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板桥《竹石》的诗作赏析

郑板桥《竹石》的诗作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509 更新时间:2024/1/17 14:14:28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郑板桥诗意竹石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标签: 郑板桥《竹石》

更多文章

  • 孝献皇后跟贞妃同是两姐妹,为什么结局却是天差地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贞妃,清朝

    说到孝献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贞妃,是顺治帝的妃嫔,一等阿达哈哈番(爵位名,乾隆年间改为轻车都尉)巴度之女,孝献皇后的族妹。同出董鄂一族,姐姐是宠冠六宫的皇贵妃,妹妹却是后宫中的小透明,姐姐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妹妹却身殉顺治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宠冠六宫,无人能及顺治帝后宫中的高位嫔妃尽皆出自蒙

  • 孝献皇后有多受宠?顺治唯一认定的皇后,顺治为她写4000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孝献皇后,清朝

    大家好,说起孝献皇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说起顺治,我们在前面有提到过顺治的废后以及当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皇太后的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的废后虽然长得十分美貌,又是孝庄娘家人,但由于善妒和奢靡被废,据《李朝实录》中记载,她最后怀着孩子回到了娘家,同样,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孝庄娘家人,也一样

  • 清朝顺治帝:孝献端敬皇后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孝献端敬皇后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晋封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实为少见,其父亦进三等

  • 历史上暧昧的叔嫂关系: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咸丰皇帝在驾崩前,苦思冥想,做了他认为最妥善的安排。他挑选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小皇帝;同时赐予慈禧慈安,一人一枚印章,八位大臣草拟旨意,两宫太后同时加盖印章,才能够最终生效。咸丰皇帝希望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任何人都不至于独揽政权。然而,事情真的像他想象的这么简单吗?网络配图从咸丰的安排看,政

  • 改变大清政局的叔嫂会:慈禧跟奕訢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跟奕訢说了什么

    奕訢的一场号啕大哭,连肃顺等人也被些许感动。不过,奕訢心里也清楚,热河是人家的地盘,自己在这里还是要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不然,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奕訢在祭奠完后,他在载垣、肃顺等人面前表现得恭恭敬敬,显得十分卑逊。肃顺等人看奕訢一副服服帖帖的样子,在双方客客气气的气氛中,也不免对奕

  • 清朝最有才华的皇子,皇六子奕訢为何没能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奕訢,清朝

    你们知道奕訢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清代有一位相当牛B的"王爷",他"串烧"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他的政治生涯极为坎垠,影响了后期清王朝的对外政策,是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道光十二年十一月,奕出生于紫禁城内启祥宫,其母静妃是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在此之前,道光帝曾有过五个儿

  • 咸丰将最信任的奕訢踢出局,背后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咸丰,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咸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咸丰崩逝后,载垣等赞襄政务八大臣颁发咸丰遗诏,并为小皇帝载淳拟定了“祺祥”的新年号。“祺祥”二字出自《宋史.乐志》:“不涸不童,诞降祺祥”,所谓“不涸”,即河流通畅;所谓“不童”,即草木繁盛。“不涸不童,诞降祺祥”,呈现

  • 纳兰容若与康熙是什么关系?纳兰容若为何受康熙喜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纳兰容若与康熙的关系关系颇

  • 纳喇氏跟纳兰容若是什么关系?入宫为四妃之首,生康熙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纳喇氏,清朝

    每当一提起纳喇氏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懂得“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就像初恋,天下很多人都有青梅竹马的恋人,可是最后,能与“初恋”结婚的又有几人?就像清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所写:“人生若只如初见,

  • 惠妃是什么结局?挚爱纳兰容若,却嫁给康熙,儿子被削爵囚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惠妃,清朝

    惠妃是什么结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古往今来,我们中华大地上朝代更迭,人才辈出。在康熙时代,政治最耀眼的毋容置疑肯定是康熙皇帝。但是文坛这个领域,独立鳌头的那就是纳兰性德。一个帝皇,一个文人,他们之间除了君臣关系之外,还有一层关系。这层关系是一位女人,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