是在平民百姓家,女人都要遵守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宋共姬这个名字,现代人了解得并不多。但是在古时候,她却被奉为“女子典范”。上层阶级大力宣扬宋共姬的生平事迹,号召全国的女子都向她学习。那

  • 宋国第二十八任国君:宋景公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景公,春秋

    宋景公(?-前469年),子姓,宋氏,宋元公之子,是宋国第二十八任国君。其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作栾,而《史记·宋世家》作头曼,《汉书·古今人表》作兜栾。青铜器宋公栾簠,《殷周金文集成》对此器的编号为4589。其铭文有:"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簠。"可见宋景公自称其名为栾。朱学渊根

  • 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鲁定公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鲁定公,春秋

    鲁定公,姬姓,名宋,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他为鲁昭公的弟弟,承袭鲁昭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5年。春秋时期,鲁国大乱,大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他听说孔子开坛讲学,主张"君君臣臣"以及"仁政",召见孔子,与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孔子建议他外联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鲁庄公,好色

    当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时,鲁庄公自然而然的就惹来了一些麻烦。所以说,漂亮女人是老虎,这不,好好一国之君,因为“娶妻不淑”而引来了国难。春秋时期,鲁国国君特别爱娶齐国公女为夫人,而齐国公女大多不是“省油的灯”,多不守“妇道”,爱给鲁国国君戴绿帽子。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还与自己的哥哥(即后

  • 历史上父子俩均被戴绿帽的国君:鲁桓公与鲁庄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鲁国,春秋战国

    鲁桓公与鲁庄公父子俩的悲哀:春秋时期,鲁国国君特别爱娶齐国公的女儿为夫人,而齐国的公主大多不是“省油的灯”,多不守“妇道”,爱给鲁国国君戴绿帽子。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还与自己的哥哥(即后来的齐襄公)保持着原来的情人关系,最后,齐襄公居然派杀手暗杀了鲁桓公。鲁庄公的母亲,是齐僖公的女儿文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