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鲁桓公是谁 鲁桓公之死真的是由乱伦引起的吗?

鲁桓公是谁 鲁桓公之死真的是由乱伦引起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9 更新时间:2023/12/8 1:49:32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而这一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国君的地位和权威越来越受到挑战,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周天子的威仪有名无实,对各诸侯国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各自为营,各自发展着自己的势力。

网络配图

鲁国作为众多诸侯国的一个,他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春秋时代,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晋文公。直至战国初期,鲁国最衰败的时候,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而鲁国又多出名人,孔圣人就是鲁国人,由此可见,鲁国的确是个好地方。

时间到了公元前711年,鲁国的国君鲁桓公即位。鲁桓公,姬姓,《史记》记载名允,《世本》记载名轨,为鲁惠公正室夫人仲子所生。鲁惠公去世时鲁桓公年幼,由鲁桓公庶兄鲁隐公摄政。为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他是惠公正室夫人仲子所生,所以被立为太子。鲁桓公在位18年,鲁国作为一个不是特别强大的国家,却一直保持着发展的驱使,原本鲁桓公可以在自己的王位上更有作为的,但是因为他的一个决定导致他止步于盛年,退出历史的舞台。到底是什么决定,让鲁桓公落得如此下场?

鲁桓公三年(前709年),娶齐襄公妹妹文姜为夫人。也就是这个女人,文姜。文姜(?——前673年),姜姓,名字不详,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的夫人。虽然文姜出身不错,且小有才华,但是名声却不怎么好,在没有出嫁之前,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她最初被许配给郑国的公子忽。公子忽是郑庄公的儿子,英俊潇洒有才华,与文姜也算门当户对。郑国百姓也很看好这门婚事,而文姜漂亮得像木槿花一样,与公子忽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郑国的大臣祭仲更是极力促成这门婚事,他觉得公子忽若能与齐国联姻,那么有齐国的支持,将来一定可以当上郑国的国君。公子忽,却是个极为低调的人,或许他早已经对文姜的私生活有所耳闻,就婉言拒绝了这门婚事。文姜后来嫁到了鲁国,成了鲁桓公的夫人,并为他生育二子。长子一出生就被封为世子。

网络配图

文姜嫁到鲁国十五年之后,文姜的胞兄、前情人齐襄公向周王求婚。按照周朝礼法,齐国要邀请跟周天子同姓的国君来为齐襄公主持婚礼。鲁桓公由此成了为齐襄公主持婚礼的人。作为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硬要和丈夫一同出席,完全不顾及”春秋礼法“,鲁桓公明知道自己的夫人和胞兄有一腿,还是拗不过她,答应了带她一起出席婚礼。没想到,文姜和齐襄公到了齐国以后,旧情复燃,居然又搞到了一起,鲁桓公知道此事之后当然非常恼火,就痛骂了妻子。而这一事件成为了鲁桓公被杀的导火索。

桓公的被杀和他的婚姻有莫大的关系,《左传》的作者早就在正面、侧面分别叙述了桓公这种下场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在桓公被杀之前,”齐侯送姜氏于讙,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齐侯的无礼为背后隐含着鲜为人知的内容,即齐侯和文姜的不正当男女关系。这层关系一旦明朗化就会危及到鲁桓公的生命。果然,鲁桓公的大难很快来临了。

回到娘家之后的文姜在齐襄公面前参了鲁公一本,为了掩饰丑闻,齐襄公动了杀心。他设宴款待鲁桓公,同时交待公子彭生在送鲁桓公回驿馆的路上将其杀死。鲁桓公十八年四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好时节,齐襄公以各种理由把鲁桓公骗到了齐国,设了一出鸿门宴,酒过三巡,鲁桓公喝得有些微醺,而天色已晚,齐襄公便派公子彭生为鲁桓公驾车,果然,彭生送鲁桓公回驿站,在车内猛力拉折了鲁桓公的肋骨,鲁桓公一命呜呼。

网络配图

事发之后,国家之间舆论纷起,为了堵住众人的嘴,齐襄公又杀掉了刺客彭生。鲁桓公死后,鲁庄公继位,这个鲁庄公就是文姜的大儿子。鲁庄公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被母亲和舅舅合伙害死的,顾及孝道,不仅没有当面指责母亲,还把她从齐国接了回来。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文姜估计面子上也挂不住,也羞于回鲁国见儿子。

于是,鲁庄公只好在祝邱为母亲建馆舍。从此以后,文姜就来往于禚和祝邱之间,直到终老。

标签: 鲁桓公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鲁桓公是历史上死活都最窝囊的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鲁桓公,齐僖公,文姜,齐襄公

    今天脑洞老师跟亲们聊一个春秋的事情。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僖公把女儿文姜嫁给鲁国的国君鲁桓公。谈妥婚事后,鲁国派出上卿公子翚到齐国来接亲。所谓上卿就是最高级的大夫。鲁国派上卿来接亲,说明还是很讲究的,可鲁国人没想到,齐国人更重视更讲究。齐僖公亲自出马,将女儿一直送到了鲁国的讙地。这一下讲究过头了。鲁国

  • 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鲁隐公,春秋

    鲁隐公,名息姑,鲁国第十四代国君,在位十一年。隐,是谥号。惠公死时太子允还年幼,于是隐公代掌国君之位,后为桓公所弑。孔子所作之《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由于春秋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故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的。鲁隐公也因为其纪年年号常被提及而出名了。鲁隐公息是周公八世孙,鲁惠公

  • 鲁僖公做了什么?他是如何提升鲁国国力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鲁僖公,鲁国

    鲁僖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八任君主,在位33年,他在位期间鲁国的国力不降反升,他是如何做到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开创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政治模式,这个政治模式便是春秋时期的特有产物,即“霸主政治”。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春秋时期的众多小国,

  • 澹台灭明斩杀蛟龙是什么故事?为何会被孔子小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澹台灭明,春秋

    澹台灭明为何会被孔子小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后来更是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等。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还被推崇认可,据说他门下弟子三千,出了七十二贤人,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将他的思想理念传播推广出去,

  • 闵子骞的故事有哪些 闵子骞的品质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闵子骞,闵子骞的品质

    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也因此被后世作为孝子的楷模。关于闵子骞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司马迁《史记》以及宋代《闵子单衣记》中均有记载。孔门弟子画册闵子骞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属“单衣顺母”。闵子的孝行被元人和明人编入《二十四孝图》,名

  • 闵子骞是否做过费宰 闵子骞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闵子骞,闵子骞的故事

    闵子骞是古代著名的贤人,为孔子七十二名贤弟子之一。闵子骞为人孝顺,且性格正直,当时的鲁国当权者季氏请他做费宰,被他推辞,不过在孔子的劝说下还是赴任了。所以,“闵子骞做过费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闵损像据《论语·雍也》记载,鲁国贵族季氏当权,听闻闵子骞的贤名,就想请闵子骞做自己的封地费邑的长官

  • 闵子骞的老师是谁?关于闵子骞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闵子骞,孔子,颜回

    闵子骞,春秋鲁国人,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孝子,不但其老师孔子对他赞誉有加,后世皇帝也对他屡屡加以追封。不过,这样一位千古大孝子,他的名字却有点“深奥”。闵子骞,名损,字子骞。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也因此被后世作为孝子的楷模。关于闵子骞的故事

  • 古人奇特的饮食嗜好:阖闾通过烤鱼刺杀吴王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王阖闾,刺杀,饮食,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中国是饮食大国。一经形成文化,饮食就不仅仅果腹充饥了。所谓“五味令人口爽”(老子语),强烈满足私欲,贪图文化享受,于是,暴殄天物的饕餮辈出。毋容忽视,有的为着追求口爽,饮食嗜好千奇百怪,也就不失为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姬昌尽管贵为商末周族的首领,却

  • 吴王僚吴王阖闾什么关系 阖闾为何派人刺杀吴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王僚,吴王阖闾,阖闾,专诸刺王僚

    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吴王僚就是吴国的君主,在吴王僚死后,吴王阖闾继位成为新一任的吴国国君。在古代王位的传承都是世袭制的,也就是同门之中相互传承,不过最常见的都是父子相传,那么吴王僚和吴王阖闾是父子关系吗?吴王僚和吴王阖闾什么关系?要理清吴王僚和吴王阖闾的关系那就要从吴王寿梦那一代说起,吴王寿梦

  • 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专诸刺杀吴王僚为财还是为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专诸,吴王僚,春秋战国

    伍子胥对公子光说:“现在正是用专诸的时候到了,让专诸去刺杀吴王僚,公子,你有什么合适的兵器没有?”公子光说:“有。当年越国的铸剑大师欧治子,造了五把宝剑,越王允常将其中的湛卢、胜邪、鱼肠这三把进贡于我国,鱼肠剑被先君赏赐给了我,此剑砍铁如泥,从未试过,这几日竟连夜发光,难道是神物饿了,想饱食王僚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