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平公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家族崩盘事件?

宋平公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家族崩盘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7 更新时间:2023/12/31 22:18:36

宋共公刚刚死掉,宋国的朝卿就发生内部动乱,作为和平派的华元畏惧六卿,孤身逃离都城,想到晋国去请求支援,当然这个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根据目前所知的典籍和考古材料看来,似乎其中隐藏的秘密尚有很多没有被发掘出来。宋国当时的最高执政朝臣,主要是六卿,也就是所谓的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而华元就是其中的右师。那么,当时的右师是华元,而鱼石是左师,史书中的说法是,华元逃到黄河边上,鱼石就找人将华元追了回来。宋国的军事力量,其实主要就掌握在左右二师和司马手中,也就是说,左师和右师已经形成联盟,甚至还有个华喜为司徒,即便当时的司马荡泽与二人对抗,胜算也不多,那么为什么华元会匆匆忙忙的逃跑呢?

宋国的六卿在宋国掌控着政局,但在六卿之间由于隶属于不同的家族,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权力的争夺,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宋国最高执政长官亦就在六卿中频繁交替,据《左传》的记载,在宋国历史上,掌握宋国绝对权力的六卿之中,大司马有4位,分别是孔父嘉、目夷、公孙固、桓魋。太宰有1位,即是华督。左师有2位,即戌、鱼石。右师有6位,华元、华阅,华合比,华亥,皇缓,乐大心。事实上,史书中可以看到的是,左师和右师由于掌管军队,因此往往成为权臣,从右师和左师的数量上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甚至在宋国左师中,还有目夷这样的人物,在宋襄公时代可谓举足轻重。

宋国朝中的格局是华元掌部分军权,华喜掌民政,两人都属宋戴公的直系后裔,同盟关系自不用说。而公孙师是司城,就是掌管建筑和土地的,而这个人是宋庄公的直系后裔,相对较为独立。其他如左师鱼石,司马荡泽,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鳞朱、大宰向带和少宰鱼府都是宋桓公的后代,在力量对比上,华元显然非常担心家族之间的权力争夺战,会触及华元家族的安全,就算鱼石是自己对外作战的最亲密伙伴,华元也不可能给予其绝对的信任。当年宋成公其后的几个儿子,即宋闵公、宋废公、宋桓公等诸公子争位的阴影,尚且历历在目,权臣弑杀君主,兄弟相互残杀的悲剧,让华元无法对鱼石和荡泽联盟抱以怀疑态度。

酝酿在宋共公末期的动乱因素,可能极早的就为华元所知悉,司马荡泽的作乱阴谋,在亲眷子弟之间,可能在宋共公的太子肥即将继位之前,就已经心照不宣。这也才是宋共公方当逝世,华元就急于奔逃其外的因由。当然显然的是,宋桓公家族后裔的权力分割和利益瓜分,可能并不见得有多么公平,或者说是能够见得天日。左师鱼石为没有在华元逃离都城之前,与华元达成共识,鱼石本身可能就对权力有着觊觎,在与荡泽洽谈合作的破裂,可能才真正促成了鱼石最终选择与华元合作,剿灭荡泽家族的叛乱,这本身反应出权力的原罪,已经彻底腐蚀了宋国公族子弟,即便如宋桓公直系后裔,即便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为权力而血染疆场,这些公族子弟们,也是在所不惜。

宋平公处于这样的家族崩盘时代,显然很难有更大作为,内部的混乱导致对外外交策略的羸弱,宋国彻底断绝对外作战的野心,而是极度的推崇和平外交,也就是所谓的”弭兵“。这个”弭兵“政策可谓一波三折,当年华元就曾利用个人关系,联络晋楚,止息兵戈,希望达到诸侯列国休战的目的,可说是向戌弭兵的预演,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取得根本性的成功,诸侯列国边境摩擦依然不断。经历宋平公和朝臣向戌的努力,也是在中原征战多年,诸侯列国不堪战乱之苦后的必然选择。在宋平公三十年的时候,功夫不负有心人,宋平公和向戌终于在都城迎来晋国楚国的休战会议,”弭兵“政策取得重大突破,这也就是宋平公留给宋国的最好遗产,但也可能是最坏的遗产。

国际局势的稳定,事实上并没有彻底结局宋国内部的混乱,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依然不止。在鱼石的晚年,甚至直接与楚国内外勾结,将宋之彭城夺取,归为自己的私家城池。史书载:”诸侯共诛鱼石,而归彭城於宋。“这即可看出,当年鱼石选择与华元联盟的木渎,本来就不是单纯的。宋国公族的内乱,由内而外,汹涌澎湃,宋国的霸业,已是灰飞烟灭。

标签: 宋平公春秋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平公的简介及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平公,春秋

    宋平公,子姓,宋氏,名成,宋共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商丘人,在位44年(公元前575年—公元前532年在位)。宋共公十三年(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司马唐山杀死太子肥,又打算杀死华元,华元要逃亡到晋国,鱼石阻止了他,到了黄河又折回来,杀死了唐山。于是,立宋共公的小儿

  • 鲁国第二十一任君主:鲁成公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鲁成公,春秋

    鲁成公,姬姓,名黑肱,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一任君主。他为鲁宣公儿子,母穆姜,承袭鲁宣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子襄公姬午立,时年三岁。成公16年(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战之日,齐国佐、高无咎至于师,卫侯出于卫,公(鲁成公)出于坏墤(曲阜)。宣伯(叔孙侨如)通于穆姜(成

  • 晋文公的夫人:齐姜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姜,春秋

    齐姜,是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的夫人,是有位有胆有识的夫人。烈女传中称赞她:"公正果断,言行不怠,劝勉晋文,返回无疑。公子不听,强与谋议,醉而载之,卒成霸基。"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有两种讲法。一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二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最多的三个是:

  • 晋献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和后母齐姜私通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献公

    晋献公是我国春秋时代的晋国国君,是曲沃武公之子,晋文公之父。晋献公在位期间,分裂的晋国也不过将将被武公统一而已,很多地方还不稳定。晋献公一继位,为了稳定局势,就做了一件特别惨绝人寰的事情,那就是杀光原晋国所有的公子,也就是晋国宗族的大宗之人。这种情形不禁让人想起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晋献

  • 卫宣公的老婆是齐姜吗?卫宣公为何会侵占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卫宣公,齐姜,春秋战国

    弹指一挥,数千年转瞬即逝,在厚重浩瀚史海里,英雄们凭借着丰功伟绩而最后得以名垂青史,而更多的人默默消失在岁月的尘埃里。卫宣公不是英雄,却能够别人所记住,并在冗长的岁月里不断被人提起,与英雄不同的是,他被人记住都是一些琐碎的感情轶事,并因此被人嘲笑了千百年。卫宣公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他在政治上没有什

  • 鲁国第十九任君主:鲁文公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鲁文公,春秋

    鲁文公(?-公元前609年),姬姓,名兴,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九任君主。他为鲁僖公儿子,承袭鲁僖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 在位期间执政为孟穆伯、东门襄仲、叔孙庄叔、季文子、臧文仲。 前618年,周襄王病逝,周朝王室财政窘迫,无法安葬襄王,周顷王/"周顷王只得派毛伯卫向鲁国讨钱。鲁

  • 春秋时期鲁国上卿:庆父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庆父,春秋

    庆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庆父,字仲孙,春秋时期鲁国上卿,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异母弟。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之祖,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害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政治内乱。后来,逃亡莒国。莒国国君接受贿赂,遣送庆父回国,途中自缢而死,谥号"共仲"。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为"庆父

  • 孔子为何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庆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

    导读:春秋《左传》中的一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庆父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那么,这庆父究竟有多大本事呢?他又为什么要把鲁国搅得不得安宁呢?难道一定要他死了,鲁国才会安宁吗?“

  • 西门庆父亲是怎样的人 西门庆母亲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门庆父亲

    西门庆父亲在水浒以及金瓶梅中并没有过多提及,不过香港出品的金瓶梅系列电影中却有详细介绍。西门庆的父亲叫西门达,在街上经营着一家药铺,收入尚可,维持着西门一家的生活费用。西门达的妻子生完西门庆几年后就去世了,西门达和妻子伉俪情深一直没有再娶夫人。西门达通晓人体经脉以及各种保健强身的药理知识,因此虽然年

  • 孔子为何要偏袒第一大奸臣庆父?庆父未来能当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庆父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出自春秋《左传》。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那么,这庆父究竟有多大本事呢?他又为什么要把鲁国搅得不得安宁呢?难道一定要他死了,鲁国才会安宁吗?“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