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何要杀掉名医华佗?竟只因曹操的多疑

曹操为何要杀掉名医华佗?竟只因曹操的多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93 更新时间:2024/1/22 17:28:42

曹操为何杀华佗?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网络配图

曹操闻听华佗医术精湛,征召他到许昌为自己看病。曹操常犯头风眩晕病,经华佗针刺治疗有所好转。《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做自己的侍医。但是华佗却不愿意。他借口妻子有病,告假回家,不再到曹操那里去了。曹操非常愤怒,派人到华佗家里去调查。曹操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他小豆四十斛;要是没有病,就把他逮捕来办罪。

传说华佗被逮捕送到曹操那里以后,曹操仍旧请他治病。他给曹操诊断了以后,对曹操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而要全部治好,使之不再重犯则需要先饮“麻沸散”,麻痹脑部,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这样才可能去掉病根。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将华佗杀害。

被关进牢狱以后,华佗知道曹操不会放过他的,于是抑制住悲愤的心情,逐字逐句地整理他的三卷医学着作—《青囊经》,希望把自己的医术流传下去。这三卷着作整理好以后,华佗把它交给牢头,牢头不敢接受。在极度失望之下,华佗把它掷在火盆里烧掉。牢头这时候才觉得可惜,慌忙去抢,只抢出一卷,据说这一卷是关于医治兽病的记载。华佗没有留下专门着作。这是我国医学的一个重大损失。

网络配图

但是,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任何过失吗?

《三国演义》中有一节“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描写了华佗被曹操杀害的情形。《三国演义》虽然是文学作品,其中有着大量的虚构成分,但是,华佗因为要给曹操“开颅医病”而被曹操杀害确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华佗真是这样一个人吗?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末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众所周知,科举制起源于隋朝,东汉时期普通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途径只有被“举孝廉”,也就是因为品德高尚而被推荐进入官场。

沛国相陈珪和太尉黄琬都曾荐举华佗为孝廉,征辟他做官,但是华佗却颇为自负,认为自己才气大,而不屑于去做他们举荐的那些低级文案工作,再者,华佗此时已经迷恋上医学,他不愿意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

网络配图

正如《三国志·方技传》中写道的那样“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华佗在行医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

由于他的医术高明,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这些高官权贵的眼中,华佗即使医术再高明,也只是一个医生而已,在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

标签: 华佗

更多文章

  • 曹操明明有实力究竟碍于什么原因而不篡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

    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刘备为重新夺回荆州,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结果被东吴大败于猇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 东吴用了举国之力都打不过曹操帐下一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辽

    三国的曹魏可谓将星璀璨,用兵神速者诸如夏侯渊、治军严整者诸如徐晃,作战机敏者诸如张郃,而要说屡建奇勋、大智大勇的将军,则首推张辽。他就像是曹操的一把所向无敌的利剑,震慑敌胆。他戎马一生,统领铁骑驰骋血火战场,威名远播,特别是与东吴孙权之间的战斗,东吴用了举国之力,也没有战胜张辽,甚至最后一听张辽之名

  • 三国中的这位常败将军竟是曹操手下第一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仁

    《傅子》有载云:“曹大司马之勇,(孟)贲、(夏)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这是多么骄人的称誉!令江东小儿不敢夜啼的张文远,也仅次于曹大司马,谁说子孝是庸才?曹仁是个怎样的人?且看《演义》描述:一介匹夫,屡败之将,无智无勇,一事无成…“吕温侯濮阳破曹操”一回、“玄德用计袭樊城”一回、“诸葛亮火烧新野”一

  • 曹操送给荀彧的食盒究竟暗藏了什么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荀彧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荀彧病重,曹操派人给荀彧送来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盒子,便自杀了。这里面究竟暗藏了什么玄机,荀彧为何见了此空盒惊吓的选择自杀呢?网络配图据《魏氏春秋》中记载也证实了这一点,文中说道:“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网络配图曹操送的空食盒究竟有什么含义,荀彧为何要自

  • 尊崇法治令行禁止:曹操还有哪些特质注定他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

    我们都知道曹操以奸诈著称,比较著名的一个故事就是“割发代首。”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曹操的世界。这个事情是说,曹操一次统兵在外,时值麦熟,老百姓躲避军队都藏了起来,曹操了保护百姓的田地,因此下令“敢有践踏百姓田地者,斩。”三军收到军令,都很小心的行军,生怕违反了军令。网络配图可偏巧,当时曹操的马受了惊

  • 他到哪里都是重要大臣 曹操刘备求他效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巴

    因为有罗贯中演义里的渲染,三国里名气最大的才子非诸葛亮莫属,坊间传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更是亲自三顾茅庐,只为请诸葛出山辅佐。但是有这么一个人,演义里几乎没有描写,却有着不输诸葛孔明的才学,甚至还要让孔明自称不如,他就是三国时期的大才子刘巴。网络配图刘巴出生在荆州,从小就展现了非同于常人的天赋和

  • 曹操部下第一猛将是谁?“五子良将”乐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乐进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这其中又以曹操的势力最为强劲,曹操的手下也是猛将如云,曹操军中更是藏龙卧虎。这其中最著名的有典韦、许褚等。但这两人都是曹操的近卫军官,立下的战功并不多。曹操部下立下战功最多的猛将是乐进。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曹操手下的第一猛将乐进。网络配图曹操部下最杰出的将领是“五子良将”,只有张辽、

  • 解密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何不任用名将吕布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

    曹操是三国时期比较大气的军阀,喜欢有才能的人,基本上可以做到既往不咎,比如对张绣,对陈琳,对关羽总能显示出海纳百川的气度,可是对吕布就不同了,吕布是当时最优秀的武士,曹操为何要当众缢死吕布。曹操这个举动,让很多人很费解,曹操毕竟是唯才是举的人物,在当时自己确实需要人手的情况下,曹操为何自断臂膀。江湖

  • 曹操跟儿子抢女人背后谜案:讨儿媳还是纳宠妾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

    据传,就在甄妃被曹丕带走之后,随后赶到袁尚府第的曹操叹息了一声:“我就是为这个女人才打这场仗的啊!”他的这句话令后人揣摸不透,文韬武略的曹操,究竟是为了讨个儿媳还是为给自己纳一宠妾,这才大动干戈的呢?曹操跟儿子抢女人背后谜案,究竟是讨儿媳还是为了纳宠妾在三国烽火中,有个女人曾让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

  • 曹操批三国大将张辽哪件事不是大将所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辽

    有句话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侠客勇士或许管用,但如果是统兵大将也这样做,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了,起码对于曹操来说是这样。张辽曾经只身前去招降一个叛将,事情虽然成功,但回来后曹操却批评了他,说这种事情不是大将所为。张辽被称之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一生战功卓著,为曹操父子所倚重。张辽字文远,雁